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世富贵> 分节阅读 46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68(1 / 1)

声道:“龙体不预,待制以上大臣,立即入宫”听了这话,徐平一下呆在那里,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赵祯与自己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会出什么事情如此严重早朝都不上了,直接让待制以上的大臣到宫里去,这是交待后事的节奏吗如果不是前世的知识告诉自己赵祯这个历史上的宋仁宗当朝很多年,而自己到现在也没发现与历史不相符的地方,徐平都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想。石全彬根本不在意徐平的神情,只是再次沉声说了一句:“立即入宫”徐平强行平静下心神,一边让刘小乙备马,一边手忙脚乱地穿着公服。翻身上马,徐平便就让刘小乙叫了两个门房里的下人随着自己,与石全彬带的人一起,跟在后面进城,到大内皇宫去。已经到了八月,白天还不觉得,清晨的风里却已经明显带着了凉意,迎面扑在脸上,让徐平一下子清醒起来。进了新郑门,速度稍微缓了一些,徐平与石全彬并排,小声问他:“阁长,到底是怎么回事圣上怎么突然间病了很严重吗”石全彬看了看身后,压低声音对徐平道:“今天官家收拾整备上早朝的时候,突然间晕了过去,到现在话也不能说。昨天还是好好的,没有一点征兆。现在宫里已经乱成了一团,杨太后作主,吩咐宰执入宫见驾应对,其他在京的待制以上大臣都到宫里去等候。不过依我所见,官家应该并未到郡侯万事小心就是”徐平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从太祖那时候起,历任皇帝都是疾病缠身,这姓赵的一家就没个身子好好的当皇帝的。烛影斧声也罢,突发暴疾也罢,太祖去世的时候身子不好是肯定的。太宗则是北伐契丹中了箭伤,年年复发,折磨了他半辈子,他多疑猜忌的性子只怕也跟身上的伤有关。真宗晚年多次中风,其实说是晚年,他去世也不过五十五岁。现在,轮到赵祯了,这病来得比前几任皇帝还要早。凉风吹在脸上,徐平的脑子渐渐清醒起来,开始仔细分析。赵祯这病,徐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家族有高血压、脑溢血、中风之类的遗传病史,一不小心就会发病。大宋开国以来的四位皇帝,除了宋太宗由于常年疾病缠身稍微瘦一点,其他三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胖到了痴肥的程度。就连宋太祖这位马上皇帝,也一样是以身躯肥胖著称。胖人最经常得的病是什么当然是高血压了。可惜这个年代没有这个意识,生活上也不注意,愈演愈烈。赵家这几位皇帝也很有意思,在政事上能够控制自己,保持清醒的,往往在生活上不知道节制,容易放纵自己。而且因为在政事上向朝臣让步了,在私生活上就非常坚持,甚至到了任性的地步,私事群臣怎么劝谏那也是不听的。相反在政事上面胡闹乱搞的,又非常注重养生,往往能够长寿。赵祯依然遗传了这个毛病,他很注意做皇帝的职业道德,政事上保持克制,尊重宰执为首的群臣的权利和地位。但在另一方面,私生活却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是我行我素。群臣劝谏他保重身体,他只当没听到,偶尔还会发点小脾气。以前有刘太后管着,刘太后去了之后杨太后的性子软,从小溺爱他,现在也管不了了。赵祯贪口腹之欲,喜欢大鱼大肉,还好酒,一点都不克制。按照徐平前世的说法,他的饮食习惯就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高嘌呤,身子又那么胖,不出问题才怪。而且自从去年废了郭皇后,皇宫里再也没人拦着赵祯了,他像是撒了欢的马,在女色上也不知道节制。因为宠爱尚美人和杨美人,天天腻在一起,已经被台谏言官上章说了许多次,他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次终于闹出事来。想到这里,徐平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身子才是本钱,亏待什么也别亏待自己啊。摸了摸自己肿得有点怪异的脸庞,徐平心道,看看我,为了除那病根,多大的痛苦都挨了下来。赵祯一方面是见大臣冬天不生炭,夏天不打扇,宫里晚上口渴了因为心念身边的人,怕他们受责怪,强忍着回去才喝水。另一方面,吃起来没够,喝起来就想醉,见了漂亮女人就想腻歪着。矛盾吗其实不矛盾。正是因为需要他克制的时候他克制了,能够放纵的时候就特别放纵,而且自己认为理所当然,谁说也不听。说我吃点好的浪费公帑好,我吃羊肉,即使在开封城里,羊肉也不过是与猪肉同价,大多数时候还没有猪肉贵,除了不能吃的牛肉,这就是最便宜的肉了。赵祯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把羊肉煮得稀烂,吃再多也吃不腻。同样他也喜欢吃海鲜,听说一只蛤蜊要价数十千,就能够强自忍住,实在忍不住了也就是躲着偷偷吃,不敢让人看见。但谁敢不让他吃羊肉,他就跟谁急,还让不让人吃东西了。谁能拿他有办法惟一有办法的杨太后又狠不下心,还常偷偷给他送好吃的呢。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扮演着许多角色,有的角色光彩夺目,有的只能让人一声叹息。都是普通人,谁能够挑选角色,并去演好每一个呢一到东华门,就明感觉到了紧张气息。虽然并没有增加侍卫,但站在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明显神经紧张,平时并不太严的门禁也一下子严了起来。办过各种手续,徐平让刘小乙带着家人等在门外,自己与石全彬一起进了皇城。垂拱殿外,罕见的两位閤门使同时当值,李璋更是手按腰刀,带人守在门前。因为有召见大臣的诏旨,免了平时的繁琐手续,也并不需要再由政事堂回执,石全彬与徐平一起进了閤门,向大内深处行去。经过李璋身边,与他对视一眼,李璋轻轻向徐平点了点头,以示事情并没有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赵祯这次就是病而已,虽然严重,但并不危及生命。沿着游廊绕过垂拱殿,便就到了赵祯正寝福宁殿。此时殿外已经站了不少住得近的待制以上大臣,徐平家在城外,是最晚来的几人之一。石全彬向徐平示意,自己到前面,去向正持各种事务的阎文应回报。非常时期,在场所有的大臣都面容严肃,并没有人交头结耳。虽然见到了不少熟人,徐平也并没有上前去打招呼,而是默默地选了个角落站在那里。这种场合,任何不必要的动作都会引起别人的联想,最得当的做法,便就是默默等待。真正主持大事的自有宰执大臣,徐平这些人只是在这里等候吩咐。天边露出了鱼肚白,露水不知道从哪里来,不知不觉间就沾湿了袍服。福宁殿前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声音,整个世界都一片死寂。徐平没来由地想起了真宗驾崩,事后传出来的种种故事。那一天,或许大臣们也像今天一样,只能站在殿外,默默地等待消息,听候宰执们的处置。突然,不远处传来钟响,使人一阵恍惚,不知是宣德门传来的钟声,还是殿里的什么礼仪。在这里站上半天,所有的人都有点麻木了。过不多久,便有赞导的声音传来,徐平隐约听见,是魏国大长公主到了。这是除了八大王赵元俨外,赵祯父亲辈里剩下的另一人,地位不比寻常。附马李遵勖出镇许州,同时兼任京西路安抚使,大长公主并没有随着他去赴任。大长公主仪仗到了殿前,群臣问安,因为没有赞引,声音参差不齐。徐平也一样跟着喊了一声:“恭迎大主”却没有任何回应,看着大长公主进了福宁殿。隐约间,听到殿里传来吕夷简的怒喝,此后便就消寂无声。徐平想象得到,必然是吕夷简责问为何大长公主冒然进殿。皇帝不能理政,此时是宰执作主,平日威风不可一势的阎文应都战战兢兢,生怕被哪个宰执看不顺眼。当然,此时宫里还有杨太后,依大长公主一向温顺的性情,没有太后吩咐,她是不会自己拿主意进到皇帝寝殿里去的。第196章 神针这种时刻最难熬,明明知道前边不远处正发生一件关乎帝国命运的大事,自己却只能傻傻地站在这里等结果,时间过得分外慢。正在这时,一个内侍从殿里出来,高声喊道:“太后教旨,医生许希进殿”徐平这才注意到大长公主的仪仗里有一个人是平民打扮,天色未明,离得远了也看不清面目。听见内侍传呼,那人出了队伍,急急向殿里行去。人群里有人低语:“这许希是大主荐了来给圣上看病的吗他在京城倒是有些名气。不过圣上这病来得突然,御医都束手无策,也不知道他行不行。”徐平也听说过这么个人,在京城的民间医生里算是最顶层的,他前些日子病得厉害时,家里也想去找他。不过许希主攻内科,不会治牙。人群里叽叽喳喳地传了一会话,便就又静了下来。特意请民间的名医,就说明宫里御医对赵祯的病没有办法,这次的病有些不寻常。徐平已经对时间失去了概念,也不知道又过了多久,殿里突然喧哗起来。站在殿外的群臣不知道里面出了什么事情,听到声音,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有人高声喊道:“殿里圣上龙体如何,还请相公告知我等”有一个人带头,其他人立即附和,殿外人情汹汹,秩序突然就乱了。片刻功夫,王曾从大殿内急匆匆地出来,高声道:“圣上龙体不预,勿在殿外喧哗许神医言圣上龙体并无大碍,只是要在心下包络之间下针,恐有意外。殿中内侍忠心为主,愿以身试针,有些动静,并无他事。诸位在殿外安心等待”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多多少少对歧黄之术有些研究,不过徐平是个例外。牙痛了把牙拔掉他就敢,但对正规医生的手段却一无所知。前世电视上也见过中医给人针炙,脑袋心脏无处不敢扎。但这个年代是不是也这样,心里却没有底。听见要扎赵祯的心口,心里有些不安,不由慢慢挤到了前排。安抚了殿外众人,王曾转身又进了殿内。这种非常时期,王曾是无论如何也不放心让吕夷简一个人在那里主持大局的。两位宰相,这个时候必须要互相盯着,千万不能再出丁谓当年的故事,皇上不能理政,他就强行一个人独揽大权。又过了一会,殿里平静下来。想来是有哪几个小黄门得到了允许,让许希先在自己身上扎针,确认没有意外,太后和宰执才会让他给赵祯治病。针下心口包络间,如果手法精确,应该是没有大危险的,不过一边看着的都会觉得有些吓人。想来现在许希正用那长长的银针,扎到赵祯的心口去。突然,殿里传来欢呼,许多人山呼“万岁”。徐平的心里出了口气,听到这声音就说明赵祯已经救了过来,应该没什么大碍了。吕夷简和王曾两人并排走出大殿,高声道:“许希医术如神,一针之后,圣上已经醒来,只是言语间还有些不便。现在只需静养,已经无大碍,诸位这便回去吧。今日的早朝就免了,何日上朝,再等诏令。”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声:“圣上既然已经无碍,何不出来见一见百官。我等一睹天颜,才能真正心安”吕夷简有些不悦地道:“圣上龙体稍安,需要静养,如何敢到处走动这里自有我等照看,你们不须要担心。如果有事,自会招你们来”徐平暗暗摇了摇头,便就想抽身离开。留在这里有什么用赵祯大病初愈,自然要好好躺着养病,又不能处理政事。现在朝廷的事务都是宰执们说了算,你留在这里又能够改变什么宰执们安排人留下来就足够了。突然,周围的人都拜了下去,身边响起山呼“万岁”的声音。几乎是出于本能,徐平猛一回头,就看见了两个小黄门扶着赵祯正走到福宁殿门处。急忙也拜了下去,徐平的头却没有低下,只是看着走出来的赵祯。此时天色微明,什么都看不真切,但赵祯的样子是不会错的。皇上出来,就是让群臣看一看自己,让大家安心,不要出去之后传出什么流言来。所以此时拜在地上的众臣,都是抬头看着,周围的卫士也没有要求大家低头。到了殿门处,赵祯由小黄门扶着,向大家挥了挥手,看样子想说什么,微微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徐平与周围的人一起高呼万岁,有人紧接着喊了一句:“圣上龙体万安”这声音此起彼伏,好一会才停了下来。赵祯微微点了点头,又挥了挥手,示意群臣离去,便就准备回到殿里。转身的时候正与已经挤到前排的徐平四目相交,向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没事。那动作几乎不可查觉,但通过眼神,徐平还是感觉到了。看着赵祯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口,徐平随着众人起身,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由于这两天吃药催熟,半边脸肿得透明发亮,样子有些怪异。这半年真是见了鬼一样,从不生病的自己竟然一场大病,惹出无数事来。正当壮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