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世富贵> 分节阅读 29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92(1 / 1)

里却成了这个样子,言官什么时候成了长舌妇了榷货务的公吏上下勾结,与商铺勾结,难道能做得天衣无缝不成不见你谏院有任何风闻卫真知县黎德润被州吏挟怨报复,自缢而死,多少年了也不见你们谏院为他说话只会长舌妇一样上殿传这些事情,孙殿院,你们这届言官不行”黎德润是济州人,因为揭州吏营私舞弊收受贿赂,被州吏联名诬告,在狱里自缢而死。徐平因为与东州逸党的石延年相熟,家里人告到他这里,由于案件的材料还没有整理清楚,还没报上去,现在干脆一起提出来。tbgt第128章 换相徐平的话说完,整个垂拱殿鸦雀无声。有一种功劳可以躺着吃一辈子,徐平在邕州的功劳就是。听到孙祖德口中的民女是邕州故去官员的子女,再没一个人敢给张信一说一句话,就连孙祖德自己也是脸色苍白,一言不发。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已经丢光了言官的脸。凭良心说,这个年代的朝廷对故去的官员还是有抚恤的,段方这种身份和功劳,徐平争取一下还可以给后代授官。但段云洁是女儿身,他母亲与段方又不是明媒正娶,段方相当于就是无后了,一切成空。言官风闻奏事不被追责,不管大家心里怎么想,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追究孙祖德的过失。真看不过眼,也无非是事后把他换掉而已。赵祯开口问道:“这个段方,是什么身份”吕夷简上前回答:“禀陛下,段方是广南落第的进士,由广南西路转运使司辟为本路官员。因为政绩突出,前些年由广南西路转运使王惟正和邕州通判徐平等数人举荐为京官,改任太平县知县。邕州蔗糖务能有今日规模,段方委实出力颇多。去年回京述职,朝廷本来正想大用,不想却突然故去,朝廷曾经追加一官。”这就是吕夷简的本事,徐平破交趾回朝述职的时候,他就把当地有功的官员资料全部看过一遍,至今还能记得一个小小的太平县知县。赵祯叹了口气:“如此能够实干的官员,正是朝廷所需,不想却早早逝去,着实可惜。他的子女流落京城委实可悯。着内藏库赐银百两,绢一百匹,让他后人安家。”吕夷简忙带着众臣谢恩。赵祯又道:“张信一倚仗权势,轻薄无行,三班院别差远恶州军。”李若谷本来听孙祖德说得有鼻子有眼,还在那里担心自己被徐平牵连,没想到最后如此反转,出了口气。听见赵祯的话,李若谷忙出列道:“禀陛下,昨日中书已经准了批文,差注张信一为涟水军监盐,书状已经发出。”“追回前命,选远恶州军――就差注到岭南去”赵祯没想到现在三班院办事这么利索,以前不是经常有人报怨在京城守缺一等就是几个月,什么时候改了性子了。不过事关朝廷脸面,还是要追加处罚。李若谷领命退下,现在官告院的官告应该还没下来,改任并不麻烦。站在前列的章得象也出了口气,公文上到底是自己画的押,真出事说不清楚。孙祖德闹了这么一出,台谏言官们的奏事时间就此浪费掉,接下来还有三司和开封府奏事,那两个衙门不可能挪时间给御史台。韩亿看着心里叹气,对孙祖德不识大体着实恼怒,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好等下朝后上奏章,或者下午皇上便殿再坐的时候再论张士逊。徐平回到自己的位置,心情慢慢平复下来,竟然有长出一口气的感觉。自回到京城参加朝会,沉闷的心情终于吐得干净。去年邕州的官员虽然各有封赏,但由于徐平自己官职不高,朝堂上面也没有大人物帮着说话,并没有人得到重用。经过今天的事,说不定这种情况会有改观。三司和开封府除了日常日务,上奏的还是关于榷货务公吏内外勾结舞弊的事情。三司是要更换人员,包括监管榷货务的官员。天圣年间刘太后当政的时候,这些有油水的监当官肥差经常是宫里的内侍把持,现在不行了,必须用外朝官员。开封府则奏报案件的审理结果,涉及到的公吏全部都除名勒停,为首的几位发配沙门岛,“邓”记交引铺查抄入官。徐平听着暗暗摇头,程琳虽然是能吏,也只能做到这一步。按徐昌的叙述,这次应该是很多公吏和权贵之家都有参与,涉及到的数额庞大。到了最后还是被他们成功切割,扔了几个替罪羊出来便把案子结了。这种事情没有办法,各种案件公文审理都是公吏在做,只要他们勾结在一起,官员根本就抓不住把柄。别说是程琳,就是后来的包拯知开封府的时候眼里不揉沙子,一样被手下的吏人戏耍。没有官员是神仙,能够明查秋毫。等到下了朝,徐平迎着太阳长出了一口气。孙祖德从人群里挤了出来,到了徐平面前,深施一礼,一言不发,满面羞惭地转身离去。今天他的话说得难听,可是把徐平一家人得罪死了,以后还不知道怎么面对。下午的便殿再坐徐平没有资格参加,不过结果天还没黑就传了出来。由于御史中丞韩亿力争张士逊不宜再任宰相,赵祯又不忍心把他外任,最后折中的结果是与枢密使王曾互换,张士逊改任枢密使,王曾改任宰相兼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到底管的是武事,对主官的个人品格要求的要松一点。吕夷简因为资历比王曾浅,提议让王曾任昭文相,自己退一步任集贤相。赵祯否决了这个提议,反正同为宰相,没必要多此一举,让王曾在政事堂里一手遮天。两位宰相要互相牵制才好,不能失了轻重。因为要维护谏院自由言事的权力,孙祖德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不过谏院不再由他一人掌管,又调了宋祁来同知谏院。而段方也因为这件事再次追叙前功,赐同进士出身,殿中丞,升为朝官。不过这些身后的荣誉,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至此由茶法引起的风波大致平息,然而徐平有种感觉,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那些交引铺收了大量茶引,总不会就砸在自己手里。以他们的能量,总能找到理由挑起事端来。不过徐平已经没有精力再管这些了,接下来要筹备新开的坊务工场,以及新铸铁钱的事宜。这些事情都要徐平亲自处理,再也脱不出身来。至于段云洁那里,有皇上赐的银绢,手中有了本钱,可以改开印书的铺子。而且经过了这件事,不相信京城里还有哪个不长眼地敢再去惹事。段方虽然生前的官职不高,但有邕州和蔗糖务官员这两重身份,还能护住女儿的平安。tbgt第129章 新场务院外的柳树已经鼓出了嫩芽,墙边朝阳的地方小草也从地底钻了出来,探头探脑地张望着新奇的世界。不知不觉间,春天的脚步渐渐地近了。林素娘坐在阳光下,脸色铁青。苏儿在一边不住口地叹气:“那个孙祖德,话说得太过恶毒,竟然在垂拱殿里,当着满朝大臣和皇上的面,说娘子你眼里不能够容人。这周围邻居,多少年来相知的人,哪个不知道娘子知书答礼,为人和善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来的这些闲话”林素娘黑着脸问道:“苏儿,你实话对我说,京城里是不是真有这传言”“哪里有那个孙谏院就是爱嚼舌头的长舌妇,娘子不要把他的胡说当一回事他还说家里郡侯去帮段家娘子是看上了她的美貌呢实际上是郡侯念段娘子爹的旧情,才去出头帮忙的。段娘子一家在邕州跟足了郡侯六年,吃了好多辛苦,郡侯念情的人,当然看不过眼她受人欺负,只不过是人之常情。”苏儿跟林素娘交情深厚,情同姐妹,虽然京城里有些零零碎碎的传言,她又怎么可能说给林素娘听林素娘现在可是有着身孕呢林素娘生了一会闷气,又问苏儿:“那个段娘子你见到过没有是不是真地十分美貌空穴来风,这话传起来总是有些有由头。”苏儿道:“我没见过,不过听别人说起来,段娘子长得确实十分标致。不过这世界上长得美貌的人多了去了,郡侯不是那种见一个爱一个的人”林素娘再没说话,只觉得心乱如麻。女人比男人敏感得多,孙祖德一番胡闹徐平事后很快就不当一回事,没两天传到林素娘的耳朵里,她可是一直耿耿于怀。京城里都知道林素娘的眼里不能容人,自己什么时候还有这名声了自己又不是不能生子,徐平年纪轻轻的,难道非要三妻四妾才能显得自己大度真是岂有此理这两天林素娘气得胃痛,家里又没有一个人能够倾诉,直到苏儿来串门,才算有个人把这满心的委屈都说出来。初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林素娘却一点感觉不到。阳光下盼盼和黑虎跑来跑去地疯闹着,苏儿柔声细语地劝解,林素娘还是觉得心里堵得慌。三司条例编修所里,燕肃闻着淡淡的茶香,左右看看四周,对徐平道:“你这里收拾得不错啊,比平常的衙门清静多了。”徐平道:“待制若是喜欢,那便常来坐坐,也指点一下后辈。”正在这时,外面的军将高声禀报,三司使寇瑊到来。几个人站起来,把寇瑊和跟在身边的王惟正和李纮迎进屋里。寇瑊落座,问徐平:“韩综和郭谘什么时候过来““省主安心,马上就到了。最近盐铁司里的事务多,他们两人都不在衙门里,我也经派人去唤他们了。”寇瑊点点头,对旁边坐着的燕肃和张宗象道:“两位不要嫌弃三司简慢,实在是其他衙门里都杂乱不堪,才定在偏修所里议事。”燕肃笑道:“省主客气,这里好,难得清静。”客气过了,寇瑊随手拿起身边桌子上的一本钱法类书,对两人道:“新近三司印的这册书,徐副使可是找了不少人来共襄此事,里面不少好文章,两位看过没有”“看过了,据说朝中文臣待制以上,武臣刺史以上,你们三司都发了一本,也是用心了。里面的文章多有可取之处,最近同僚聚在一起,多有议论。”张宗象一边说着,一边又拿起书来随手翻阅。寇瑊不住点头:“好,好,你们看了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写文章给徐副使,每隔半月都会出一册。理不辩不明,再者说了,也赚点润笔当茶酒钱。”众人一起笑了起来。燕肃最近判太常寺,上的莲花漏,重制律钟,很得赵祯赏识,这次特意派他和张宗象一起与三司详议在京诸司库务的利弊。榷货务出事,其他库务货物也堆积如山,看守小吏内外串通作弊,终于引起了上头重视。再有徐平建议在京城空旷的地方建一些三司控制的场务,制造赚钱的民生用品,也一起同议。燕肃是龙图阁待制,张宗象是天章阁待制,都进入侍从官行列,经常会被皇上指定像这样的临时差使。几个人坐着喝茶说了一会闲话,外面响起嘈杂声,徐平起身道:“他们来了。”话声刚落,韩综和郭谘两人进来,向在座的众人行礼。分次坐下之后,公吏拿了在京库务的账册进来,几人仔细讨论。最后条列几条意见,无非是统计出积压货务,任命专人招商买扑,都是惯常的行为。最后才讨论起徐平要新开的一些场务。徐平摊开早已准备好的规划图,一一指给众人:“这里是城西北面,五丈河和金水河之间,历来地广人稀,新的场务便设在此处。计有制玻璃的,制各种农具的,制火药烟花的,制肥皂的,制车辆的等等十场务。制作的具体东西,刚才韩判官和郭判官已经带了过来,就在外面,一会大家前去观看。只是诸位要定下来,这些场务每年定额如何,里面的工匠是招雇还是用厢军,工钱如何算,一应等等。”此时京城里的大的坊场大多都是供应宫廷应用,或者生产军器,里面的工匠吏人有数万人之众。虽然规模很大,却基本没有生产民生物资,更加没有直接销售的。徐平要建的这些场务生产不是问题,要新定的是如何销,怎么管理的问题。与此模式最相近的三司属下的酒楼酒库,自制自销,一旦利润降低便招商买扑。由商人出资承包,一般三年一换,每年给三司上次固定数额的费用。城里很多所谓的正店实际是三司名下产业,不过三司经营不善,包给了商人而已。新的场务也是直接面对市场,未来难免遇到同样的问题。第130章 刘太师的烦恼郭谘有些兴奋,指着门外车上的各种物品说个不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都做出来可不容易,具体负责的郭谘很是费了不少心血。新开的场务已经定下来由郭谘提举,正合他的胃口。官场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