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世富贵> 分节阅读 28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83(1 / 1)

东家折了本钱,不然还如何在京城里呆下去”邓员外和傅员外面如死灰,一下又瘫在了椅子上。两人与普通的入中商人不同,他们根本不做粮草生意,而是在陕西路和河东路的几个大的州府收茶引,再带到京城来到榷货务换茶,然后转手卖给茶商。说白了,两兄弟只做茶引生意,是靠着本钱凭空来钱。这生意一是靠着人头熟,两兄弟主要靠着石主管的交引铺,一起分利。再一个手里要有大量的本钱,这本钱却不都是两兄弟自己的,几个陕西的豪门富户都有借货,靠着两兄弟经营坐吃利息。茶法一改,手里的旧茶引将剧烈贬值,真正的入中商人还能靠着新引配旧引的政策减少点损失,像他们这种单贩茶引的,只怕要赔得倾家荡产。自己的钱倒也罢了,生意总是有亏有赚,问题是本钱里有不少是各路豪强的,那可不是讲生意经的普通商人,把本钱赔了两兄弟命不要了也保不全家里面。石庆年看着眼前的邓员外和傅员外已经被吓得命都去了半条,缓缓开口:“我虽然帮不了你们兄弟,但却有一条路子指点给你们。”邓员外听了这话,像是溺水的人一下看见了头顶上有根稻草,“噌”地一下直起身来,紧紧抓住石庆年的手:“石主管,只要有一条路子能救我们两兄弟一命,这一辈子都念您老的大恩大德还请给我们指一条生路”石庆年紧紧握住邓员外的手,诚恳地道:“我们相识多年,岂能见死不救我这个人哪,从来都是心软,见不得别人受苦。不过话说回来,这事总是担着风险,不让你们吃亏就让别人吃亏,路我指给你们,千万不要把我牵连进去”“我们兄弟省得多少年来,主管还不知道我们嘴紧”邓员外和傅员外异口同声,眼巴巴地看着石庆年。石庆年点点头,下定决心,对两人道:“我有一个兄弟,在别家铺子里做主管。他认识的人多,路子也广,尤其是在南边茶商里认识人很多。现在朝廷要变茶法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来,除了我们这些人物,别人是不知道的。也就是你们兄弟与我关系不浅,我一得了消息就来告诉你们。不然地话,后天就是上元节,等消息传出来就到节后了,什么都来不及,就是有路子也只好去上吊”“主管好心,我们记得你的恩德”“古人说施恩不图报,我只是念着旧日交情,才给你们一条生路,并不要你们报答什么。”石庆年看着两人,压低声音,“我那个兄弟在汴河边的客栈里,现在专一收西北来的茶引,然后趁着南边茶商不知情,再转手卖给他们。自己赚些利息,也救你信性命。”看着邓员外和傅员外两人眼里有光重新闪了出来,石庆年道:“不过,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那里收茶引也不会按着平常的价格――”“这个自然,我们兄弟都明白”“按照天圣元年的折纳比例,茶商那里加上官府的贴纳,新引对旧引也差不多是二比一,还要贴实钱。而入中商人在京城卖茶引,则旧茶引一万贯也不过只能卖两三千贯,还有很多人经年累月卖不出去。我那个兄弟心善,一万茶引给三千实钱,没有二价”两兄弟面面相觑,按照这个价格,这一趟下来不但没赚到钱,还自己赔进去不少。不过不管怎么说,不会赔得血本无亏,回到家乡总有个交待。旧茶引在茶商手里,他们总有办法很快换出茶来,所以价钱较高。而如果在入中商人手里,在京城里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配的茶也是陈年旧茶,根本卖不出去,时间久了旧茶引成为废纸也不稀奇。“好,我们应了”邓员外和傅员外一起道。第114章 盛宴春天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走在汴河边,已经能够闻到河岸的大柳树上面传来的新鲜嫩芽的清新气息。河面上吹来的风拂在脸上如同少女的手,让人沉醉。河边一个茶棚,只坐了两三个客人。一个膀大腰圆的大汉独自占着一张桌子,脚蹬在旁边的长凳上,裤管挽起来,露出小腿上杂乱无章的黑毛。见这大汉面相凶恶,傅员外小声问身边的石庆年:“石主管,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个大汉他看起来像个杀猪的,却不像个做生意的。”石庆年笑道:“放宽心,这大汉是我那兄弟特意找来装点门面的。他那副凶样,等闲人不敢靠近,只有别人介绍真心做生意的才会去找他。买卖茶引,动辄就是成千上万贯的铜钱,还真能开铺子收你们只管上前去,报我的名字,他会指点你们道路。你们只管听他的话去,我们相知多年,还能坑了你们”已经到了地方,邓员外和傅员外两人也没有转头回去的道理,而且与石庆年多年打交道,也信得过他的为人。虽然对那大汉有点害怕,还是小心翼翼地凑了过去。石庆年看着两人到了大汉的桌旁,不知说了几句什么,便就起身向自己拱了拱手,急匆匆地向大道另一边的巷子去了。微微笑着点点头,石庆年只觉得身心舒泰,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昨天晚上才跟一个卖唱的小娘子学的新曲,抬步向旁边不起眼的酒楼走去。进了酒楼,石庆年径直穿过空荡荡的厅堂,走向后院。一进后院,迎面正跟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撞上,两人拱手见礼。来人见石庆年满面春风,不由问道:“石主管这是又做罢一单交易来了,此次赚得定然不少,这脸上乐得都要开出花来”“哪里,哪里,混口饭吃。”石庆年一边与来人客气着,一边抬步进了后院里的花厅。花厅里正中摆着一张桌子,一个中年员外坐在那里细细品茶。旁边是几张案几,每张案几后边都有人拿着笔在纸上记着什么。石庆年上来向中年员外行礼:“见过郑员外。”中年员外看着石庆年的脸色,口中道:“看来这次赚得不少,脸上都是喜气。”“还不清楚多少,不过这两个客人与我交往多年,以前每次到京城,身上最少也有六七万贯的茶引,这次想来也不会少到哪里去。”石庆年一边说着,一边在旁边坐下来,与中年员外说着闲话。过了没有多久,一个年轻的仆人从外面进来,行过礼后,把一张单子放在桌上。中年员外拿起单子看了一眼,就向石庆年道喜:“石主管,这次可是不得了整整十六万贯的茶引,今天你拔得了头筹”“真的”石庆年听了一下站了起来,上前看过单子,满面都是喜色。“却不想这两个陕西客人看起来粗鄙,身上竟然有如此大一笔钱财”与石庆年一起在单子上画了花押,中年员外把单子递给一边案几后的人登记在账,对石庆年道:“十六万贯,这两个客人必然念你的好处。趁着他们还没有离开京城,这几天你可要让他们好好地请请你,樊楼里吃几次酒,找几个娇滴滴的小娘子陪陪。”石庆年客气几句,对中年员外道:“如此一大单生意,中间有不少利息好赚,我进去向太师道个喜。”“好,太师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让他也欢喜一下。”知道石庆年是去邀功,中年员外也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尽管由他去。告别中年员外,石庆年出了花厅,绕到后院的正厅,对守在门外的小厮道:“进去禀告太师,我做成了一单十几万贯的生意,过来道个喜。”小厮进了正厅,不一刻又从里面出来,带着石庆年进了门。正厅里白花苍苍的刘太师正与一个精干的中年人谈事情,见到石庆年进来,对他招手道:“听说你做成了一单十几万贯的生意来,快过来坐。”石庆年躬身行礼:“托太师洪福,碰到两只大肥羊。”石庆年到下首坐下,刘太师拍着他的肩膀道:“不错,小七郎,这几年你是越干越出息了。等过些日子,也该给你安排个更要紧的差事做。”石庆年满脸喜色:“多谢太师栽培”“唉,这些天忙啊。”刘太师扶着桌子叹了口气,“我是又希望你们能够多收些茶引来,又怕收得太多到时候来不及换茶出来,操碎了心啊”“太师辛苦,没办法,我们这么多人全都靠太师您哪――”刘太师不断地叹着气,端起桌上的茶来喝了一口,放下茶杯道:“上元节朝廷休假三日,在这三天里,我们要把所有的茶引换成茶,还要不惹人注目。小七郎,这中间牵扯到不知多少人,茶能顺利换出来已经不易,换出来后还要有场放,甚至一大部分要及时运出城去,一步都不能踏错,你知不知道有多难”石庆年满脸崇敬:“这种事情,除了太师,是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得成了朝廷改换茶法,每次太师都能帮着大家赚下无数的身家,岂是容易的事”石庆年并没有骗陕西来的邓员外和傅员外,如果他们两个不这两天把茶引卖出去,将来会受到更大的损失。但收他们茶引的并不是什么南方茶商,而以刘太师为核心的几家交引铺。这些人可不会坐等新茶法实行,用旧茶引去换新茶引,那才能赚几个钱他们要借着上元节的假期,把茶引全部换成茶,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是一张利益联结起来的巨大的网,只要把每个节点都打通,在这种新旧茶法变更的时候将攫取惊人的利益。这张网里的人,其实并不关心茶法怎么变,他要的只是过一段时间变更就好,每变一次他们的腰包就鼓一次。而刘太师,正位于这张网的最核心。第115章 徐昌听到的消息明天就是上元节,开封城开始准备着迎接一场狂欢。大宋建国之初,承五代旧俗,上元节张灯三日。到了乾德五年,太祖下诏,再增加正月十七十八两夜燃灯,开封府的上元灯会便增加到了五天。此时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都挑了灯笼出来,就连走在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头上的首饰都有特制的小灯笼。除了宣德门前的御街,就数汴河边是最热闹的地方,不但大柳树上挂了五花八门的灯笼,很多大一些的酒楼前,除了往日的彩楼也扎了好几处灯山。河边的一处小酒肆里,孙望楼看着外面热热闹闹的人群,对徐昌满面歉意地道:“主管,没想到周围几家大的酒楼都没了空位,只好在这小酒寮里请酒,甚下惭愧”“你也是小本经纪,赚点银钱不易,这里便宜实惠,正好适合我们坐。”徐昌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边坐了下来。叫过小厮来要了酒菜,两人随口说几句闲话,孙望楼道:“主管前些日子托我寻块空地,这两天已经有了眉目,等过了上元节,应该就能定下来。”徐昌喜道:“这么快这事情托给你果然是托对人了前些日子我们在城外的府第要扩建,买周围土地不知费了多少唇舌,那里还是在城门外边。”“万胜门那里,就是在城外也比城西北热闹得多。不瞒主管,我的面店周围,清一色的全是菜地,连个人家都没有。在那里买地,自然是容易得多。”开封城的西北面那一带地广人稀,自前朝传下来就是这样,远不能跟东面和南面寸土寸金的地方相比。这一点徐昌是知道的,不过却没想到买地能够这么容易。随着新年过去,三司要在城的西北面开几间新的场务,主要制作徐平从邕州带来的那些新奇玩意。围绕着这些场务,徐家也会开办一些打下手的工场商店,跟着一起赚钱,这事情就是徐昌在办。此时京城里的势力人家,很少有用心在这些工商行业的,他们赚钱的主业主要集中在三个产业。第一自然是交引铺和相关的一些配套商家。不过这一行当操作相当复杂,又是京里很多官员的眼中钉,基本没有权贵之家直接出面的,都是委托给专业的干人,他们隐身在背后直接吃利润分红,并在暗地里提供支持。第二个行业就是房屋租赁业,包括民间住房的出租和商业旅店仓库的出租。京城里的外来人口极多,这一行当风险小,获利稳定,深受权贵之家青睐。开封的房地产业,第一大从业者自然是三司属下的宅店务,第二大势力就是这些权贵之家了。第三大的行业是解库,又称为质库,只是南北称呼不同,实际是一个意思。解库基本相于后世的当铺,兼营高利贷业务。由于禁止官员放贷,这一行当也是依赖干人,官员之家提供资本,坐吃干利。徐平家里已经是京城数得着的大富之家,不过却一点不沾这三项产业。徐家的主业还是中牟庄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当年从淳泽监手的里接收来的万顷荒地够徐平开发一辈子的。第二大产业自然是徐正当年赖以起家的酿酒卖酒,京城数十万大军,仅这一个消费群体就能给徐家的白酒带来丰富的利润。随着徐平的归来,徐家的产业也要扩展,不过还是集中在实业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