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世富贵> 分节阅读 25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59(1 / 1)

:“太夫人赏了我一对金镯子带着。”nb林素娘道:“太夫人的心意,你好好收起来。”nb徐平却有些感慨,几个月的时间,秀秀真是长大了。她进来好像是夸耀,实际上是明着告诉自己和林素娘,在父母那里得到了什么赏赐,免得惹人闲话。以前在徐平身边,什么事情都有徐平护着,秀秀根本就没有这些小心思,现在到底是不同了。nb虎子见秀秀到身边,喜滋滋地低声对她道:“姐姐,官人给我取了名字。”nb秀秀喜道:“叫什么”nb“叫任风烈,虎从风,性烈,所以叫任风烈。”nb秀秀笑道:“好名字。我早就告诉你,官人是有学问的人,当然能取好名字。”nb说完,秀秀又对林素娘道:“官人给我弟弟取了名字,夫人便也给我取个官名吧。如今我不再是在家里的时候,总不能一辈子叫秀秀。”nb以前年龄小,叫着秀秀这个乳名也没什么。但这到底是个贱名,出了徐家,已经不是婢女的身份,再这样叫着就不合适了。如果只是普通的农家女,便就叫阿任也没什么,但秀秀到底是读过书识字的人,这样叫着就显得太过俗气。nb林素娘想了一下,笑着对秀秀道:“便叫任英南吧,你到底随着官人去过岭南。”nb“谢过夫人。”秀秀笑着道谢。nb哪怕是女子,官名依照此时风俗也大多显得比较中性,或者就是端庄贤淑之类的。什么娇啊媚的,或者叠字名,一听就是有以色娱人的意思,很容易被人误会成风尘女子或者是奴婢侍妾。比如留名后世的李清照,正式名字端庄大气,而李师师、蒨桃这样的名字一听就知道身份。秀秀已经成年,自然是应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nb说过这些闲话,徐平一时兴起,对秀秀道:“你今天来得正好,府里暖房里的牡丹刚好盛开,走,我领着你去看看。”nb说完,起身便向门个走去。nb林素娘无奈,只好站起身来,带着秀秀和虎子到了后园。nb后园游廊里,几株牡丹已经完全盛开,硕大的花朵在阳光下明艳万分。尤其是在这深冬时节,周围都是枯枝败叶,这花朵更加显得雍容华贵,不愧花中王者。nb徐平道:“秀秀,这花好不好看”nb“好看”nb“你喜不喜欢”nb秀秀笑道:“官人,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岭南,那里冬天开的花多着呢。我还记着岭南的花呢,这个也没什么稀奇。或许再过几年,我把岭南的事情都记了,才会觉得这花有多么了不起。现在,也不过是一朵平常的花罢了。”nb徐平看着那几朵牡丹,过了一会叹了口气:“是啊,岭南一年四季都繁花似锦,这样想起来,这牡丹也就没什么了。”nb说到这里,有些意兴阑珊。nb林素娘站到徐平身边,轻声道:“我没有到过岭南,不知岭南是个什么样子。在冬日严寒的天气里,这样几株牡丹开着就是了不得的景物。”nb在后园里站了一会,徐平突然问秀秀:“秀秀,你觉得是在家里的日子好,还是回到你自己家里的日子好”nb秀秀道:“都好。以前小时候不觉得,长大了想起来,我在官人身边从来没吃过什么苦,哪里有人能够遇到这样的主人家”nb秀秀说完,见场面一时有点尴尬,笑了笑,对弟弟虎子道:“你在这里陪着官人和夫人聊聊天,要好好说话,我去找往年的兄弟姐妹说几句话。”nb秀秀刚要走,林素娘突然开口:“秀秀,晚上不要回去,苏儿让你到她府上作客。你们多少年的姐妹,她想你快要想疯了。”nb秀秀点点头,站在原地怔了一会,出了后园,找当年同在徐家的下人丫环说话去了。未完待续。。。t第70章 无所不包的三司“一月七百文,官人,你敢信”孙七郎一路上嘴几乎没有停过,翻来覆去的就是这一句话。徐平刚开始还给他分说两句,可孙七郎对事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根本没有兴趣,他就是被这个数字刺激到了。匆匆地在王素家里指导着修好了暖房,孙七郎就被召到宫里去,在后苑里规划暖房火道。天天御膳吃着,千娇百媚的小宫女看着,孙七郎过得还挺开心。可等到修完了,给孙七郎的奖赏就是小黄门来代传的皇上一句口头褒奖,还有一道三班借职的官告。有官做,有官服穿,孙七郎本来还挺高兴的,以后自己再去找高大全,也是同僚见面了,省了好多尴尬。可等到问清楚这三班借职每月俸禄只有七百文,而且还有折支,到手还不知道剩几个铜钱,孙七郎就被刺激了。在王素府上忙完,人家还封了整整五十两银子的谢仪,上好一铤足色官银。这到了皇宫里干完了活,干的活还更多更累,完了就给一个每月七百文的小官做孙七郎现在在徐平庄上,每个月到手也是这个数目的十倍。孙七郎记得徐平刚一当官,每月到手的俸钱,由着自己和高大全两个花天酒地,还是花不完,秀秀那里每月都存着呢到了自己,竟然每月只有七百文,吃饭都不够徐平由着孙七郎唠叨,这个年代的小官可不就是这样,七百文也不少了,在京城勉强够一个人吃住。再说真地领了职事,还有钱加,每月还能喝两回酒呢。孙七郎摇着头叹着气,忍不住问徐平:“官人,你说就这么点俸钱,真能在京城里面活下去一个人吃饱都难,再有家室拖累,还不得喝风啊”“怎么不能石延年当年初来京城,就是三班借职,还奉养老母呢一天二十文,尽够买米煮饭了,每月还剩下百八十文的。”“不信,他们难道不要赁屋住一月一百文也不够啊”孙七郎嘴上说着,心道怪不得当年看着石官人一副落魄样子,到处蹭酒喝。一个月才七百文钱,他是买不起。徐平没有再回答,这就要有其他门道了。石延年少年时诗名已盛,经常参加饮宴什么的,能省好多饭钱。再加上有钱人附庸风雅,也会经常请他,并没有那么苦。至于住就更好办了,有张知白照应,怎么也能租到官房住。官房一个是便宜,再一个实在没钱了可以拖着,拖得时间久了不定就能免掉。出租房屋是东京城里的大产业,而最大的出租户就是官府。不但三司属下有成千上万的房屋专门出租,很多衙门还有自己的产业,年年收租。特别是汴河两岸,很多旅店和货场都是租的官房。官房的租金相对便宜,官员租更便宜,而且还能欠租,很多低级小官就是靠着官房才能在东京城里安下家来。石延年最早就是这么过来的,后来娶了王质的女儿作妻子,带的有嫁妆,生活才慢慢有点改善。听着孙七郎絮絮叨叨了一路,终于到了三司衙门。徐平下马,让孙七郎牵马回去,自己去衙门视事。刚刚放完长假没几天,衙门里的气氛还是有些松散。徐平回到自己的官厅,喝过杂吏上来的茶,慢慢研究这些日子整理上来的三司积压的案卷情况。石全彬在宫里已经有些待不住了,徐平必须把编修三司条例的准备奏章尽快上去,让石全彬从宫里找个理由脱身出来,免受有可能到来的风暴的牵连。此时帝后不和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外朝,有的言官开始上奏章,要求皇上保持克制。事情其实很明显,由于刘太后在世时的压抑,皇上赵祯对现在的郭皇后很不满。而郭皇后自小被奉承惯了,性情也有些善妒,性子又倔强,两人关系现在很紧张。若是在后世,女人善妒是大忌,这个年代还不怎么计较。言官所上奏章,大多都是要皇上克制,远离女色,维护好后宫与皇后的关系。可问题是越是这样,皇上赵祯的逆反心理越重。明明是自己挨了皇后一巴掌,臣僚却纷纷指责自己不对,这道理怎么也说不过去。再加上郭皇后在刘太后在世的时候在后宫跋扈过甚,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便就慢慢有了换个皇后的心思。这些事情外朝不知道,石全彬也不敢乱说,只是求着徐平快点想办法给他在外朝弄个机会出来,好申请出外,免得被皇后牵连。三司太过宠大,仅仅是整理积压的各种资料文卷,没个一两年都整理不完。徐平现在做着盐铁副使,却连本司这几年的情况都搞不清楚。没办法,那些历年资料动辄就装满一整个屋子,就是坐着不动一直看,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看完。若不是自己身处其中,徐平也很难相信三司竟然管着如此庞杂的事务。不说平常的赋税、全国府库、收支平衡这些大的方面,仅仅是三司名下管着的具体实业,在京城里就有各种司库近百,出租房屋数千。油盐酱醋,吃穿住行,无所不包。还有各种交引,甚至借贷质库,几乎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地方上三司参与的更深,以酒为例,凡是利润稍好一点的酒楼,都是官营,在三司这里登记在案的。只有那些一天收入几十文之类的小酒店,才允许民户扑买。而至于各地的优势产业,不管是地里的矿产盐铁,还是地上长的竹木茶马,都设监专营。全国各地不隶地方州县而在三司名下的场务镇监,有数千处之多,几乎是无所不包。这样一个把触须伸到全国各地的大怪物,用这种这个时代事无巨细的记账法,每年送到三司的账册都堆成山一样,怎么能够理得清楚徐平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这笔烂账理清楚,然后定出新的账目格式来,形成具体的条令,能够让需要知道数据的人一目了然。第71章 废后风波上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正是大寒节气。天上一个白花花的太阳,看着有些晃眼,却没有多少热气洒到人间来。寒风掠过街道,卷着枯枝败叶,在地上呼啸翻滚。潘楼街附近段云洁和谭二娘的小店里面,徐平和李璋、石全彬三人据着一张桌子,旁边炭盆里的炭烧得红红的,坐在一起喝酒。按照京城习俗,第二天腊月二十四是“交年”,祭灶的日子。徐平如今已经支撑起了门户,这种节日的各种礼仪现在都移交到了他的手中,父亲徐正任务圆满,早已不管这些杂事了。今天夜里他就要回到城外的家里去,准备明天一早开始的忙碌。快到年节,今天徐平和林素娘到李璋家里作客,因为李璋当值,徐平便和他提前离开,留下林素娘和苏儿两个继续说闲话。如果时间晚了,林素娘便就不出城,住到原来徐家的小院去,明天一早才回城外府上。与李璋到了皇城附近,恰好碰上石全彬,三人便相约来喝一杯。徐平的奏章已经上去了,朝廷决定设立编修三司条例所,徐平任编修官,选辟官吏帮助自己整理这几年的三司案卷,并形成新的条例。由于只是记账方式的改变,具体的法度并没有变更,中书便把权力放给了三司,五日或者十日一奏即可。石全彬立即自请提举条例所的一应杂事,出宫任了条例所都大提举一职,把皇后殿的职事顺手推给了别人。这两天他正忙着向宫外搬家,里里外外忙碌,恰好与两人碰上。段云洁有些故意躲着徐平,酒菜都是谭二娘上来,自己一直在屋外。这大冷的天,也不知道外面哪来的客人。父母亡故,段云洁要守三年的孝,男女之事是要自觉避开的,徐平也理解。自从上次与段云洁重逢,他只是来过两三次,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结果这小店里的菜品很受宫里欢迎,有宫里的人照顾,徐平也插不上什么手。倒上酒,三人喝了一杯。石全彬放下酒杯,看着徐平和李璋道:“今天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两位大概是还不知道吧”李璋道:“临近年关,宫里也忙碌得很,哪个还有心情折腾,能有什么大事”石全彬缓缓地道:“今天有明诏,郭皇后入宫以后九年无子,甘愿入道,已经被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道号清悟。以后就不是皇后了,在长宁宫专心修道。”“什么”徐平几乎和李璋一起惊呼出声。诏旨里说的什么无子甘愿入道等等都是托词,实际上就是把皇后废了。废后多么大的事,怎么就这么突然下一道圣旨造成既成事实呢。徐平问石全彬:“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今天下午,官家在偏殿再坐,见过宰辅之后诏旨就下来了。”徐平又问:“群臣难道就没有反对的”石全彬道:“自然是有。诏旨一下,台谏就纷纷上书,嘿嘿,不过在政事堂那里就全都扣了下来,根本就进不了宫里去。”扣台谏奏章,这必然是有皇上授意,宰相要避专权的嫌疑,不然不会这样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