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世富贵> 分节阅读 2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46(1 / 1)

由己啊”想起大典之后还有物价波动,还有自己被中书指责的糟心事,徐平感叹道。自己也不可能吃这个哑巴亏,只要自己说中了,总要找回来。许申的所谓秘法,已经献了样钱出来,又让不少人心里充满了希望。但徐平自己就在盐铁司,知道那样钱不过是样钱,根本不能大规模铸造。跟着许申铸钱的工人,最近都是苦不堪言,没日没夜地干,却见不到希望,还经常被责骂。典礼眼看已经近了,许申的杂铁铜钱根本指望不上,还是要内藏库出钱。丫环翠儿从小院外面进来,对徐平和林素娘行个礼道:“官人,夫人,外面高大哥说有人来访,要见官人呢。”徐平道:“来的是什么人没有帖子吗”翠儿道:“没有帖子,来人只说与官人有一面之缘,受过官人恩惠,来谢官人的。”第48章 风波“是你”徐平到客厅里刚刚坐好,高大全便引着一个年轻男子进来。徐平一看,不正是前几天在潘楼街附近见过的周垂安。周垂安上前见礼:“见过官人。”徐平让座,吩咐高大全上茶。周垂安坐好,徐平问道:“不知找我有何贵干”周垂安道:“前两天,有两个闹事的军兵碰到皇城司杨太尉,被军法处置。”说到这里,周垂安见徐平面色冷漠,一点表情没有,接着道:“这两个军卒一向蛮横不法,前些日子还威胁过要为难潘楼街附近的那间小店。不瞒官人,那里开店的谭二娘是小的在岭南的一个旧相识,后来流落京城,衣食无着。幸得遇上段姑娘,才一起开了一家小店安身。听说段姑娘在邕州的时候多承官人照顾,特托我来感谢一声。”徐平看着周垂安,好一会没有吭声,最后对旁边的高大全道:“出去看一看,外面的马拴好了没有”高大全应诺,转身出了客厅。周垂安看着高大全离去,转过头来又看着徐平盯着自己,急忙起身行礼:“刚才小的话只当没说,其实是宫里石全彬阁长要找官人商量事情,说是在那小店里相会。”徐平点了点头,只是让周垂安坐,便没再说什么。高大全回来,周垂安又说了几句闲话,见徐平并不怎么热情,便告辞离去。徐平也热情不起来,段云洁的事情根本就不应该找到家里来,哪怕是借口,也不能在他家里说这些事情。林素娘怎么想且不论,最少是他对家庭的尊重。至于石全彬,如果有机会两人在一起说些事情也就罢了,这种私下会面则是能免则免,免得落人口实。做官的人,每个人都想升官,但相对来说徐平并不怎么热衷。靠着政绩能升上去最好,不然地话,徐平也不想刻意钻营,宁愿好好地过自己的富贵日子。想来想去,石全彬既然托人带话,必然是有紧急的事情,还是不好不去。徐平也没吃晚饭,跟林素娘说了一声,带着高大全出了家门。两人也没有走汴河边的大路和御街,从州西瓦子过去,从西边绕过皇城去。到了潘楼街附近,天色已经黑透了,到处灯火通明。徐平在个不起眼的地方站住,让高大全到小店那里看看石全彬到了没到。不一刻,高大全回来,对徐平道:“官人,石阁长带了个小黄门早已等在那里了。”徐平这才带着高大全,不紧不慢地走到小店前。段云洁和谭二娘正在店前招呼客人,看到徐平,笑道:“今天怎么得闲,转到了这里来刚刚任店送来一担酒,你也不妨坐下喝一杯。”徐平道:“也好。本是要到樊楼那里去闲转,想起你这里有邕州的菜食,别的地方没有,便过来带一些过去。”一边说着,一边与高大全进了店里,正看见石全彬带了个小黄门在那里。徐平上前与石全彬见过了礼,便让高大全和小黄门到一边坐,自己在石全彬对面坐了下来。看看左右无人,石全彬叹了口气:“云行啊,我知道这个时候不该唤你来,但如今实在是有桩棘手的事情,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徐平道:“阁长不必想得太多,许申那里铸钱的事情我都知道,别看他上了样钱,实际上别说成百万贯的钱,就是十贯八贯也是难铸出来。”“不是铸钱的事,我现在哪里还有心情为那事烦恼”徐平见石全彬愁容满面的样子,又听见不是因为与阎文应争风头,心中好奇,问石全彬:“除了这事,宫里还能有什么事情让阁长烦恼”石全彬左右看看,见店里一个人也没有,压低声音对徐平道:“是皇后。我听说已经有风声传出去了,你没有听说”徐平一惊:“皇后什么事我这里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皇后跟两位美人使性子,不合动了手脚,打了一巴掌。”徐平瞪着眼睛,很是仔细理了理石全彬的话。自刘太后去后,宫里尚美人和杨美人得宠,这事情徐平听说过。实际上这时候宫里也没有什么秘密,不光徐平听说,朝里的大臣都有耳闻。甚至性子古板一点的,比如当年徐平有过一面之缘的兖州石介,天圣八年中进士,还上奏章指责赵祯荒淫。虽然皇上对石介并没有什么表示,但坏印象肯定就留下了,石介日后官路蹉跎,很难说跟这无关。但不管怎么说,赵祯并没有耽误朝政,大家对这事情也只当是个花边新闻,并没有向心里去。最少朝中大臣,并没有因为这事掀起风波来,皇上私事终究还是私事。却没想到,过了几个月这都动起手来了徐平对石全彬道:“打一巴掌,也没什么吧皇后虽然性急了一点,也不是大事。”石全彬深深叹了口气:“本来没什么,可官家护美人,这一巴掌打官家身上了。”“什么”徐平一惊,不由声音就高了一点,还好店里没外人。“官家本来也没往心里去,不合阎文应那厮从中挑唆,要借此把皇后废掉。”徐平只觉得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如果说皇上喜欢宫里哪个女人还是私事,那么废皇后可就不是私事了。皇后管的不仅是后宫,还母仪天下,不仅仅是皇上的妻子那么简单。打人是不对,但因此废后还是过了,皇后到底是皇权的一部分。“阎文应一个内侍,再怎么得宠,这种大事能轮得上他说话”“如果有外朝大臣支持――”石全彬没说破,也不需要说破。阎文应不行,不还有吕夷简吗至于吕夷简为什么会跟郭皇后有恩怨,徐平不知道,但只要阎文应代表了吕夷简的意思,这事情就大了。废后这么大的事情,这个年代,哪怕是皇上一个人也做不来的,必须有宰执支持。以吕夷简掌控半个政事堂的实力,还真能把事情做成。不过徐平不想卷进这种政治漩涡中去,对自己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想了一会问石全彬:“那陛下的意思是――”“官家有些心动,但还没定下来。”石全彬显得烦恼异常,“云行你也知道,我多年就在皇后身边,皇后一旦出事,我不能不受牵连。”从徐平认识石全彬的那一天起,他就是跟在皇上身边,同时办理一些皇后的杂事。宫里的内侍不可能天天在皇上身边,总要带一些职事,石全彬就倒霉在一直在皇后殿办事。“这种事情啊,多想无益。要我说,如果皇后那里你能说得上话,就让她多到杨太后那里走走。宫里的事情,说到底还是要听杨太后的主意,别人作不了主的。”石全彬听徐平这样说,只有苦笑。这个道理都明白,但郭皇后以前一直是跟刘太后走得近,自己的性子又犟,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去求人那是宁愿被赶出宫去,也不向皇上低头的。石全彬只是管着皇后殿的杂事,又不是皇后亲信,只是提一句,也不能深劝。徐平见石全彬的样子,想起两人多年相交也是不易,不好放手不管,想了好一会道:“要我说,阁长也不必向心里去。皇后即使出了事情,你也不会受多大牵连,如果在宫里呆得不如意,不如就主动要求放出宫来。在宫外做出事情来,总有挽回的一天。”这也是徐平惟一能想出来的办法了,天子家事,小人物搀和什么第49章 旧部石全彬虽然被徐平说得心动,但终究放不下在皇后身边这么多年的恩情,下不了决心在这个时候离开郭皇后出宫任职,还是决定等等看。郭皇后入宫的时候只有十五岁,这个年代的人再是早熟,说话做事还是经常带着孩子气。忽忽九年,宫里虽然比平常人家人情淡漠,但也不都是冷血心肠,不是说放下就能够放下的。石全彬父祖去得早,无家无室的人,总是有感情寄托在。徐平不像这个年代的人有帝后无私事的想法,尽量避免搀和皇上的私事,自与石全彬谈过一次之后,便就尽量不闻不问,借着准备献俘大典的机会,连三司都去得少了。李用和已经从党项出使回来,面对的时候,特意提出党项有不臣的迹象,日后赵元昊必反。他能有这种见识,倒让徐平刮目相看。不过此时朝中“西戎小丑,北边为大”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战略要借重党项对抗契丹,李用和的话也没人真当回事。徐平向李用和提了高大全,李用和的意思是先等等,过了献俘大典再说。交趾战事高大全也是乡兵的统兵官,录了功劳再补官对他更加有利。就这样到了十月十八,徐平穿好公服,早早就在家里等待。枢密院有宣旨下来,邕州献俘队伍即将到达朱仙镇,先行人员将在今日到开封城迎接徐平,到朱仙镇去,主持一应事宜。明后天,枢密副使王德用会带京城禁军的礼仪队伍前去会合,到二十一日作为队伍的先导。高大全等在外面,邕州的人来了,直接领到客厅见徐平。来人一身戎装,迈着大步跟在高大全后面,见到徐平叉手行礼:“属下鲁芳,来迎太守前往军中”“好好”徐平看着鲁芳,连连说了几个好字。这些日子徐平在京城过得并不顺利,处处都受到掣肘,老是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见到了自己在邕州的老部下,一时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站起身来,徐平上下打量了鲁芳一遍,见他还是老样子,仅仅多了一点沉稳,还多了一点锐气。沙场磨练过的人,总是有一种不同的气质。拍拍鲁芳的肩膀,徐平高声道:“走”已经入冬,汴河里面有了冰碴,迎面吹来的风带着刺骨的凉意。京城里却热闹非凡,人多的去处都张灯结彩,迎准备迎接几天之后的大日子。徐平带着高大全和鲁芳及几个当年随身的亲兵骑马走在大街上,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这些日子压在心头的乌云一扫而空。街的行人有的认出了是邕州来的兵马,向着徐平一行人欢呼。出了京城,北风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呼啸,卷着枯草在一无所有的黄土地上翻滚。徐平深深吸了一口冰凉的北风,长出一口气,带着众人向南方的朱仙镇奔去。中午,惨白的太阳挂在天上,周围是淡淡的云层。北方越发得大了,呜咽着掠过光秃秃的大树,卷下细小的枯枝,在半空中翻滚。整个朱仙镇已经成了大军营,近万人驻扎在这里,营帐连绵一眼看不到头。自徐平靠近,哨兵便高声传呼,高亢的声音在风中飘荡。到了营门前,早有邕州来的将领等在那里,见到徐平到来,一起叉手高呼:“恭迎太守回营”站在最前面的是张荣,他也荣升新设的邕谅路兵马都监,驻田州。张荣也是这次来京城的邕州军队中官职最高的人,统管来的一千多人军兵。张荣身边是新任的邕州通判韩综,统管来的邕州官府人员和民间百姓。这样大的盛典,自然来的不能都是官面上的人,还有几十名七十岁以上的耆老,还有蔗糖务的人,还有各部蛮人,甚至还有几十名交趾人。徐平前世的庆典喜欢用儿童,这个年代则喜欢用老人,意思都一样。两人的身后,都是徐平熟识的手下,已经升为沿边巡检的韩道成,改了京官的方天岩,甚至还有一脸喜气的黄天彪,林林总总几十人。徐平下了马,被众人簇拥着一路进了中军帐。在帅位上坐下,徐平轻抚着面前的案几,仿佛又回到了在邕州的岁月。一声令下,万人向前,破人国,执国王大臣,那意气风发的日子。抬起头来,看着下面肃容站立的当年手下,徐平高声道:“到了京城,便尝一尝我徐家的酒一会孙七郎押了酒来,大家不醉不归什么事情都明天再说”众人哄然叫好。徐平感受了一下当年的感觉,便就散了。这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