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捕过鱼吗”高大全道:“七郎说笑,我自小在梁山泊水边长大,怎么可能没捕过”孙七郎气道:“你又不早说只在一边乱转,快下来与我一起拉网”高大全应一声,便卷起裤腿,下到水里。徐平听他们闹,自己坐在树下只是好笑。此时的水经过一上午日晒,并不太凉。八个大汉在水里一字排开,两头是高大全和孙七郎拉网,中间几人帮着,从东到西拉去。拉了有十几步远,中间的几个庄客便叫了起来:“报小官人,这水里的大鱼真多”又走了二三十步,高大全忽然叫了起来,对孙七郎道:“七哥,且停一下,我脚下有东西”一个庄客从旁边过去帮高大全把住网,高大全弯下腰扎了个猛子进到水里去,眨眼间从水里又冒了出来,口中啐一声:“晦气,原来是个老鳖”把手举起来,托着一只五六斤重的老鳖,就要扔远。徐平在岸上看见,腾地蹦了起来,口中喊道:“高大全,你要干什么”高大全吓了一跳,茫然地看着徐平。徐平吸一口气,高声道:“把那老鳖送上岸来,不要扔了”高大全不知徐平是个什么意思,见他说得认真,只好一手托着老鳖,慢慢走上岸,问徐平:“官人要这个干什么”徐平平复下心情,慢慢道:“你把这个老鳖拴在这里,我回去熬个汤补补身子。这种好物,怎么能随便扔了”高大全笑道:“这种东西,谁去吃它官人真是说笑。”也不敢违背徐平的意思,找几棵草编个草绳,把那只老鳖拴在获树上,又下到了水里,继续去拉网。此时天高云淡,高大的柳树把阳光遮住了,不时有一阵阵的凉风吹来。徐平只觉得心胸舒畅,低头看那只老憋折腾一会,便停下来,瞪着一双绿豆般的小眼,与自己瞪眼。这么大的老鳖,还是野生的,徐平前世连想也不敢想。这个时代,随便到水里踩踩,竟然就捞了一只上来,徐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田庄还真是个宝地,虽然荒凉,但也藏着不少宝物。这时附近的人们连鱼都不怎么吃,更何况是鳖蟹这种东西,水里面不知有多少,平时的人连看也懒得看它们一眼。却是便宜了徐平,前世吃不起,这一世敞开肚皮,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一网拉下去,直用了快一个时辰。徐平身边的柳树上,已经拴了七只老鳖,最小的也有两斤多重。看得徐平竟然发愁,什么时候才能吃完。正在拉网的时候,林文思一家带着秀秀从路上缓缓走了过来。看见他们,徐平吃了一惊。自己这个老丈人,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吗还从来没见他下过田地呢。慌慌张张迎上去,徐平见礼:“见过老师”林文思淡淡地道:“我离乡多年,听说你们在这里捕鱼,便带素娘过来看看,就当看看家乡的景致吧。”徐平急忙把林文思让到柳树下,又叫了一个庄客回庄里拿几把交椅过来,给老师一家坐。他自己不讲究,林文思可是个读书人。林文思看他忙,也不吭声,等忙完了,才一起过去看众人起网。众庄客在岸边巴巴等着,见徐平几人过来,一起向林文思见过了礼,才道:“官人,这池塘多少年没人来捕捞,大鱼着实不少。”此时网里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鱼挤在一起。林文思道:“只拣两尺以上的,其它依然放回水里。君子之道,不可竭泽而渔。朝廷每年几个月禁渔禁猎,便就是存了这份仁人之心。”徐平在一边乖乖点头。此时宋朝因春夏是生物生长繁殖的时候,禁渔禁猎禁樵采,这是从周朝就传下来的传统,自然也有生态保护的积极意义。林文思这话就是点徐平,他这个时候带着庄客来捕鱼,是不对的。反正只是捕几条鱼自己吃,又不拿出去卖,谁会来管。徐平虽是点头,心中却也不以为然,长江以南只怕是天天有鱼,也不见有人说什么。水里的庄客听了吩咐,只挑两尺以上的大鱼出来。林文思又道:“去折几条柳枝,把鱼穿了依然放在水中。柳枝有生气,鱼便不容易死去。吃鱼只要吃活的,死的不中吃。”徐平听自己老丈人说得一套一套的,不由多看了他两眼。什么柳枝有生气,从来没听过,只听说适合用来做棺材板。不过可不敢违抗,乖乖让手下的庄客照做。林文思虽是说得玄乎,但用柳枝穿鱼是对的。柳枝浸在水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活的,能提供氧气,鱼便没那么容易死去。等庄客拣得差不多了,徐平眼尖,喊道:“里面的鲫鱼桂花鱼尺把左右的也挑出来,这鱼本就长不大。”庄客看看林文思,见他点头,便又挑了七八条出来。徐平又道:“那几条大的黄腊丁也取出来,这鱼做汤好喝。”庄客把黄腊丁取出,都看着徐平,怕他又想起什么。徐平不好意思地笑笑,他也就知道这么多了。林文思看看太阳,对众人道:“天色还早,再拉一网。拣几条好的大青鱼,让苏儿回去做脍。其它的糟起来,慢慢吃。”众人轰然应喏。林文思又慢悠悠地来了一句:“拉的时候小心一些,如果有鳝鱼,不要让它跑了。自来到中原,好长时间没有吃到了。”徐平心中好笑,原来自己的老丈人是嘴里馋了。庄客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在水里拉网。徐平便请老师一家回到柳树底下,坐着交椅乘凉。坐了下来,徐平说了一声:“这天气热的,如果有个西瓜吃就好了。”林文思道:“我也听闻西瓜好吃,只是没有吃过,听人说此瓜只在契丹有种,中国却没有。你在那里吃的”徐平答不上来,只好含混地说:“听说而已,哪里吃过。”其实此时中国是有西瓜的,只是在中原种植极少,以至宋人都认为是契丹的物种。后来的欧阳修等人还把这个特别记下来,当作个稀奇事。按说汉通西域,这些物种早就传来,怎么会没有。不过晚唐五代战乱,西瓜种植基本绝迹,才造成这种误会。林文思倒也没追究,又对徐平道:“我听苏儿说你今天在家里还做了一首诗出来,她说不齐全,但我听得两句,有些粗陋,你念来我听听。”徐平心中暗道惭愧。主席的诗以端午起源的屈原说起,既有对他人生际遇的同情,又有对他高尚情操的歌颂,意气纵横,气魄广大,却被这个宋儒说成粗陋。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趣,实在大得有些离谱。这个问题却不能争辩,徐平想了一会,说道:“那是随口说来,哄两个小女孩的,怎么入得老师耳朵。我这里还有一首诗,请老师品鉴。”林文思点点头:“你只管念来听。”徐平看着池塘:“我今天下午来捕鱼,看了这塘水,水质清澈,有感而作这一首七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林文思扭头看着徐平,似笑非笑地道:“这诗是你做的”徐平被林文思看得心虚,编一个谎话:“也不是一下就做出来了,其实从前些日子带着庄客开渠,心里便有这么个意思。到了今天,见了这里的风光,这诗便像自己生成,从我脑子里跑了出来。”至于这诗林文思听过,那是断无可能的。朱熹都是南宋中后期的人了,这才北宋中前期,徐平就记得这么几首诗,哪里会弄错。无非在林文思那里,徐平不学无术的印象根深蒂固,突然做出似模似样的诗出来,他不信罢了。林文思低声念了几遍,对徐平道:“这首七绝格律都中,韵脚整齐,最可贵的,诗里讲的虽是风景,却又自有哲理在里面,可算佳品了。我教了你许多年,可从没想过有一日你能有这番出息。苏儿念的诗,我还信一些,这首诗却就不怎么信了。”徐平扭头,瞪了苏儿一眼。苏儿吐吐舌头,拉着秀秀跑到一边去,口中道:“那边有两棵桑树,长得一树好桑葚,我和秀秀去摘几颗回来给娘子止渴”说完,两人就跑得远了。林文思看着两人摇摇头,对徐平道:“不过你说是自己多日积累,一旦时候到了,自然而成,又有几分道理。李太白曾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你这诗有几分这种意思了。”徐平接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也觉得这诗不是我做的,是天地间自然生成,只是借我的口说出来罢了。”林文思一拍手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又是一金句莫非真是我看错了你这些日子你在庄里搞得热闹,我也看在眼里,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必然是个有才华的人,只是心思没有用在读书上。今天看来,这一个月你老实随我读书,虽然多是应付,还是不知不觉有了长进。贤婿啊,你如果真是收了心,苦读上两年圣贤书,科举想来也不是无望啊”徐平听了这话,愣在哪里。原来这句话现在还没出现吗这是哪位大神,给了自己这个惊喜可惜想破了头,也想不起这句话是哪里来的。这话是出自宋朝最杰出的诗人陆游,南宋时人物,这个时候当然没这句名言了。坐在一边一直没说一句话的林素娘,此时也情不自禁地看向徐平,眼光里有了些异样。第32章 长命缕林文思又问几个题,徐平答得支支吾吾,心里就有些烦了。看见远处苏儿和秀秀,每人手里都捧着一大捧桑葚,蹲在一条小水沟边,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看些什么。便对林文思道:“那两个小丫头也不知发现了什么,我们也过去看看。今天阳光明媚,就当出来散心了。”说完,便急匆匆地站起身来,向苏儿和秀秀走去。林文思无耐,只好带着林素娘起身跟过来。到了跟前,见这条小水沟很浅,尚不到半尺深,一尺多宽。此时水里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小鱼,队形整齐,一起逆流而上,奋勇争先。苏儿和秀秀两个小姑娘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场面,情不自禁就被吸引在这里,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小鱼挤在一起,再起不了身。林文思到了,苏儿抬头问他:“官人,这么多小鱼挤在一起,都逆流而上,也不怕太阳晒到,是个什么道理”林文思道:“鱼儿在水里,都是逆流游动,是个奋勇争先的意思。此时阳光好,这些小鱼欲发活跃。这条小水沟里的水比那边沼泽里的水要流得急,它们便一起挤过来了。人生在世,也与这水里的鱼一样,不能惧怕困难,不能贪于享受,要迎难而上,敢于拼搏,方不负一生”说完,看了看徐平,这话是说给他听的。徐平心里叹了口气,自己这个老师还真是见缝插针,什么时候都不忘了给自己讲讲道理。不过他这解释,说了等于没说。鱼喜欢逆流而上,是因为它们要靠水里氧气生存,逆流省力,吸入的氧气又多,形成了本能。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小鱼挤在这里,肯定与阳光有关系,虽然徐平也说不清。可惜氧气啊什么的这些说出来现在也没人明白,徐平只好闭口。看了一会,秀秀问道:“这鱼这么小,不知道能不能吃”苏儿笑她:“这鱼只有瓜子大,全身没一点肉,都是刺,怎么吃”林文思却道:“也不尽然,拿来晒鱼干,也是可以的。”秀秀抬起头:“那我们要不要捉些拿来晒”徐平拍拍她脑袋:“那边捕的大鱼都吃不完,要这些干什么这些小鱼就是这样品种,长不大的。它们挤在这里,是因为这条小沟是前两天我们开渠的时候偶然挖出来的,它们没有游过,都抢着来。”几个人在那看了一会,便就回到柳树下。苏儿和秀秀把摘的桑葚收拾了,跟林素娘分着吃。等到第二网收起,太阳已经西斜,热的感觉消失,凉风渐渐起来了。众庄客用大筐抬着捕的鱼,一起唱着歌儿,回庄院去。林素娘见高大全在徐平的身边,背着个竹筐,里面装满了老鳖,好奇地问道:“大郎,你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又没有肉,还喜欢咬人,怪腌臜的”徐平没想到是她来问,心里有些别扭,只是含糊答道:“这东西虽然肉少,但是大补,我回去炖汤补身子。”林素娘奇道:“这东西补什么”徐平闭嘴,只是扭头装作看风景。这补的什么地方可不好跟她个小姑娘说,要想知道,得等过几年成了亲入了洞房才好开口。林文思在一边给徐平解围:“龟甲原是药材,药典上有的。”到了庄院门口,徐平对林文思道:“老师,今天补了这么多大鱼,我们做个全鱼宴,聚在一起热闹一下如何我院里炉子方便,你们先不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