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44(1 / 1)

d等没自制力,贪得无厌的地步,就是百姓的灾难了。更加灾难的是,皇帝居然不管这绝对是要亡国的,没有例外。因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百姓都不满意了,这个朝廷还能存在多久张正书在结合正史上发生事情分析了一下,北宋亡国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一,就是赵佶无道,用人不当,昏庸治国,花石纲残害百姓。其二,贪官横行,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其三,起义不断,统治根基被不断起底。最后,国策失误,导致金人南侵,靖康耻发生了。这里面最大的因果,就是金人南下的时候,才区区几万人。就算有辅兵,也不过十几万。区区几万战兵,宋朝禁军有几十万人,还有百万百姓,却坐视北宋亡国,为何因为北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能自食其果了。同样的,南宋灭国,固然也有奸臣,也有贪官,但是在崖山之上,却有十万军民殉国。何等悲壮,何等脊梁为何北宋不能呢还不是因为赵佶、蔡京等人的所作所为,太过伤了民心么就算金兵没有南下,北宋再过十几年,也是得玩完的。无他,对百姓压榨太过了,百姓早就苦其久矣可见,贪官对社稷绝对有害。即便不能完全杜绝,也要震慑。可惜的是,宋朝皇帝自宋太宗后,没有一个有魄力的。张正书不奢望赵煦能彻底整饬官场,但起码得正一正风气吧蔡京这个大毒瘤,居然还留在朝中,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和周铭商议不出什么办法,张正书只能徒负呼呼了。当然了,张正书不是没有想过刺杀蔡京。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走漏风声了,岂不是连累张家了再说了,这不是还没到不死不休的局面呢。想必,蔡京也没有把张正书当做对手,只是把他当做别人的一枚棋子罢了。这从蔡京联合他的朋党就知道了,蔡京真正要对付的是皇权第七百六十二章:一棍子敲死“小官人,真的不能暗杀蔡京”周铭的话语里,有着一丝丝疯狂的意味,还有一点嗜血。张正书都没有想到,周铭居然会这么暴力。“先不说杀了蔡京会怎么样,你怎么杀他”张正书无奈地说道,“你躲在暗处放箭吗你说说看,市井中、我们的人里,有这样的弓箭高手没再说了,汴京城里的房屋那么矮,你躲哪里放箭弩箭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带不进城里。”“用地雷啊”周铭低声说道。张正书苦笑着摇了摇头:“地雷杀伤里太足,容易误伤周遭百姓,不可取。再者,地雷在汴京城的青石板街上,如何埋放”“那下毒”周铭的阴招,是一招比一招狠。没办法,既然蔡京想要张家灭亡,那周铭自然要想方设法灭了蔡京的。张正书摇了摇头:“怎么下毒要是有化学毒药,我还有办法,可现在没有啊什么砒霜、什么鹤顶红都太过明显了,而且容易被抓住把柄。开封府衙门也不是吃素的,准能顺藤摸瓜找到咱们。”“那小官人,你有什么办法”周铭没辙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张正书脑子里最先浮现的,自然是就是枪械了。有了机床之后,加工枪械是不成问题的。钢铁质量再提升一点,张正书足以做出一杆后装枪,配备定装子弹的那种步枪。没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米尼枪。这种步枪,铅弹能打四百米开外,而且精准度很高,配上倍镜能当狙击枪使用。训练好的狙击手,两百米内一枪毙命是绝对能行的。但是嘛,现在机床还没有,米尼枪就别想了。再说了,还没到刺刀见红的时候,为什么要冒险“等蔡京出招后,看看官家怎么应对吧要是官家抛弃了我们,再做打算不迟。”张正书想了想,杀人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啊。等他找到化学毒药的配方,弄出个化学毒药来,弄死蔡京几十口人都是分分钟的事。但是到了那时候,杀人泄愤好像也无济于事了。关键一战,还得看赵煦的手段啊“有权,确实可以任性。但是赵煦他,能赢吗”要知道,宋朝的文官不鸟皇帝的时候多了,甚至敢指着皇帝鼻子骂的。这一届文官虽然收敛了点,可赵煦也拿他们没多少办法。“难道,赵煦还在等什么”张正书暗暗皱眉,这简直是拿他的报社,拿张家来做炮灰啊“最狠不过帝王心,果然如此”张正书也无奈,身为棋子,就该有棋子的觉悟。但是,棋子也是能做点事情的“周铭,还是得做两手准备。你且去纠集一众百姓,煽动他们去敲登闻鼓,奏请圣裁。对了,最好找到被蔡家陷害的苦主,还是开封府衙门不受理的那种”张正书铁了心要和蔡家刚到底了,张正书就不信了,民意都在他这边,这一次他还能输不成就算蔡京一时打不死,也要让他丢掉官职。等蔡京再次起复的时候,说不定张正书已经完成一系列的变革了。到时候,蔡京还想用老一套,说不定自己就要碰到钉子毕竟蔡京再厉害,他也不过是旧利益守护者罢了。张正书培养出了新的利益阶层,还会怕蔡京不成但很显然,张正书猜错了。蔡京的厉害,岂是泛泛之辈第二天,一则更惊人的谣言,迅速占领了汴梁城:官家要修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需要加税给百姓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蔡京用张正书的招数回敬给了张正书,张正书却发愣了。“蔡京,不愧是蔡京啊,权谋高手”张正书只能感慨,绝对不能小看任何人的智慧。事实上,古人是很聪明的。单纯比权谋的话,蔡京能把张正书甩掉三条街,还看不见尾灯那种先前蔡京没有针对张正书,也没有预料到是赵煦使绊子,所以才没有找准方向,和曾布死磕了一回罢了。现如今,蔡京出招了,一招就把张正书打懵了。事实上,最受打击的是赵煦。毕竟,建造天险之城,是赵煦念念不忘的事,这可以一举扭转大宋北方无险可守的局面。但是,由于文官们的竭力反对,此事已经等于搁置了。现在又闹出这种谣言,赵煦岂能不气要知道,如果赵煦一意孤行要继续建造城池的话,那么百姓一定会民愤四起的。到时候民意汹汹,即便是赵煦也扛不住。这就意味着,建城池一事,很可能是不了了之了。但是,这样一来,蔡京等于被赵煦记恨上了,恐怕他现在要做的只是韬光养晦,不再出头。可赵煦明白,张正书也明白,幕后指使之人,就是蔡京。只不过蔡京现在肯定乖得像孙子一样,你根本拿他没辙啊张正书气不气当然气,可就是没办法。人家不愧是在官场上浸润了多年的老油条,一出手就是杀招,而且还不让你有反击的机会。张正书估摸着,很快,禁绝报纸一事,也会在朝堂上提出来了。这一次,似乎张正书和赵煦,都败在了这蔡老狐狸的手下。不服不行啊,人家确实技高一筹。但是,张正书并非没有反击的机会。即便,谣言是很难辟除的,想想看后世的网络这么发达了,辟谣都还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像什么人体酸碱性啊,隔夜的开水不能喝啊,缺乏某种维生素身体就会怎么样啊,人造假鸡蛋流入市场啊,路由器信号基站、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器有很强的辐射啊这些谣言,是屡禁不止。真的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后世都如此,更别说宋朝了。蔡京太懂人性了,也知道百姓怕什么。说实话,宋朝的苛捐杂税太多了,所以百姓最怕的事情就是加税。只要扯到加税,再理智的百姓都会失去理智的。从这个角度说,蔡京确实占了先机,而且是不容易翻盘的先机,几乎是一棍子把对手搞死了。第七百六十三章:闲谈“太厉害了,太厉害了。”张正书不由得感慨,选择蔡京作为对手,这是张正书做过最蠢的事。但是,张正书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蔡京对大宋的伤害太大了。“不过,我也不是没招了。”张正书想到这,立即暗中通知“黑客”前来,也开始散布谣言。不对,应该是说实话。这不那个“黑客”暗探听了,有点不解地问道:“小官人,这能行吗”张正书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是为了增强大家的信心,他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能行”那个“黑客”暗探满腹疑惑地下去实施计划了,张正书看着他隐没在黑暗中的模样,也有点忐忑。说实话,这一次和赵煦“默契”的联手,其实并没有多少效果,反而有点打草惊蛇了。不过也没关系,一切还是在预料之中。困兽犹斗,更何况是一个手中握有权势、权谋计策都顶级的大贪官能束手就擒,不加反抗那才更让人心中不安。事实上到了这一步,真的就只能看赵煦的手段了。谣言并非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为张正书打舆论战,还没怕过谁。但是,如果赵煦一个应对不好,那么报纸行业等于葬送在他手中了。而张家,也会招到最为“猛烈”的报复。这是政治斗争失败之后,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很多人都想着自己能赢,所以从没想过输掉之后的事。张正书想多了几步,他可不认为输掉之后张家还能独善其身。“这一次,真的是把身家性命都赌进去了啊”张正书喃喃地说道,“包括宋朝的国运,都在此一举了。赵煦,你会怎么处理呢”事实上,在皇宫大内里,垂拱殿中,赵煦也阴鹫得有点吓人。“彭元量,你确定这是这些个臣子遣人去散布谣言的”在一旁伺候的彭元量,低着头躬着身子说道:“回禀陛下,确凿无误”“哼,这些就是朕的好臣子”赵煦有点怒不可遏,“瞧瞧,这是想让大宋亡国啊”“陛下,如今该怎么办京华报社那边怕是压力很大啊”彭元量总算是为张正书说了一句好话了。实际上,最看不惯张正书的人就是他。因为张正书,赵煦出宫的次数明显多了不少。每一次赵煦心血来潮要微服私访,彭元量都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立即派遣皇城司亲从官去通知带御器械,通知皇城司亲事官在前面排除危险不然的话,你以为汴梁城中真的那么太平吗但是,这一次张正书和赵煦是绑在一条船上的,所以彭元量自然是要替“京华报社”着想一下了。“嗯,那小子能撑到现在也不求援,算是难得了。”赵煦眼中闪过一丝赏识,以区区商贾之身,居然敢和一介大贪官打擂台,这是旁人根本不敢想的事。偏偏,张正书就是这么做了,还做得极为出格,矛头直指蔡京,一度让蔡京十分被动。“陛下,京华报社不过是在报纸一途上,术业有专攻罢了。但朝堂之事,怕是京华报社无从抵挡的”彭元量也担心啊,一旦张正书被文官们集体排斥,甚至捏造罪名锒铛下狱,说不定他撑不住会把皇城司带进去。毕竟,张正书的那些证据,可都是出自皇城司之手的。要是皇城司被带进去也就罢了,反正皇城司的名声并不算好。可皇城司是皇帝的耳目啊,聪明人都会明白过来的:原来一切都是官家的授意。实际上到了现在,朝堂中所有文官都明白过来了,一切都是赵煦在背后的动作。既然赵煦没跳出台面来,那文官也在用隐蔽的手法交战。这一次一决雌雄,输掉的人,朝堂之争也是要输掉的了。“彭元量,你且去问问那小子,他打算怎么办要是没办法的话,朕看能不能保住他。”赵煦犹豫了一下,然后下了决心说出这句话来。彭元量立即躬了躬身子,说道:“遵旨”但是他在走出垂拱殿之后,却微微地叹了叹息。在彭元量看来,皇帝和官员斗了起来,往往都是两败俱伤的。好在,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大宋还没到君臣剑拔弩张的地步,一切都还有缓和的余地。彭元量的脚程很快,须臾间就出了大内。但是,刚刚出了侧门的彭元量,立时就惊呆了,因为他听到了一个货郎和一个小摊贩的闲谈。“范大郎,你听说了罢,朝廷又要加税了”“嗐,你那消息哪里来的”“昨日李三郎说的,还说得信誓旦旦哩你说官家好端端,为什么非得花那些个冤枉钱建那么个城池啊我瞧着这汴京城就挺好的”“这你就不懂了吧咱们开封府的北面啊,一马平川的。要是契丹人打来,一个昼夜就能兵临城下了。要是能建个城池,契丹人敢这么嚣张”“可朝廷这要加税,岂不是要我等喝西北风去么本来这世道就生意难做的,陈二郎,你也是做生意的,难道你想加税不成”“所以我说你的消息太旧了,谁说要加税的那些都是朝中的大贪官编织出来的大话”“啊这是怎么个回事啊”“你没看京华报吧那报纸上说了,朝中有许多大贪官,而最贪的那个,是那在大梁门西大街上的那家”“我知晓,不就是蔡承旨么呸,早就知晓他不是好人了。”“我还听说了,蔡承旨就是带头反对建造城池的。”“为何啊,这又不干他的事”“你想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