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儿在战场上可不要太少见,不少人没死在直射而来的子弹下,却死在了不断反弹弹道诡异的跳弹之下,别提有多冤枉了,“所以此次行动,我们不需要在防弹背心上插上陶瓷板了,海盗们普遍使用的是ak47和16自动步枪,近距离内的射击足以射穿陶瓷板并侵入你们的身体,而陶瓷的阻挡将会改变子弹的平直轨迹,使得子弹在人体内翻滚,造成更严重的伤亡。而如果是弹片和手枪弹,防弹背心上的凯夫拉纤维足以抵御伤害,近距离内保持灵活和敏捷,才是在狭窄空间内生存的最佳保障。”特种兵们连连点头,杨天华的话在他们的眼中就是真理,他们按照杨天华的教导将战术背心里侧的一块块陶瓷防弹板拆了下来,身体立刻轻便了很多,尝试做几个近距离战术动作后,特种兵们都点了点头。杨天华接着说:“尽量把你们手枪的快拔枪套装在大腿外侧。之前在雨林中,我让你们把手枪快拔枪套安装在胸口位置,这可以帮助节省你们的体力,但这次是节奏极快的室内作战,用不着节省体力,速度才是第一位的,甩枪动作和抽枪动作要同时进行,放在大腿外侧是最好的选择。”朱振华笑嘻嘻的把一支微型冲锋枪直接当成了手枪插在大腿外侧,这货极为结实的大腿肌肉负担这么一支微型冲锋枪压根不是问题,但这对他的敌人而言就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了,当25发9手枪弹如同群蜂般穿透空气瞬间射来之时,哪怕是兰博都得被生生的射成一个马蜂窝杨天华决定暂时不理会这个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究极患者,继续向利剑突击队传授室内cqb作战的奥秘:“为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曾经在丛林中的班组作战单位需要进一步的被细化,反海盗作战的基本作战单位组为每组五人,采用二三二作战阵型,保证任何一个方向都至少有两支自动枪械的瞄准和锁定,避免被有所提防的海盗偷袭和伏击。”“室内作战必须要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通道内可能存在的定向雷和反步兵雷,老手们一般都会将定向雷伪装在扫把、盒子、垃圾堆之后,一旦你们一脚踏入死区,整个船舱都将能感受到爆炸的轰鸣,我们行动的突然性将荡然无存。”第五十五章 模拟适应为了让利剑突击队能尽快的适应船舱基础结构,军方征用了振华号的同级舰奋华号,作为训练基地使用。一名造船厂老师傅手持厚厚的图纸开始向杨天华介绍基本情况。“奋华号货轮是我们江南造船厂为远洋公司设计建造的振华级二号舰,你们用它来进行适应训练倒也比较合理,因为它的基础结构与振华号大同小异,但也有几个不同之处,我先告诉你们。”“第一,我们取消了操舵室与甲板室之间的一条固态舱道,振华号上是有那条舱道的,不过常年都用不到,因此一直都处于封闭状态,海盗们想必也不会知道,这对你们来说可能是个机会。”“第二,我们在上甲板与第二甲板之间加装了三号和四号楼梯,因为之前设计的一号楼梯和二号楼梯的出口常年被集装箱给阻挡,人员经过十分狭窄,振华号没有这样的设计,所以你们在训练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三号和四号梯。”“第三,舱口盖经过了特别的加固,一般的爆破可能不会太有效,但振华号上的舱口盖仍然使用的是老式薄铁制成,一般的军用爆破材料可以很轻易的将舱口盖给炸的碎裂。。”“第四,振华号的轮机舱与甲板室之间我们设置了第二个安全舱,你们行动的时候可能会判断失误,我们已经在具体的位置用纸板建立了一个临时安全舱,你们在训练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模拟出这样的思维。”总参的行动很是仔细,连振华号与奋华号上的微小不同都全部摸透,尽可能的为利剑突击队模拟出完全真实的战场情况,杨天华很满意总参的安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说得通,而能把这两点贯彻到底的军队,才能真正的有把握去捍卫和取得一场胜利。利剑突击队没有二话,立刻投入到训练中去,所有队员都将对奋华号货轮的每一寸结构进行学习和了解,毕竟这是一艘两万吨级别的巨舰,如果懵懵懂懂的进去说不定会被困在这迷宫一样的舱道和舱室中。不过好在民用商船的结构很简单,不像军舰那么体系复杂,队员们只要记住大概的标志物,便能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具体的结构模型,不至于被困在其中无法离开。伴随利剑突击队一同抵达港口的还有直9g武装直升机,按杨天华所说,特种作战行动并非正面战场,每一名队员都需要彻底掌握战场信息,才能对敌人建立真空优势。而在没有卫星、战略侦察机、长航战略无人机的1978年,也只有直升机这种载具可以满足特种部队的信息需求了。安装着先进观测设备的直9g,理所应当的成为利剑突击队的空中鹰眼。就在这时,港口外轰轰隆隆的传来了一阵发动机的轰鸣。杨天华顺着声音的来源看过去,十几辆墨绿色的军用卡车正如同长龙一般开入港口,上面满载着黑压压的士兵,他们的身上清一色的穿着迷彩服,身上捆着最基础的单兵携行具,手中端着56式自动步枪,班组长的脑袋外还别着无线电通讯器材,每个人的皮肤都被晒得黑黑的,肌肉线条明显的从黑色皮肤中凸显,代表着力量与耐力的完美结合。李剑说:“是南海舰队特种侦察大队的兵,上级指示他们来跟我们学习反海盗作战的基本战术理念。”杨天华知道这支部队,一年后,随着南海地区的快速任务部署需要,解放军重新组建了海军陆战队,并且在东海、北海、南海三大舰队的编制下各设立旅级的战斗编制。南海舰队下辖第1陆战旅和第164陆战旅,这支侦察大队也将在两年后成为南海舰队下辖的特种作战团,成为一柄南海地区的尖刀,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与战史。不过现在嘛,这些未来号称“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的侦察兵们此刻还十分青涩。一名皮肤被烈阳晒得黑黑的干部从卡车上跳了下来,很是热情的握住杨天华的手。黑干部说:“杨天华同志你好我是南海舰队特种侦察大队的大队长,丁日辉,你叫我老丁就行。我这次来是根据上级命令,在你们的手上讨教一些反恐战术的。”说完,黑干部憨厚的笑了笑,不好意思的说:“毕竟打从我们大队成立以来,我们这帮大老粗就没接触过这方面的训练,半点经验营救人质的经验都没有。”杨天华语气平淡的问:“你们平常训练的科目是什么”黑干部仍旧是憨厚的笑了笑:“渡海,渗透,上岛,抹脖子。”杨天华一口水喷了出来:“抹脖子抹谁的脖子”黑干部很平常的说:“自然是抹那些侵占我们岛屿的猴子的脖子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这一招的,我已经抹了等我算算抹了八个脖子啦”喂这位大哥别这么一本正经的数人头啊很吓人的杨天华瞪大了眼睛:“怎么抹”黑干部唰的一下抽出腰间的65式匕首,那股锋芒的杀气瞬间让杨天华后背汗毛竖起,这绝对是一柄见过不少血的利刃了。黑干部憨厚的说:“我们一般就悄悄的登岛礁,然后趁着那些猴子睡觉,把匕首放在他们的下颚和脖颈中间一块凸出的地方,放心,那些猴子很瘦的,没几次就能熟练的找到地方了,然后小臂一使劲,上臂用力一掰就好了,不吃劲。”看着这位大队长脸上那憨厚的样子,真不知道这位仁兄到底是去抹脖子还是去买菜了,或者这两样在他的眼里都很平常。杨天华点点头:“我可提醒你们一点啊,不能随便乱抹别人脖子,尤其是人质的脖子”大队长使劲点点头,笑的无比灿烂:“当然啦,我们知道的”杨天华不放心的看了这些侦察兵一眼,点了点头:“上去和我的部队一起接受训练吧,时间不长,只有三十六个小时,能学到多少就要看你们自己了。”大队长振臂一挥,精锐的侦查大队便如同猛虎出笼一般整齐的从卡车两侧翻跃而下,列成两条整齐的纵队,在整天的口令中沉默的出发,整齐的脚步声闷雷般作响,排着队进入船舱,按照杨天华的指挥去学习利剑突击队此刻正在不断熟练的战术。丁日辉,也就是这位皮肤黝黑的大队长在训练中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气质,可能是常年摸上岛屿抹人家脖子的原因,这位海军侦察兵走路几乎没有半点声音,在船舱中的突击行动像是一只猫,于无声中瞬间消灭潜在目标,几乎让利剑突击队的队员们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在一次次的训练,一次次的模拟,一次次的突入,一次次的合围,轮换着整整训练了一天一夜之后,利剑突击队完全的掌握了整艘货轮的基本结构,并且规划出二十几条进攻突入路线,并和南海舰队特种侦察大队互相进行模拟攻防,体会攻与守之间两种不同的心态。最后再进行一次由远处的货轮观测船、直9g、侦察人员、特种部队、突击组、狙击组、直升机共同组成的多兵种协同营救行动,从而得以确保行动计划的彻底安全。同时,杨天华特意还变出了六套10式127毫米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让前锋狙击小组同时配备r4高精狙和10式反器材狙这两类点对点兵器,而暂时放弃11式狙击榴弹发射器这类点对面杀伤武器,防止对人质造成误伤。10式反器材狙击步枪所配备的先进战斗光学瞄准具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其配备的横风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将会辅助调整弹道,从而使得攻击轨迹尽可能的准确。而大质量的127毫米狙击弹也可以凭借较大的动能,确保一击毙命,或者确保一击就失去行动能力,防止受伤的海盗最后的疯狂,造成大量人质伤亡。次日,一艘前往巴西的大型货轮正式从厦门出发,前往马六甲海峡。在这艘货轮之上,利剑突击队与南海舰队特种侦察大队共计六百余人、八百七十五件各型武器装备、一架直9g以及二十七名总参人员和十六名国安人员齐装满员的准备战斗,行动最高指挥官,杨天华,行动代号,雷霆。在振华号货轮上。船员们正静静的坐在安全舱中等待着救援,安全舱由五厘米厚的钢铸模板整体构建而成,内部储存二十日份的淡水与食物,配备一台电台和一台无线电收音机,是维护船员们生命安全最后的一道封锁线,如果海盗们突破了这里,那么所有船员都将暴露在海盗的屠刀之下。而李林海却仍然镇定自若,手中稳稳的持着56式自动步枪,眼神如同猎鹰般敏锐的盯着安全舱的舱门,一旦海盗们攻入安全舱,762毫米口径子弹将会瞬间成为欢迎他们的请柬,在这位坚毅的船长的带头作用下,船员们也没有表现出慌乱,而是默默的等待着救援的到来。第五十六章 空中狙击“杨兄弟,你们到底是哪支部队的啊为什么单兵装备那么好啊是美式装备吧不过你们这枪倒有点苏械的味道,不一般,真不一般。”“杨兄弟,你的兵是哪个神人训练的啊近距离格斗能力这么凶残,我手下的侦察兵居然完全不是对手,能不能捎带手教我两招我下回抹脖子的时候也试试。”“杨兄弟,这是你们装备的狙击步枪吗我的乖乖,比我们的好使多了,哇,放大倍率这么高啊,还有这触感,这稳定性,这枪械外壳,天呐,这简直就是神枪,我能开几枪试试吗”“杨兄弟,你们这头盔为什么和咱们的钢盔完全不一样啊,又轻便又结实,而且不反光长的还好看,里面好像还内置了无线电频道吧,这边还有几个接口,你们可真够阔的,我们海军侦察兵都比不了”“杨兄弟,这是你们的单兵携行具吗这可比我们用的单兵携行具好使太多了,里面好像还有一层防弹衣是吧,乖乖,这么多方方正正的弹匣袋,一点也不拖沓,又好看又灵活,我回去也要向上级申请一批这种装备。”“咦杨兄弟,这是你们的匕首吗和我们用的匕首区别好大。等等,你们这匕首的刀柄里居然还有钓鱼线、食盐、绳锯、火药罐、打火石,天呐,真是洞天乾坤,心思可真够巧的。”“杨兄弟,我看你们手上拿着的枪械怎么都装的琳琅满目的,好像叫什么全息激光衍射式瞄准具,什么人体工程握把,什么强力闪光灯,什么激光瞄准器,这都是些啥玩意儿啊杨兄弟,你教教咱们这帮大老粗吧。”在轮船上,丁日辉大队长已经彻底化成了十万个为什么,每天都兴奋十足的在利剑突击队的队员身上寻找新的亮点,然后无比好奇的去询问杨天华,一开始杨天华还愿意为他解答,将武器性能和装备的用途一一向这位大队长详细的介绍,帮助友军嘛,应该的。可是等到后来,杨天华很郁闷的发现,这位表面憨厚热情的大队长,实际上只是一个拼命想讨要武器装备试手的腹黑之徒,一切的问题都离不开利剑突击队身上的单兵装备,更是不停的有下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