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35. 汉武帝独尊儒术5 秦始皇:我活到了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 汉武帝独尊儒术5 秦始皇:我活到了汉……(2 / 2)

墨子: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一段历史呢?

晏子等人也十分不服气。

【独尊儒术,实际上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至少从汉文帝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前兆。而在汉景帝时期,则开始尝试以儒术治理天下。】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则是这一历史过程的延续。除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之外,贾谊、晁错、窦婴、田蚡、王臧、公孙弘、董仲舒,他们都是参与这一历史过程的儒生或大臣。】

【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当中,董仲舒起到的作用,也并没有田蚡与公孙弘那么大。】

董仲舒:“!”又来?

放过我吧!!!

其余的儒生与大臣们,也发现了天幕提到了自己。他们,纷纷感到十分愕然。

汉武帝,汉武帝还在开小差……

汉武帝:没必要看后人解说自己吧?

听秦始皇说,这种天幕的“视频”会放映各种各样不同的内容,甚至还有制作仙丹的方法。

汉武帝:……?

等等,最后一项还是免了吧。

他不信了!!

【尊崇儒术,并不是仅仅因为帝王的个人兴趣,或者儒生的思想影响。】

【它其实是西汉王朝所实施的、稳固统治根基的主要治策之一,与汉王朝大一统的进程也大体上是同步的。】

【至于这所谓的“儒术”,它的含义相对驳杂……】

诸子百家:?什么意思。

“儒术”的含义,相对驳杂?“儒术”不就是指“儒家”那些人的思想学说吗?

孔子的著作什么的?

那些什么《诗》《书》《礼》《易》《乐》《春秋》什么的,诸子百家现在都烂熟于心了。

——指的是著作的名字。

难道,“儒术”居然还有其他别的含义吗?

儒家众:不知为何——

他们忽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在汉武帝之前的时代,“儒术”通常是指与国家治理有关的仪式、制度。】

【西汉前期,“儒术”并不仅限于六艺之学,而是包含了巡狩、封禅、律历、服色等等。】

【我们知道,狭义的“儒术”,指的是以六艺之学为基础的孔门学术。】

【然而,翻阅两汉时代的文献,会发现广义上的“儒术”,其实是更常用的概念。与“法律”相对,“儒术”当指礼仪制度。】

【在汉武帝时代,儒家与儒术也并不统一。】

【正如之前所说的,这时候的“儒术”已经不仅仅限于六艺了,更多的时候,它与司马谈所概括的阴阳家更为接近。】

儒家众:什么?与阴阳家更为接近?!

这下给他们整不会了。

而且儒术又开始分为“广义的儒术”与“狭义的儒术”了?

“儒家与儒术也并不统一”又是什么意思?

阴阳家:啊?

邹衍大喜,道家的一些分支也眼前一亮。因为这阴阳家,本来就可以说是道家的支派。

他们主要提倡道家的“阴阳说”与“五行说”。

诸子百家:哦豁!

难道,又要有什么反转了吗?

【阴阳家,有着“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的主张。】

【而这,与“儒术”里的巡狩、封禅、律历、服色一类形塑的王朝形象的仪式化实践——】

【有着共同的内在思想因素。】

儒家众:冷静。

这应该不能代表什么吧?!

充其量,应该只能说是后世的“儒术”吸收了“阴阳家”的一些内在思想?本体肯定还是“儒家”呀!

他们安慰自己。

但是天幕又说“儒家与儒术也并不统一”。

儒家众:qwq

【因此我们不能用以前的“儒”,譬如《汉书·艺文传》《儒林传》的“儒”,来理解汉武帝初年的“乡儒术”。】

【汉武帝初年的“儒术”——】

【大体还属于行政实践的范畴,主要指的还是与王朝的仪式化形象与仪式化制度相关的知识、政策。】

仪式化形象?仪式化制度?

他们大致地明白了。

很多人忽然神色凝重地看着苍穹。

他们仿佛管窥到了一个时代。

【汉武帝的“尊儒”,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礼仪制度”方面的儒术。第二是“六艺知识与思想”方面的儒术,也就是今天的“儒学”。】

【其中第一层面的儒术,即为汉武帝所“乡”的对象,同时也是窦婴、田蚡所好的对象。】

【然而,建设这一层面的儒术,所需要的知识,却主要是来自于六艺类文献、以及掌握这些文献的儒生,因而才有了对第二层面儒术的推重。也就是立五经博士、诏贤良以及为博士官置弟子员。】

【因此,尊崇六艺的背后,是王朝对仪式制度的形象化、体系化的追求。】

【这才是汉武帝时期各种变革的原动力。】

诸子百家看出来了,所谓的“广义儒术”,其知识资源来自于六艺类文献。

这是在以六艺知识与文献为基础文饰政治。

这是在以之重建社会伦理,塑造王朝礼仪与形象。

进而建构出统一的意识形态、文化信仰。

这是汉王朝在面对当时社会政治上诸多难题之时的自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以后的儒生与先秦时期的儒生也迥然不同了。他们虽然积极入世,但人格畸形扭曲,呈现出了道德退化的趋势。】

孔子乍一听,愣住了。

人格畸形?扭曲?

道德退化?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

【汉武帝时期,儒家高扬的道德品质,更是江河日下,不可与先秦儒生同日而语。】

【例如布衣丞相公孙弘,表面上忠诚敦厚,实际上“为人意忌,外宽内深”,以“曲学阿世”,积极为汉武帝的制度建设、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

董仲舒:好耶!这下终于轮到公孙弘了!

先秦儒家听到这里——

纷纷屏住呼吸。

前面是“汉代以后的儒生”与“先秦的儒生”不同了,甚至“人格畸形扭曲”“道德退化”。

现在又是“儒家高扬的道德品质,更是江河日下”?!还有公孙弘的“曲学阿世”??

先秦儒家开始有些不能接受了。

【儒学发展到这时候,原本的思想与精神面貌丧失殆尽,儒生也一改过去“迂远而阔于事情”的性格特征。】

【他们不断地调节自己,甚至调节儒学,以适应统治者的统治,力争成为最得心应手的政治工具。】

孔子:啊????

丧失殆尽、调节自己、调节儒学、适应统治、力争成为、政治工具……

这些一处处关键词,如同一柄柄箭矢,一箭一箭毫不留情地插在孔子的身上。

孔子:几欲吐血jpg

他有些站不稳脚跟,直到颜回等众弟子上前搀扶,才稳住身形慢慢地回过神来。

孔子思量万千。

孔子木讷:懂了。

原来“独尊儒术”是这样来的吗??

这还算他们的学说吗?!

诸子百家: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孔子:gu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