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陛下,大唐现在各地的教育制度并不统一,臣请制定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第二天一大早,负责教育的马周便拱手禀奏。他出身贫寒,当初还是赵寅举荐给了李二,负责教育问题。昨日赵寅出了御书房后,便去找了他,将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说了一遍。“可有具体想法?”李二开口询问。“首先普及小学六年制,让所有百姓都能识字,再设立中学三年制,而后便可以到技校学习各项专业!”马周继续说道。“嗯,不错,这件事回头你与礼部户部具体商议吧!”李二连连点头。“是!”马周拱了拱手,退回文臣一列。原本李二以为这件事若想众大臣全都点头,需要经过一番辩论,但没想到,竟然进行的如此顺利!大事商议好后,接下来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事,解决后烈儿便宣布退朝。“戴大人留步!”散朝后,马周与孟凡达快步走向戴胄。“二位可是为了普及教育之事?”戴胄笑了笑,立马猜到两人的用意。“没错,大唐现在确实需要教育改革,但具体事宜我们都没实施过,还想去驸马府咨询驸马!”马周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某也正有此意,昨日驸马只说了需要财政支持,但具体多少,如何划分某也不知!”昨日赵寅提出此事之时,他虽然点头,但还未经李二与群臣的同意,他就没有多问。今日既然全票通过,那就要去找赵寅商议具体事宜!“同去,同去……!”三人一拍即合,快步朝驸马府走去。……“三位可当真是稀客啊!”三人当中也就戴胄经常往他这里跑,另外两人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今日早朝众大臣已经同意教育改革,所以我们是想与驸马商议下具体事宜!”戴胄也不墨迹,直接了当的说道。“嗯,本驸马已经猜到了!”见三人一同来此,他便已经猜到了来意。“最难的是教材的编写,难易程度当真是很难把握!”孟凡达皱着眉头,十分为难。虽说他是当代大儒,但此事关天下百姓的教育,容不得一丝马虎。“这个简单,技校的老师都十分有经验,让他们协助编写即可!”赵寅现在整日忙着逗孩子,哪有空帮他们编写教材。虽然有系统的帮助,但这可是个大工程,手都得累抽筋了不可!“好!”孟凡达连连点头。起码有了一个方向。“这个我倒是了解一些,但技校没有六年的知识啊!”就在这时,马周提出了疑问。“融汇变通一下不就好了,进入到技校的都是有一定基础的,你们可以将教材改编成零基础!”赵寅不禁扶额。这些人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某好像是懂了!”马周懵懂的点点头。“你们可以将现在学堂内的知识,与技校基础知识相结合,再令技校的老师协助,也就是了!”“好!”三人离开后,孟凡达与马周两人很快就拿了一份具体的方案出来,经过李二与众臣的商议,深觉可行。随后便通过报纸开始宣传。“听说了吗?朝廷要开展免费教育了!”“是啊,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大好事啊!”“以后说不准我们家也能出个状元郎了!”……大唐百姓在得知这件事后,皆十分兴奋。在这之前,大唐的教育是很昂贵的,很多普通百姓是上不起学的。即便赵寅的技校不收费,那最低标准也是要识字才行。自从开始编写教材后,孟凡达与马周可是成了赵寅府上的常客。隔三差五便将编写的教材拿来给赵寅把关。而赵寅不但要帮他们看教材,并指出不足之处,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儿子。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孩子,宝贝的很!很快,正月就这么渡过了,天气也在逐渐变暖,冰雪消融。移民的事情已经开始张罗,并且准备好了足够的物资。朝廷还将府库中积年不用的兵器发放给他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之前还可以卖给其它国家,但现在其它国家都被扫平,朝廷留着他们彻底无用了。事已至此,赵寅以为此事将会顺利进行,但没想到李福竟然因为这件事来找他。“怎么?移民与咱们府上有什么关系?”赵寅十分疑惑。“府中一些杂役的儿子自愿留在外地驻守,所以他们作为家人,也想要过去团聚!”李福原原本本的解释一遍。“留在府内不好吗?”要知道,赵寅府上的待遇可是外面的两倍还要多!许多人都巴不得来驸马府干活!“好是好,但朝中的政策是每户移民越多,驻守将士的封赏便越多,不少人都想帮帮自己儿子!”爱子之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无论多大年纪,只要儿女有需要,他们都会全力以赴。尽管知道西方乃蛮夷之地,但还是想为家中儿子尽一份力!“好,那便去吧!”赵寅点了点头,继续询问,“有多少人要走的?”“倒是没多少,就七八个吧!”“那就每人送三千贯,作为路上的盘缠吧!”“好!”赵寅点头后,李福便去告知他们这个好消息。“驸马爷可真是好人啊!”听说驸马不但让他们离开,还赠送了三千贯作为盘缠,这些人十分感动。“多谢驸马爷!”众人结伴来给赵寅道谢。“不必谢我,你们此去也是为了保卫大唐江山,是在为大唐做贡献!”赵寅连连摆手。“驸马放心,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绝不会让异族侵占我们一寸土地!”老人们热泪盈眶,立即发下毒誓。“好!”其实,赵寅当初提出这个建议,一则是为了坚定将士们留守的决心。二来就是为了移民。三则是认为移民过去的百姓,在发生危机情况之时,也可保卫大唐的江山!“既然本驸马府上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估计朝中不少老货府上都有发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刁难这些人?”赵寅突然想到。“没错,某的一位亲戚在城中伯爷家做杂役,但其儿子自愿留在了吐谷浑,正准备挟家眷投靠之时,伯爷却怎么都不准!”就在这时,一位老人开口说道。“找的是什么理由?”“据说是签署的契约时间未到,说什么都不肯放人,非要等到三年后才行!”老人无奈的摇摇头。“呵!恐怕这次那伯爷要遭殃了!”赵寅冷笑了两声,开着汽车朝皇宫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