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次想起这些念头的时候,生命中的那些场景总会历历在目,可是却总是隔着一团雾气,永远也看不清,摸不着。文字永远是给人留有想象空间的。景文康回想着这些画面,写下了《看挽灯》,而等他翻开自己写的这本《看挽灯》的时候,看到那些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时,他也还是要重新想象那些曾经,只能想象。可当他身处于满满当当的影院,望见大屏幕上“周景”打翻了一桶水被母亲责骂的时候,被村口的黄狗追着如同风一样在村子里穿行的时候,望见漫天的长明灯如同星火一般遥遥升起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回忆,如同画卷一般,清晰展现在眼前。想象终止了,取而代之的是长久的默然。他如同跨越了时空,坐在那里,和年少的自己遥遥相望。但相顾无言。他知道那画面里的“周景”不是真正的周景,然而在某种程度上那很真。就像是他回想起它们时,总是隔着一层层灰蒙蒙的烟尘那般真。陶萄拍出了那些画面,拍出了“周景”无聊而漫长的童年和少年,也拍出了母亲去世时他的迷茫。当漫天灯火的时候。影院响起了低低的啜泣声。那一刻,不仅仅是景文康在看周景,所有人都在看周景。陶萄拍活的不是周景这个人,而是周景独有的却又带着共通性的、那种似乎属于每个人的烂漫、凄惨、而却面向光明的少年时的记忆。经历过同样的阵痛的人,为周景也为自己哭。还未经历这份阵痛的人,为周景哭。桑桑也是这样,所以桑桑哭了,其他的孩子也红了眼眶。人们总会长大的,不论是怎么长大。陶萄摸着桑桑的脑袋,告诉桑桑:“不要哭。”说话时,她眼神中带着某种温柔:“周景走的是一条很美的路。”第209章 勇敢(2.28更新)《看挽灯》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空前的。开播第一天, 看挽灯三个字便几乎在所有主流媒体网站上霸了屏。【看完了,我回去翻出了我十年前的日记,疯狂翻,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真的很好哭,好哭到我感觉到我的泪腺不受我的控制】【看完这部片子,我想到了短暂的一生中很多不圆满的事, 这些遗憾反反复复在我脑海中闪回, 我看的还是电影么?我觉得我看的是我自己的曾经啊, 就好像隔着镜框,看里边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的我我还抱着篮球, 冲着低矮的红砖墙笑,笑得比谁都傻逼】这部《看挽灯》延续了陶萄一贯的拍摄风格。自由、随心所欲,仿佛一位书法家在宣纸前挥毫泼墨, 看似毫无章法可言,然而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却让人瞠目结舌。——一鸣惊人而又顺理成章。人们说陶萄再找不到比《帷幄》更好的剧本,可她找到了《看挽灯》。《帷幄》和《看挽灯》实际上说不上谁好谁坏。前者是非常精妙的故事, 而后者是一个少年的前半生。前者是充满冲撞感和戏剧感的,而后者却平得像一滩湖水。可是这湖水稍微皱一皱, 人们的心也跟着纠起来。第一天放映结束,《看挽灯》的某瓣评分达到了9.4分。人们对《看挽灯》几乎一致好评, 且是发自内心的好评。偶尔会冒出一条“看不懂拍的什么东西故弄玄虚”的差评,没过多久发博人的微博便会被攻陷。这样的阵势比起什么饭圈互掐来得直接得多, 也吓人得多。他们不允许《看挽灯》被污蔑, 就像不允许有人朝他们曾经亲身体会的阵痛吐唾沫那样。第一天没抢到票的人忙着抢第二天的票,第二天没抢到票的忙忙着抢第三天的票。这部电影被说得越是惊奇, 就越是有人想要挑刺。然而人们如同下饺子一般冲进了锅里一般冲进了电影院,出来的时候却早已经忘记了挑刺的初衷。业内,这部片子竟然没人敢骂。看完之后,没人想到陶萄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年仅十九岁,也没人想到她不过入行一年半载。后知后觉,才感受到可怕。金虎奖没给陶萄,陶萄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却再次让影坛沸腾了起来。傅南和学生一起去看了陶萄的这部片子,票是贵宾观影席的票,傅南的门生送的。出来的时候,学生低声告诉傅南:“《看挽灯》今天就在国外的院线上映了,不知道反响怎么样。”傅南没说话,拄着拐杖往前走。青年小步跟了上去,上了车,傅南将拐杖倚在一旁,闭目养神。青年想着陶萄电影里的某些画面,由衷的觉得震撼。而让他更为惊讶的,大概是陶萄在电影当中呈现出来的风格。虚幻的、飘逸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却在其他的电影里体会不到的感觉。青年学过电影史,当然也知道,那些无法归纳的风格,复杂的、一句话说不清楚的、但是却让人挑剔不出来的气和势,是只有影史上寥寥可数的一些天才,在初露头角的时候才能在自己的影片中给人的体会。而那几个叫得出名字的人,成为了如今所有学习电影的人都绕不开的一座大山。青年的思绪飘得有些远。窗户开着透气,风有些大,傅南说了一句话,青年没听清。*之所以延期两个月上映的原因不言而喻。这是陶萄第一次将自己的片子输送到海外去放映。她找了她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文字翻译,将片子翻译成了世界上几大通用语言版本。在投放出去的时候,陶萄并未感到过多的忐忑。这一段时间,中国新上映的片子很少。陶萄把与国外院线交恰的事件交给了陈铁林去办。陈铁林做这种事情得心应手,他很快告诉陶萄,片子在上传到国际院线网站,不过一周的时间,所有的版本都全部被通过了。国际院线网站的评分总分只有5分,而《看挽灯》好几个译版的评分都超过了4.6分,最高分甚至达到了4.8分。由于和《看挽灯》同一档期的华语片当中,只有一部三俗道辣眼睛的粗制滥造的恐怖片,虽然很多国外的影院并不喜欢华人的电影,但是由于有空档,《看挽灯》的评分又高得吓人,第一天上映的时候,世界各地很多没有排满片的影院,便抱着试试的心态,上映了这个名为tao的名字古怪的导演的片子。事实证明,世界上的人们,对于镜头和情绪的感知力是相通的。不论看这部片子的人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少年周景都能让他们潸然泪下。就像什么也不懂的桑桑也看哭了那样。《看挽灯》当天晚上便从某管的热词第十上升到了热词第一。再然后,很多地方的人们开始抢《看挽灯》的电影票。*那天从电影院出来。桑桑听到陶萄的安慰,用力抹了抹眼睛,用了很大的力,仿佛这样就能不伤心了似的。她问:“真的吗?”“周景以后会不会没饭吃。”“他会不会被村里的人欺负。”“他有钱交学费吗?”其实桑桑想问很多问题,可是桑桑问不出那些问题来,她绞尽脑汁也只能问出这些和周景的生活有关的“普通问题”。桑桑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伤心,但她就是很伤心。她明明亲眼看过了河边漫天长明灯时的情景,然而这一次坐在电影院,人生中第一次“看电影”的场景,却和桑桑想象中一点也不同。在这之前,桑桑一直以为,“看电影”就和打鱼、爬山、攻城游戏一样,都是很容易便能感到乐趣的玩乐活动,桑桑也会和哥哥一起看电视,可她不爱看电视,她想“看电影”再不济,也应该和看电视一样轻松。但是完全不一样。她不知道为什么心酸,鼻子就好像被人使劲捏着一样,如果不哭出来,就喘不过气。周景是一个很普通的少年,他做着很普通的事,偶尔桑桑也喜欢和邻居家的狗做游戏,在隔壁奶奶生病的时候,她看到她难受的样子也会想哭,还有去年二婶死了的时候,她看到二婶家的哥哥站在棺材后面,哭得也像周景一样伤心。桑桑不知道为什么想哭,她不过是看了一段故事而已,故事那么简单,就像发生在她身边。可是她就是忍不住想哭。周景好可怜好可怜,她想。他明明很伤心,却又装作不伤心的样子,他很坚强,桑桑想到他,就会想到跛脚爷爷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可桑桑想不了太远,她隔着屏幕看周景,明明知道周景是假的,看到最后漫天的长明灯的时候,桑桑却一点也想不起那天在河边亲眼所见时的那种震撼了,很悲哀。就好像每次下雨的时候,晒在平房上的谷子总会被淋湿。阿妈上去用巨大的扫帚扫起灰黑色的烟尘,那些烟尘呛得桑桑会不断咳嗽,可是她还是站在那里,手足无措地看阿妈奋力收拾着、流着汗、又心疼那些谷子的样子。桑桑那时也很心疼。她说不清自己是在心疼那些谷子,还是在心疼妈妈,或者是被那烟尘呛得咳嗽而难受。就像现在,她也分不清自己是在伤心什么。这部电影就像是阿妈晒谷子的竹垫,上面发生的一切,好像很简单,却又很复杂。他孩子也都看向陶萄,等着陶萄给他们答案。陶萄牵起桑桑的手,告诉桑桑:“周景不会被欺负,也不会没饭吃,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一路升学,最后成为了特别特别特别厉害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