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典藏华夏:开局直播火爆全网> 第二十七章这就是华夏人民的力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这就是华夏人民的力量(1 / 1)

崇祯皇帝继续哭泣着!一代帝王,让自己的皇后和贵妃自缢的时候,没有掉一滴眼泪!让自己的皇子逃跑的时候,也没有哭。甚至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落入敌寇手中,饱受屈辱。对着自己的女儿,举起了手中的利剑!“汝何故生在我家!”一句话,道尽了多少凄苦和悲凉啊!“汝,可否告知,377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建立了新的汉室王朝?”画面消失不见,崇祯擦干眼泪,抬头注视着赵帅,开口询问道。“晚辈告诉您,377年以后不是什么王朝,而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所有的官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力量,让华夏重新站了起来!”赵帅举手投足之间,自己精心裁剪的视频,出现在崇祯皇帝眼前。帝国联军入侵华夏。整个紫荆城火光漫天。百姓们四处逃散。老人的眼泪,孩子无助的哭喊!让崇祯皇帝不敢睁眼观看!“大刀响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突然一道响亮的呐喊声,让崇祯皇帝身体一颤。画面里武装起来的百姓们,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挖地道,埋地雷!一道画面再次闪现过来。一群女人,全部跳进了冰冷刺骨的喝水里。她们用肩膀搭起来木板桥,让将士们从木板桥渡河!画面再次闪过!成千上万的将士们赤脚前行!翻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还有那随时都会要人性命的沼泽地!他们吃草根,扒树皮,就连身上的腰带都煮着吃掉。画面再次闪过!“嘟嘟,嘟嘟,嘟嘟……”战士们的冲锋号响起!“杀啊,杀啊……”成千上万的将士们向着敌人冲去!这是炮火连天的岁月。这是华夏人民抗击外敌的岁月!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了!可是,谁也不能阻止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气!画面再次闪现!一道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站起来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画面再次闪现!“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整齐的方队,迈着豪迈的步伐!战士们头顶头盔,手持钢枪。意气风发的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画面再次闪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向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华夏大地,各大战区的营地里!所有的士兵同时起立!“向革命先辈们!”“敬礼!”唰!唰!唰!所有将士们对着画面里的老一辈!对着为了解放事业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先辈,端起来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许多人都哭了!一张张略显沧桑或略显稚嫩的脸上,挂满了晶莹的泪滴!祖国各大城市的广场!巨大的电视屏幕前!这个时候,本应是广场舞最为热闹的时候!可是,所有的音响,所有的旋律,所有的舞蹈都停了下来!国歌响起!军哥嘹亮!两位老大爷坐在轮椅上,颤巍巍的举起右手!他们是为这个国家的解放事业,付出过终生努力的人!画面里,有他们的战友!有他们的班长,排长和连长!浑浊的眼泪,从两位老人眼里打转。洒落在这片,洒满革命先辈热血的土地上!直播间和电视机前无比的安静!整个华夏,在这一刻都安静了下来!“太爷爷,您怎么哭了?”“太爷爷没哭,太爷爷是高兴,高兴啊……”~~~~~~崇祯皇帝,被眼前的一幕彻底的给震撼了。他颤巍巍的举起了右手,开口说到。“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赵帅闻言点点头。“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华夏一族人民的力量。”刚刚那番画面,让赵帅的眼睛也一样湿润了。虽然自己看过了不止一次,可是每一次观看,整个心都在颤抖。浑身的热血都在沸腾!“朕登基十七年,10年灾害,四年瘟疫。”“蝗虫蔽日,鼠疫横行!”“陕西大旱,赤地千里!”“南方洪涝,洪水横流!”“有些地方连续五年颗粒无收,连老鼠都饿死了,更何况百姓乎!”“朕,也想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啊!”“朕听闻陕西有数十万百姓被活活饿死,朕以泪洗面,终日寝食难安!”“老天爷,为何要让朕的百姓受这样的磨难?”崇祯皇帝仰天悲呼!赵帅微微动容,崇祯皇帝说的的确是事实。崇祯登基后,天灾瘟疫连年不断,这也是导致大明王朝崩盘的原因之一。“天灾虽然不断,可是人祸更加可怕!”“您登基十七年,换了17位刑部尚书,50位内阁大学士!领兵的大元更是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试问,谁还敢给您建言献策,谁还敢为您带兵打仗?”“您在前殿鸣钟,百官竟无一人前来,走到这一步,是谁的错?”“大胆刁民,竟敢出口污蔑万岁爷,万岁爷,臣去把这口吐狂言者赶走!”王承恩听到赵帅的话,手指赵帅怒斥道。“王公公,休得无礼,休得无礼!”崇祯皇帝脸色越发的苍白了起来!他哆嗦着嘴唇看着赵帅。“难道377年以后,朕在世人的眼里,就是这样的昏君不成?”“难道377年以后,朕在世人的眼里,就是这样的亡国之君,千古罪人不成?”崇祯皇帝说完之后,便紧张的注视着赵帅。他死不足惜,可是再背上一个昏君和千古罪人的骂名。即便是身死,都死的不得安宁!“您铲除魏忠贤,实为大快人心的一件事情!”“您恢复东林书院,出发点也是好的,奈何此东林书院,非彼东林书院啊!”“可是,您还以为他们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书院。”“殊不知,他们早已经变成了国家的蛀虫,只会顾及自身的利益,那里还会关心国家,关心大明王朝!”“您生活节俭,勤能理政!可是您用人多疑,急功近利,有恩不欲归下,有过全盘托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