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289章 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9章 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求订阅)(1 / 1)

“我感觉这期写司马迁的节目,要超过之前的李时珍。”“我也觉得。”“陈凡老师是史官,这一期讲的也是史官,绝对不简单。”“历史当中史官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如果没有他们,也没有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的,其实之前我对于史官也没有太大感觉。可自从陈凡老师讲了历史之后,我才发现,一位优秀的史官对于传承我们中华文化绝对有着巨大的贡献。”……此时。《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还没有开始。但媒体,观众,评论者……这时已经对于这一期无比的期待。事实上。这也反应到了收视上。还在放广告的期间,央视1套的收视就已经在暴涨。而陈凡以及一众话剧演员都在准备。当时间指到8点。陈凡出现在了舞台。舞台上摆放着一盏台灯,打开台灯,陈凡拿出一卷竹卷读了起来:“《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为西汉司马迁所著。开纪传体先河,史纪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多年的历史。史纪第一篇为五帝本纪……”说完。镜头一转。此时。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原始部落族群,一位首领带着他的族人站于巨石之上。陈凡介绍说道:“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一边介绍。舞台上的话剧演员开始了他们的表演。饰演黄帝的话剧演员昂首大声,说道:“我,轩辕皇帝,诸侯尊奉我,我当为天下奔忙,抚万民,度四方。天下诸侯相互侵伐,暴虐百姓,我前往征讨,平定战乱,一生奔忙,从未安居过。”陈凡则再次介绍说道:“黄帝,集崇德尚武,勤政爱民于一身,统一上古中原诸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族,司马迁为后世描模和竖立了华夏民族的道德典范。”“我去,这场面大。”“五帝本纪,皇帝者,轩辕氏。”“乖乖,这本史记了不得。”不同于之前的李时珍传。陈凡只是一上场,直接开启了高潮。特别是黄帝的介绍。虽然只是区区几句,但却让众人一下子感觉气势磅礴,无比的浩大。……“秦始皇本纪。”五帝本纪稍稍介绍了一下,接下来则是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之子。”镜头再一转。一位饰演秦始皇的演员出现:“我是赢政,战国纷争,我秦国一统天下。天下从此再无战乱,从即日起,统一法度,衡石,丈尺,书同文,车同轨。”站于一边的陈凡则继续说道:“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功过分明,皇帝始于赢政,谓之始皇帝。大一统利于民生,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也奠定了长期统一的基础。但可惜,秦二世而亡。”比之第一篇介绍五帝本纪,第二篇的秦始皇一出,高潮已经直接升到天际。“秦始皇?”“我靠,赢政是始皇帝?”“啊啊啊,为什么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才知道。”“还有那啥,车同轨,书同文……妹哟,这也太霸气了吧。”“我感觉好像之前对于赢政是不是有一些误解?”“还是之前我们读的历史书是假的?”“那啥,能不能再介绍一下秦始皇?”黄帝的介绍已经够燃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不落丝毫下风的秦始皇。听着陈凡介绍着史记。众人只知道,这部史记就是一部历史界的天书。但今天要介绍的并不是五帝本纪,也并不是介绍秦始皇。随即。陈凡再次介绍,陈胜,张骞……等一众历史人物。当然。介绍他们只是拿来当一个引子。这个引子。为的就是引出司马迁。而为了增加《典籍里的中国》的看点。第二期陈凡还将整个表演团队也给介绍了出来。“这场景,我感觉钱在燃烧。”“这简直相当于电影里的场景。”“不只是场景,看看他们的服装,道具,完全还原西汉时的风格与文化。”表演团队一众演员,导演,服装设计师,场景师……等等不时述说他们的想法。漫天的掌声再一次涌来。最为刺激他们的。那则是杨君儒老爷子的上场。杨君儒原本一直就是话剧界的传奇,但他早就金盆洗手了。可没想到。此时杨君儒竟然上场了。当杨君儒来到化妆间的镜子前,镜子里面出现的,竟然是一位2000多年的史官。这个设定一下子便让众人大开眼界。“好吧,看来央视还是1哥。”“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对,也有一种前世今生的感觉。”内心里面早已经。不少人明白。这样的设定不仅仅是新鲜。更为牛逼的是,通过这样的设定,人们下意识就真的觉得杨君儒就是司马迁。这也极大的提升了整个节目的真实感与代入感。当然。典籍里的中国从第一期开始,他就将这种穿越玩到底。开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几位人物之后,接着,很快就引到了历史人物司马迁的身上。巨大的屏风从下而上,缓缓的打开。一个2000多年的世界,出现在众人眼里。映入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藏百~万#^^小!说。藏百~万#^^小!说里,有着数百号人物忙来忙去,似乎正在检验着书卷。接着杨君儒饰演的司马迁出现在镜头当中。掌声再次来袭。……家族子弟:“报,《太史公书》本纪十二篇,勘验完毕。”家族子弟:“表十篇,勘验完毕。”家族子弟:“书八篇,勘验完毕。”家族子弟:“世家三十篇,勘验完毕。”家族子弟:“列传七十篇,勘验完毕。”司马迁点点头,说道:“今日,《太史公书》要入阁。先父与我两代人,竭尽毕生精力,著成此书,现已校验无误,送书入阁。”司马迁:“《太史公书》入阁,足以告慰先父之灵。”一场规模盛大的送书入阁仪式,就此呈现在大家眼前。台下一众看客发出阵阵惊呼。但这只是刚刚开始。送书入阁结束。陈凡便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外祖,我回来了”。说话的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司马迁摸了摸杨恽的头,问道“五帝本纪,背得怎么样了?”杨恽:“外祖,我只会背一部分,但这位哥哥却会背更多。”司马迁转头看向了陈凡:“你也会背?”陈凡点点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以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司马迁:“我这《太史公书》还没有公诸于世,你怎么能背出来?”陈凡:“晚辈陈凡,是2000年后一位读书人。”司马迁有一些不敢相信:“2000多年后?”陈凡点头:“正是……2000多年之后,您的这本《太史公书》被称之为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经典。学生此翻前来,是想知道先生您是如何能够完成这样的一部巨作。”司马迁看着杨恽,说道:“像他这样大的时候,我的父亲告诉我,修史是我们司马家的使命。”咚的一声钟响。镜头转到了另一边,在另一个舞台,出现了一对父子。父亲叫做司马谈,儿子叫做司马迁。司马谈拍了拍桌子,说道:“背。”幼时司马迁跪坐朗朗背出:“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司马谈:“此为何意”。幼时司马迁:“我司马氏,始祖为黄帝之孙颛顼时的重黎氏。”司马谈:“始祖们都是做什么的?”幼时司马迁:“重是天官,观星象,定历法,黎是地官,执掌农事,重黎氏分司天地。”司马谈:“我司马一族,历经尧舜夏商至周,世代为天官,掌管历史。”幼时司马迁:“我长大后也要当史官。”司马谈笑着说:“是吗?”陈凡也在旁边笑着看向了司马迁,也就是杨君儒老爷子。司马谈继续说道:“史官不仅要记述先贤,还要实录当下。”幼时司马迁:“那我先记一件事。”司马谈:“何事?”幼时司马迁:“从今天起,司马迁要做史官。”司马谈:“你要做史官!!!”司马谈看着儿子司马迁坚定的态度,一时哈哈大笑,无比的欣慰。司马谈:“好孩子,今天,为父要赠你一支笔。就作为,你的史官之笔。”拿出笔,司马谈看着幼时司马迁叮嘱说道:“要记住,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这是一个比较短的情景剧。但这个小情景剧看完之后,全场一片叫好。“好。”“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说得太好了。”如果要说代入感,大家可能无法带入到自己就是史官这个程度。但如果说共鸣,司马迁父亲司马谈的那句话,却是让众人激动万分。史官如此。任何行业都一样。这不仅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如此敬业的史官。这也激励着他们,在对待自己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如司马谈所说的一样,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我就说,第二期绝对不凡。”“史官,原来,这才是史官。”众人眼睛一眨也不眨。第二期《司马迁》里的每一句,每一个场景,都是一次又一次震撼着大家的内心。接着。杨君儒饰演的司马迁继续回忆。时间线则从幼时所说的我要做一个史官,拉到了青年时间的游历天下。“父亲让我从小在家里耕读,直到我20岁,才受父命离家壮游山河。”镜头再一转。幼时的司马迁已然长大。年轻的司马迁带着司马谈送给他的那支笔,周游世界,并用这支笔记下了所有看到的事物。……另一个舞台,巨大的屏风徐徐拉开。一座巍峨的高山出现在众人眼里。年轻的司马迁带着仆人来到了九嶷(yi)山。朴人:“先生,此地就是九嶷山了,我们为什么要来这呢?”年轻司马迁回道:“追怀舜帝的美德。”说完。只看到前面一阵人声传来:“大舜,大舜,等等我们。”大舜:“舜何德何能,值得各位舍家追随。”百姓:“因您有忠孝的美德。”百姓:“因您有礼让的美德。”百姓:“所以追随您。”这是情景剧中的情景剧。司马迁在一边解释说道:“舜帝二十岁时就因孝顺而闻名,他走到哪里,美德就在哪里流传。相传,一年的时间,舜帝居住的地方,就会成为一个村落。两年,就会成为一个小城,三年,变成一个大都城。”情景剧再度展开。百姓:“追随有美德的人,我们会过上好日子。”舜帝:“我一定努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我会对待你们的亲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我们把每个小家,聚合成一个大家,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年轻的司马迁也是暗暗点头:“以忠效传善天下,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画面再回到杨老爷子饰演的司马迁身上:“五帝本纪,我写舜帝的文字最多。就是想把舜帝的忠效,传至千秋万世。”情景继续。这一次,从舜帝转到了另一位传说中的人物身上。年轻司马迁:“我在会稽山探禹穴,遥想大禹会盟诸侯盛况。”转头。大禹就从舞台中出来:“诸位都是一方诸侯。今日,召集大家会盟,共同祭祀天地,是为了合为一体,安定家园。”司马迁评价:“我记大禹,很多出自《书》中的禹贡一篇,会稽山不仅是大禹会盟诸侯的地方,也是他的后世子孙越王勾践被困之地。”镜头里面出现了勾践,他带着一众越国子民来到了会稽山:“后世子孙勾践,携族人前来祭拜先祖大禹,”勾践之子问道:“祖先为什么葬于会稽山?”勾践:“他治国有方,天下安定,在此会盟诸侯,功成而崩,就此安葬于会稽山。”勾践之子:“先祖崇高。”勾践感叹说道:“我曾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从一国之君,沦为奴仆。我那时,时常感慨,吾终于此乎。”勾践之子:“父王卧薪尝胆,终一雪前耻。”勾践:“先祖,越国还在,家国无恙。后世子孙勾践,拜先祖。”如果说第一期的《典籍》里的中国,只是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那么。第二期当司马迁一出来,典籍里的中国则成为了神作。正如现在。这里面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景……都是让人看后,拍案叫绝。他的介绍,他的设定,他的背景……他将所有人物连结在了一起。众人双手抓着拳头,说不出的全身充满了力量。同时一个声音在他们耳边响起。这便是我们的先祖。这便是我们中华。……但年轻司马迁的游历还没结束。年轻司马迁所见到的,还有更多。此时。司马迁来到了楚地。仆人:“先生,此地就是屈原投江之地。”年轻司马迁:“屈原眷顾家国,满怀忧愤,理想和志向化作千秋雄文,万古诗章。”这时。一位携剑的老者走了过来,他高歌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子”。台下有观众惊叫了一句。他实在是太激动了。没想到,屈子也在今天的舞台上出现了。只是。叫完之后,看着众人,这位观众连忙闭上了嘴巴:“抱歉,抱歉,刚才忍不住太激动了。”一边的观众冲着他点点头,表示理解。事实上。不只是这位观众,他们不同样差点想尖叫吗?随即只听到战鼓声响起,一位大将被大军包围。但哪怕如此,他仍是大笑,没有一丝惧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一首诗,从这位大将口中说出。不需要猜,无数人已经喊出了项羽的名字。“项羽。”“这是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我草……”身在现场的嘉宾不敢大声的叫出。但那一些在家里看电视,那一些在看直播的朋友,这会儿那就不管其他了。项羽的故事之前陈凡就说过。人们早就对项羽无比的崇拜。虽然项羽输了。但是。输了又如何?看看他的这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句话,可谓是将项羽一生的英勇表现无疑。但可惜。项羽的最后结局,却是拔剑自刎。这一件件,这一幕幕……陈凡感慨的说道:“千秋功过,皆在青史。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如同镜鉴。”就像现在。这一些历史人物,不就像镜子对着自己一样,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警戒。当然。这对于年轻的司马迁来说,他领悟的还要更多。年轻司马迁:“壮游山河,青年立志。在舜和禹的身上,看到美德。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隐忍。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有汨罗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在乌江之畔,记取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这便是年轻司马迁壮游山河的感悟。而这一些感悟,这一些经历,这一些对于先贤的追寻……才有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绝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