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207章 李白的长诗那才叫一个爽字……(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7章 李白的长诗那才叫一个爽字……(求订阅)(1 / 1)

“啧啧,牛逼,这首诗写得好。”“字词简单明了,情义深厚感人。”“是啊,不但感动了我们,更为感动了李白。”“噗……我草,你们能不能正经的说话。”“我们就是在正经的说话啊。”不得不说。榜一大哥的魅力当真是无人能及。几千年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不能够名垂史册,但汪伦却通过资助李白,一下子千古留名。“我在想,杜甫也是李白的小迷弟,怎么李白给杜甫写的诗,就不怎么样呢?”“坑啊,难道还没明白吗?都说了榜一大哥的魅力,杜甫只能算是李白的小迷弟,他自己都穷得很,碰到李白时说不定还求李白资助。真要是杜甫给李白也送几十匹名马,我敢保证,李白肯定诗情大发。”“我了个去,被你一说,李白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全毁了。”这当然是开玩笑。毕竟李白是谪仙人,但也是活生生的人。生活在世上,柴米油盐……哪个人都需要。汪伦虽然没什么名气,但这打赏实在是太多了。如此有才的李白,怎么好意思不给汪伦写出一首经典之作。“各位,这只不过是李白一生当中的插曲。在与汪伦分别之后,李白心情不错,因为被唐玄宗辞退,李白只好云游四方。有一次,他听到了自己的好友王昌龄被贬到一个叫龙标的地方。随后,也就写了一封信给王昌龄,并在信中写下了这一首诗。”说到这里。舞台上却并没有出现李白,而是出现了一位饰演王昌龄的演员。陈凡继续说道:“在说李白这一首诗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王昌龄。其实我们讲过王昌龄,王昌龄与王之涣,高适,岑参合称为四大边塞诗人。同时,王昌龄又有一个绰号,叫做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诗有多绝呢,应该来说,在唐朝时期没几个能与他争锋。而能与王昌龄在七绝上有一拼的,正是李白。”“李白之才,不只是在五言还是七言,更或是在乐府,甚至是词这一块,都有很大的涉及。更甚至,李白每一个类型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王昌龄与很多诗人一样,有一些不得意。王昌龄30岁中进士,但没有太多的资源,所以虽然中了进士,但王昌龄只做了一个大概七八品的小官。后来王昌龄又去考博学宏词科,希望能更进一步。结果也高中,但官位仍然很小,只做了汜水县尉。而哪怕如此,在做了五年县尉之后,王昌龄以为可以升官,可没想到却被贬,贬到了岭南江宁。”“这个时候王昌龄就显得有一些意兴阑珊,他故意推迟了半年不去江宁。后来到了江宁之后,对于工作也不是特别上心,于是,在当时,王昌龄的风评就不是特别好,很多人都在背后议论他。有一次,他在江宁送他的朋友辛渐,他写下了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其实就是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意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可以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如果在这个时候洛阳那边的朋友问起来,你就告诉他们,就说,我王昌龄就像玉壶一样的纯洁,并没有受功名利禄玷污。这也是对于此前王昌龄风评的回应。“果然这诗必需结合前后故事,这才更有味道。”“是啊,之前陈凡老师念了这一首王昌龄的诗,我虽然感觉也很不错,但哪里有现在这么理解更深。”“我喜欢这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有一些清高,但更证明王昌龄的品格。”联系前面几期,众人对于王昌龄便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而陈凡则继续说道:“这个洛阳亲友,就包括李白。当时,李白与王昌龄就已认识。此时,得知王昌龄再次被贬到龙标,李白也就创作了这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名很简单。就是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所以才有这一首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有两个。一个是贵省的夜郎。一个是湘省的夜郎。王昌龄被贬到的地方,是湘省的夜郎。这里的位置算好一些,没有如贵省夜郎那么偏远。当时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也就在湘省那里。也正是因为王昌龄的冰心玉壶,所以李白对于王昌龄也非常的仗义。此时王昌龄被贬,虽然李白不能与王昌龄一同前往,但李白的心已经跟着王昌龄到了夜郎。……虽然这两首都比较简单。但背后的故事,众人还是听得有滋有味。随即,陈凡开始讲第三首诗。“李白喜欢游览天下风景,全国各地他去了很多的地方,知名的庐山,他又怎么会没去呢?”说到这里。只听到舞台上一声轰鸣。仔细看。你会发现。舞台上出现了一道巨型的瀑布。这是央视利用3d成象做出来的技术。而此时。还在讲解的陈凡已经换好了装,来到了舞台之上。“这好像是庐山瀑布。”有人去过庐山的,一下子便认出了这个景色。与之另一边。庐山风景名胜景区管委会负责人,这时看到庐山瀑布,亦是内心一紧。虽然陈凡并没有联系他。但。哪怕就是陈凡讲解的诗句,对于一个景区也有诺大的帮助。比如此前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却是让黄鹤楼再度声名远扬。此时陈凡再说李白。又有庐山如此气势的瀑布。不用问,众人便无比的期待起来。“看这气势,好庞大。”“感觉之前念的几首诗,就是为了这一首诗做铺垫。”“不知道这首诗怎么样?”“对了,我好像记得,苏轼也有写庐山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太经典了。其实想到这里,我又有一些担心李白拼不过。”“你觉得李白不如苏轼?”“我怎么会有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仅拿写庐山诗的话,估计李白就有一些压力。”“这倒是。”众人点点头。李白虽说五言七言都是顶尖。但也不见得李白的任何诗作就比其他人出色。比如写黄鹤楼的时候,当他见到崔颢一首《黄鹤楼》,他就知道自己就算是再写,估计也不如崔颢这首。庐山同样也一样。这实在是苏轼那首《题西林壁》,当真是太绝太绝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有着无比的哲理。景与理相结合。他们真不敢相信,李白还能写出超过苏轼这一首的诗作。但在舞台上的李白可没有这么想。在李白那个时候,还没有苏轼这号人呢。或者就算是有。以李白的性格,哪怕就是明知道有一首牛逼的作品在前,他也还想会一会。再说。李白这首诗,未必不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而且如果论传播度来说,李白这首诗,那可是要超过苏轼的。为什么会超过。这就在于这首诗,同样写得无与伦比。……听着轰鸣的瀑布声舞台上陈凡饰演的李白摸了摸胡子,一股出尘的气质出现。拍的一声。这股气质便让一众看客叫了一声好。“我草,陈凡老师这次饰演的李白绝了。”“嗯,我也看出了,很有气质,感觉真的像谪仙人一般。”盯着舞台上的李白。陈凡看着前方一座香炉,然后缓缓的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一般般,没怎么太精彩。至少比之《题西林壁》差。看看题西林壁第一句是什么?人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景有了,意境也有了。可李白这首诗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那就有一些大白话了。意思就是说:太阳照着香炉,香炉上面缓缓的冒出紫烟。这没什么意境,也太过于平常。接着陈凡则念道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句稍微比第一句好一些,至少景是写得好一些。遥看前面的瀑布就像长河挂在山前一样。可众人还是摇了摇头。“唉,感觉应该比不过苏轼。”“嗯,宋朝最牛逼的诗人就是苏轼了,李白偶尔拼不过也是正常的。”“其实我是苏轼的粉丝,某些地方,苏轼未必比李白差。”直播间内众人议论纷纷。陈凡自然没有回应。他也没有时间回应。在第二句念完之后,陈凡接着再次念道:“飞流直下三千尺。”当念到这里之时。众人咦的一声。“飞流下下三千尺,意境好像出来了。”“这个瀑布有没有三千尺?”“应该没有,不过,夸张一些也正常。但这样的写法,感觉很生动,也很新鲜,特别是让人难于忘记。”诗这种东西。越简单的诗,越是能引起大家的评价。这首李白写瀑布的诗,就是如此。虽然他们仍是认为这首诗比不了苏轼的《题西林壁》,但当第三句出来之时,众人也不得不佩服。“不管能不能比得上苏轼的那首,这首绝对也是一等一的绝作。”众人不时点头。李白就是李白。哪怕此前很多人听过苏轼的题西林壁,但这会儿,李白也能写出自己的风格。可这哪里又是李白呢。“大家别这么早下定义。”“怎么?”“你没看到这首诗还没念完吗?”“我知道……但,李白这首诗应该超不过苏轼吧。”就在大家不断怀疑当中。陈凡的第四句送上:“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一共四句,连起来那就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很平实的字词,没有太多的辞藻。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大道理。他讲的就是景,说的也是瀑布。可是。李白眼中的瀑布与别人眼中的瀑布却不一样。在他眼中的瀑布。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用如此平白朴实的话,这一首《望庐山瀑布》,成为了千古绝唱。“好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哈哈哈,哈哈哈,之前谁说不如苏轼的,给我站出来。”李白就是李白。如果单论写理。李白这首诗自然是无法与苏轼相比。但如果单论写景的话,那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这一首相比较,也是望尘莫及。“牛逼,太牛逼了。”“这就是李白,这就是谪仙人。”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疯涌而来。这一首看起来简单的《望庐山瀑布》,却是让他们再一次见证了李白的才华。同时。又因为此前他们听过苏轼的《题西林壁》,他们不自然间也对于这两首诗进行了比较。甚至在诗还没有作出之时,两派已经有一些吵起来了。而现在。整首诗出现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说这首诗不如《题西林辟》了。当然。随之而后。直播间内,却是刷起了疯狂的一串串字幕。“庐山,打钱。”“庐山,打钱。”“庐山,打钱。”前有苏轼的《题西林壁》,现在又有李白这一首《望庐山瀑布》。一个是写理,另一个是写景。写理让你佩服的五体投地。写景,亦让你叹为观止。这两首诗,可以说……未来庐山不需要任何广告,他都能源源不断的吸引着游客。特别是李白这一首。很多一些知识不是特别高的朋友,对于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估计还有一些特别难理解。可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那可是所有人都能懂的。以后。不要说是去庐山了。哪怕就是有人想到看瀑布……不好意思,第一个选哪个?当然是选庐山了。“庐山,打钱。”不知道是不是受直播间网友的影响。现场台下也传出来好几声,庐山打钱的声音。这个声音差点吓陈凡一跳。好在陈凡主持功力不错,淡定的回道:“说打钱就见外了,我只不过是介绍李白的诗而已,真没想推广旅游景区啊。”只是。陈凡这么说。庐山风景名胜管委会负责人,这会儿再也坐不住了:“小刘,立即登陆我们的官方帐号,给陈凡老师打钱。”……“开个玩笑,大家不要当真,我们还是再来说李白。”上面这一些诗,只不过是陈凡顺带提的。这一些诗写得虽好。但真正陈凡喜欢的,并不是这一些。因为这一些诗写得太短太短了。短有个坏处。那就是读得不过瘾。真正陈凡喜欢的,则是李白那些长诗。李白的长诗,婉如江海浩瀚,一泻千里。读之心情愉悦,全身震动,每一个细胞都比平时更为欢快。这种爽感,是其他任何诗人都不能相比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