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老师,下期节目登场的诗人也太多了吧。”“多是多了点,不过,许主任,这不是更具有看点吗?”“这个,看点是有看点,但这也太具有看点了吧?”“这还不好?”“陈凡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许主任,那您的意思是?”“不如这样,还是按之前一样,一期节目就做一个诗人。”“……”陈凡翻了个白眼。这个许主任不愧是做节目的高手。一个诗人做一个节目。真要按这样的做法,陈凡一年时间也做不完啊。要知道。唐朝一大堆知名诗人,那都有几十个。另外还有一些并不是很知名,但也流下了很不错诗篇的诗人,也同样可以介绍一下。但,真要这样介绍,陈凡哪里有这么多的时间。上下五千年。这样讲。别说五千年了。一个唐朝他一辈子都讲不完。“许主任,没必要一个诗人做一期。虽然每个诗人也有看点,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我们还有更多合作的机会。”“这个……陈凡老师。那至少应该两期吧,毕竟,这次的诗人实在是有点多。”“行,两期就两期。”一期介绍十来位诗人确实有些着急了,这次陈凡没有意见。随后时间。陈凡投入到了排练之中。而央视,则是再度对《唐诗何止三百首》进行了广告宣传。【唐诗何止三百首之群仙云集。】【今日,还原真正的大唐盛世。】【孟浩然,贺知章,贾岛,韦应物,崔颢……尽显大唐风流。】……“咦,唐诗何止三百首今天要开挂了啊。”“看到了,好像今天一集节目就要介绍五六个诗人。”“我以为白居易之后《唐诗何止三百首》估计就得疲软了,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多的诗人。”“已经搬上了小板凳,期待中。”如果说之前的白居易创造了一个大唐诗歌的最高峰。那么。此时的群仙云集,亦是让人无比的关注。毕竟。唐诗唐诗,如果仅仅只有那么几个诗人,那怎么叫唐诗呢?哪怕这一些诗人的水平再高,如果没有其他诗人的争锋,这又如何显露出大唐的盛世呢。今天晚上,那就是众仙,一较高下。……而另一边。后台,陈凡则是给一众演员做起了总动员。是的。这次节目,说是节目,但其实也是一场大仗。特别是对于这一些演员来说。“今天这期节目有一些特别,和原来几期节目不一样。原来几期节目都只介绍一个诗人,整个节目里面,也就是以这位诗人为主角。但今天不一样,今天你们所有人全都是主角。现在我最后问大家一句,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ok,出发。”……一声令下。时间已经来到了8点。唐诗何止三百首第四期,正式播放。这次是由陈凡最先登场。“欢迎大家收看央视综合频道《唐诗何止三百首》,我是主持人陈凡。”不用说。陈凡只是一亮相,掌声纷至沓来。可以说。唐诗何止三百首这个节目,就是陈凡凭一人之力做火的。“灿烂的唐朝除了给我们留下了悠久的历史,还给我们留下了绚丽的文化。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王维,白居易……但唐朝的诗人又何止这一些。正如我们的节目,唐诗何止三百首,诗人何止三百人。那么,我们有请第一位诗人,韦应物。”不同于此前一系列极有天赋,又有才华的诗人。刚出场的韦应物完全就不像是诗人。不但不像诗人,反而像是一个地痞无赖。但韦应物却并不是一般的地痞无赖。因为出身于豪门,哪怕韦应物做出种种鱼肉乡民的事情,众人也是敢怒不敢言。更为你不敢惹的是,韦应物因为家世显赫,15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唐玄宗的贴身侍卫。只是可惜。虽然在前面20岁之前韦应物是混得风生水起。可安史之乱突然爆发。唐玄宗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带着韦应物离开。至此。韦应物也失去了靠山。不过上天或许是对于韦应物有着无比的眷顾。虽然失去了靠山,但这个时候韦应物便开始发愤图强,努力读书,并写出了许多知名的诗作。也因为他写的诗非常好,终于引起了朝廷的注意。镜头里面。饰演韦应物的演员从一个欺男罢女的地痞慢慢转变成了一位风度翩翩的诗人。甚至。因为读的书越多,韦应物对于以前种种的行径也变得更为的羞愧。为了弥补自己年轻时候犯下的过错,他写下了许多有关于百姓疾苦的诗篇。也在为官的时候为百姓做了许多的实事。与之同时。他的性格也从原来的飞扬跋扈,慢慢的变得云淡风轻,平静安逸。而某一天,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游览西涧,感这里的风光无比的美好,随即吟诗一首。【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其实前世对于韦应物这个人,不少人不是特别了解。或者你问韦应物有什么诗作,很多人也说不出来。但是。当你读到这一首诗的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首诗是他写的啊。《滁州西涧》念完,饰演韦应物的演员飘然离去。正如这一首诗一样,那么的高雅悠然,又显示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哈哈,这个韦应物当真是上天眷顾。”“是啊,此前是地痞无赖,没想到也能浪子回头。”“你知道这证明什么吗?”“证明什么?”“读书改变命运啊。”“噗……”直播间内众人都被这一句读书改变命运的话给整笑了。不过。虽然看起来一些逗,但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果不是读书,韦应物还会是现在的韦应物吗?如果不是读书,哪里有现在流传出来的经典诗篇。。如果不是读书,他又如何能够浪子回头,重新做一个好人?这不经让众人想起此前陈凡讲的文天祥。读书人有一种正气赋于体内。他平时可能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却时刻影响着你。哪怕你此前穷凶极恶,但只要读书,正气便能对你进行改变。韦应物,便是被读书改变一生的人。“拍拍拍……”现场嘉宾也为这位韦应物,送来了一阵又一阵掌声。……另一边,镜头再度对准陈凡。陈凡也是感慨:“不得不说,韦应物的人生真是跌宕起伏。但事实上,不只是韦应物。有很多的读书人,很多的诗人,他们的人生也不见得就像此前一众诗人那样走得这么平顺。与之韦应物不一样。或者说,与之一众诗人都不一样。贾岛出身寒门。不只如此。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饭都吃不起,于是贾岛就选择了出家为僧。所以。当贾岛出来之时,众人看到一个僧人模样,一下子都是惊讶起来。“难道这位诗人是一位僧人?”“哈哈哈,倒也有趣。”这个感觉还是挺新鲜的。当然。他们也知道。唐朝文化开放,不只是读书人可以写诗,僧人同样也可以写。而且也有不少知名的僧人,他们的文采水平也很.高。比如此前的唐玄奘。只是这个僧人却不同其他的僧人。镜头里面,只看见这位僧人愤笔疾书。原来,他是在写诗。不。不只是在写诗,而是在写讽刺诗。为什么写讽刺诗。原因就在于当时朝廷下达了一个规定,说是僧人在午后不能出门。这让贾岛大为气愤,认为朝廷这个规定简直就把他们当成是牛与羊这样对待。于是,贾岛就作诗发泄自己的牢骚。恰好他的诗作被韩愈发现了。韩俞觉得贾岛是个人才,有意推荐。最终,贾岛也就还俗,准备考试。但可惜。因为没啥资源,也不见得天赋就有多高,考了好几次贾岛也没有考上。虽然如此,韩愈一直劝勉他。终于,在43岁的时候,贾岛考上了进士。不过与很多其他考中进士的诗人不一样。其他很多考中进士的诗人一个是名门旺族,另一些也有不少资源。所以他们在考中进士之后可以步步升官。可贾岛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在后面很长的时间里当的都是非常非常小的官。“不对,不对,这个字不行。”“还是不行,读起来好像不太对。”“要不换一字?”镜头里面,贾岛一边写诗,一边喃喃自语。与之同时,陈凡却做着解释:“贾岛有个外号,叫做苦吟诗人。与其他诗人不一样,有不少诗人是灵感来时就能出现一篇大作,也有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知。当然也有像白居易这样的大才,句句都是经典。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向他们一样,其实有很多的一些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一直都是字字斟酌。”镜头里的贾岛,此时就在不断的苦思冥想,到底这首诗里面应该用哪个字。后来。实在是没想出来。于是贾岛就去找了他的老师,也就是韩愈。此时。另一位饰演韩愈的演员来到。“哦,贾岛,你所谓何来?”“老师,我有一首诗请教。”贾岛拿出此前所作的一首诗。只看诗作上面写着:【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僧后面是空白。贾岛问道:“老师,这里我有两个字不知道选哪个好。我原本觉得应该是僧推月下门,后来我又觉得推不太好,应该用敲。可仔细想想,我又觉得敲好像也不好……那您认为应该用哪一个字?”韩愈拿起诗作,看了一会,然后说道:“推字只是动作,没有声音。敲字即是动作,又有声音。而且这首诗作写得太过于安静,应该动静结合。在安静当中有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岂不妙哉。最终,贾岛也就将这一首诗定为了,僧敲月下门……”掌声,又一次来袭。诗人贾岛的名字虽然不是那么知名,虽然也不是那么有天赋,虽然也没有当上什么大官。虽然他作诗靠的可能就是一字一字斟酌。但就算如此。【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仍然流传千古。“一字之差,就让一首诗的意境完全不一样。”“啧啧,单以这首诗的意境,也不输于其他一众诗人的水平。”“嗯,虽然天赋不高,但苦吟作诗,同样能够成才,大赞……”“这才是更接地气的大唐风流,我喜欢……”一众看客光彩熠熠。聆听着这一些诗作,他们仿佛回到了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