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观条件,就算您不说,我也得想办法废除啊……林辰内心里嘟囔的同时,点着头道:“这份方略本就是存在问题的,待将来天下逐渐平定,自然是要废除的。”“那就好……”刘备得知王朝建立后不会一二百年就大乱,将来更不会形成异族铁蹄踏足诸夏的局面,便大大地松了口气。“陛下可还有其他问题要问?”林辰继续道:“若还有问题,请陛下尽情问出,若没有问题的话……辰以为,今天便可以颁诏施行了。”“嗯……”刘备想了想,忽然笑着提问道:“子源所出的这份方略,恐怕不仅仅是要助朕平定天下这么简单吧?”“陛下还是一如既往的英明神武。”林辰拍了个马屁后,笑着点头道:“确实,辰所书的这份方略,除了可以助陛下平定天下之外,同时还会对如今天下的固有格局形成冲击!”“以辰观之,此方略配合科举制,三到五年就会对世家专权的大势形成压迫;五到十年内,天下各地便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人才;十到二十年间,世家的影响力将会逐渐被淡化……”“待到此时,也就可以将这份方略中的军户制以及其他一些成长空间有限,乃至限制时代进步的制度予以废除了。”“嘶!”“仅二十年,便可做到此等大事?”刘备倒吸了一口凉气,深知世家专权大势难逆的他,紧盯林辰半晌后,道:“嗯……朕,还是有些不懂,子源且详述一二。”“喏!”林辰拱了拱手,自信地讲述道:“实际上,在这份方略中,并不仅仅只有军户制,最关键的,还是户籍制……”“如辰方略所言,民户二丁四丁以上选一人为生员……”“何意?”林辰说完后,刘备满脸不解。“这个…嗯,辰做个比喻吧!”林辰想了想后,以自身为例道:“假如说,此时辰家里有四个孩子,便能选择其中一个选为县吏。”“说穿了,这其实是给了普通百姓另外一条世家豪族子弟都不愿意走的路,也是给那些家里孩子较多的人一条活路。”“而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世家豪族必然会逐渐地走到这些普通百姓的对立面。”“如此,朝廷也就能慢慢地解开世家专权的镣铐了。”“辰这么说,陛下应该明白了吧?”众所周知,由于世家豪族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力,再加上之前存在的察举制,所以很轻易地便能当上县官。因此,他们从来都不屑于去当吏。除非是县丞县尉这样手握实权的。但实际上,县官本就有任命县丞县尉的资格,因此各地很容易就会出现世家为县官,豪族为县尉县丞这样的配合。当这三个县中实权人物都被他们握在手中时,试问……他们会找哪些人来配合自己做事?当然是家奴了。还有比家奴更加好用的吗?一来,家奴根本不敢反叛他们。因为这些人若是敢反叛,掌握实权的世家豪族子弟,分分钟就能将其籍贯重新变成家奴,接着只要关起大门来,轻而易举地便能将其处决。杀家奴不犯法啊,尤其还是“恶”奴。二来,这些世家豪族子弟,其实往往都是家生子陪伴着长大的,因此他们不仅对这些人的品性了如指掌,同时还手握着这些家生子家奴的父母亲人。而随着林辰的方略推广,军户便会成为刘备集团治下的县尉,农户则搭配军户成为了吏员。这么一来,军户就有了起码的反抗资格。要是当地世家豪族不收敛,很是疯狂,他们当中的一些正义之人也能做些事。哪怕很多军户会对世家豪族低头,正义之士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就算如此,也足以对固有的体制发起冲锋了。再者来说,他们要是真的对世家豪族低头,另外的军户还可以举报啊。举报完,这个军户就能上去了。而光是这一改变,其实就很是可观了。因为在以前,县中诸事往往都是付诸于大族手中的。大族让谁死,谁就要死。可有了军户之后就不一样了,起码他们行事之时会下意识地有所顾忌。另外,林辰的这份方略,同时还兼顾了人心。什么叫人心?为什么要家里有四个男丁才能选吏?因为,华夏自古以来都是以孝治国啊。假如哥哥很有正义心,但是却被某些豪族打压乃至被坑死了,弟弟能放过他们?由于现如今刘备集团的版图还太小,林辰根本就还没来得及改变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比如为兄为父为师报仇,依旧可以不论罪。可以想象一下,当这个方略推广天下之际,会有多么的厉害。为了帮对抗世家的正义哥哥报仇,弟弟某某杀了世家某某……这样的事,难道要问罪吗?凭什么啊?!大汉律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为父兄师报仇者不罪,但很多儒生世家豪族对此都是支持的!当然,要是有人改变,林辰就更不会阻拦了。因为严格来说,世家豪族才是这一条道德律法的最大受益者!也就是说。改,天下大部分的正经儒士都不会答应,因为他们如今的论调,暂时还是以孝治国。不改,这样的事情就只会越来越多了。当然,普通老百姓之前其实是不敢动手的,他们面对那些世家豪族等人的欺压时,几乎都会选择让朝廷背上一口锅。但如今却是不同了。由于军户制的存在,接下来每个县中都会有一个战场立过功的军卒任为县尉。这些人要是不管手底下兵勇的死活,那他的位置就坐不稳了。就算他选择给世家豪族当狗,位置也绝对不会稳固。军中出身的他们自然清楚,上官不给自己做主时,他们会选择怎么做。因此,真到了那一步,他们就只能跟世家豪族对抗。因为这是人心。哪怕是只是为了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他们也无法坐观其变。那问题来了,县中兵勇为什么会和世家豪族发生冲突?很简单,因为他们要兼并土地啊。小县近百人,大县可能好几百个的兵勇,这影响的可是数以千计,乃至上万的家庭。毕竟,相邻的一些人,终归是会产生一些联系的嘛。小时的玩伴结拜的兄弟给了一口饭吃的义父义母岳父岳母……只要这一点联系在,就不怕没有反抗的兵勇。除非世家豪族停下兼并土地的脚步。但那可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他们只要继续兼并土地,早晚有一天会和那些兵勇对上,由此也就会让一些兵勇,走上对抗的道路了。由于利益关系的存在,县尉到时就只能站在兵勇一方。如此一来,世家豪族的生存土壤,是不是就被慢慢的瓦解了?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情况。接下来,要是军户能够世袭,新的利益集团也就会生出来了。军户们会找一些自己相熟且可信的人,依旧继续世家豪族原来的道路。贪心是人的本性,谁敢说一定就没有呢?所以林辰才说,之后一定要将军户制废除掉。不然的话,早晚军户制会催生出新的且较为分散的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看起来比世家豪族的祸害要小。可实际上,要论及对朝廷根基的伤害,这些人反而要比世家豪族更大更深。世家豪族起码都是读正经书出身。因此做坏事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顾忌。但这些人就不同了。一旦能世袭,这些军户很可能会选择让不争气的儿子继承,同时让比较争气的儿子自己去闯荡。这些不争气的儿子,往往都不怎么读书,道理也不明白的。因而做事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顾忌了。最经典的就是吃空饷。世家豪族子弟要是吃空饷,一千人最多吃个四五百人,大概也就顶天了。毕竟他知道,自己还是要做事的。可是这些不争气的儿子,他们却能吃到九百的空饷!后世的王朝中,采取这一制度没改的明朝,不就是这么亡的吗?那时节,倭寇几千人就能在一省之地横行无忌——要知道,他们还不是军卒啊,只是一群浪人罢了,真有这么强悍的战力?后世人自然知道,当时空饷有多么严重。可是当代人却根本不知道啊。就算当代的统治者皇帝,他也只能在战报上看到,某年某月,几千倭寇,便大败了国朝的数万兵勇,但此非战之罪,主要还是粮食不够,只要陛下能再多给些钱粮,臣一定能将其打败云云……这就是军户制的另外一个可怕之处。不仅仅是己谋私。“因而,军户制虽然目前可用,但之后却一定要废除。”林辰看着在自己畅想下震惊的刘备,缓缓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