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武侠修真>聊斋:书生当拔剑> 第十二章 收学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收学生(1 / 1)

接下来,吴咏川三天两头前去客栈拜访周羽。随着话题的深入,吴咏川越来越震惊,感觉周羽的学识简直是深不可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儒学、医学、道家、佛家、乃至于一些失传的百家学说,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让人叹为观止。吴咏川在国子监念书,里面有不少当朝名儒。可在吴咏川看来,恐怕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周羽。这天,吴咏川特意拎了一些礼物来到客栈,一见面,便恭恭敬敬拜了一礼:“学生仰慕先生学识,想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成全。”周羽笑了笑,没有正面回应,只是指了指:“坐吧。”“先生……”“先坐下再说。”待坐下后,周羽这才道:“其实,我之前也看出来了,你天赋不错,是个读书的料子。只是,我发现你心事重重,以这样的状态,是很难有成就的。”“这……”“那天在你家里,我观察到,你看琪儿姑娘的眼神似乎有些异常……”说到这里,周羽停了下来。吴咏川愣了一会,终于叹了一声,苦笑道:“真是什么也瞒不过先生的眼,是,学生的确有心事……”于是,吴咏川讲起了个中缘由。“小时候,父亲去世的早, 大哥也大不了我几岁, 但他却很懂事。不仅协助娘亲打理着家事,同时努力读书,空闲时还要教学生念书……”“后来,大哥考上了功名,一家子都替他高兴。大哥到京城做官,又让我参加了国子监的入学试……”“但万万没想到,大哥突然遭遇横祸,不幸亡故。大嫂悲伤欲绝,学生当时也很伤心,整个人也变得消沉。父亲不在了,大哥也在不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男丁,我不知道能不能担起这个家……”“安葬了大哥之后,嫂子让学生回京念书,可是学生哪想不想去,整日里昏睡……”“那段时间,嫂子每天都开导学生……其实学生知道,她的心里恐怕比学生还要难受……”“慢慢的,学生发现,已经离不开她了……”听到这里, 周羽问:“你所说的离不开,到底是产生了一种依赖,还是爱,这点你必须要弄清楚。”吴咏川叹了一声:“一开始,学生也迷茫,以为或许是一种依赖。但慢慢的,学生的心里越来越明了,那并非依赖……”言下之意,是一种深沉的爱。“那琪儿姑娘知道么?”“这……”吴咏川犹豫了一会,摇了摇头:“这个学生不清楚,但学生一直不敢表露心迹。”“那你就准备一直这样拖着?浑浑噩噩渡日子?”“恳请先生指点迷津。”“其实,你不必有什么顾忌,既然是真心喜欢,那便不妨大胆地表白……”“可……”“怎么?你是顾忌她的身份,还是觉得对不起你的大哥,也或是怕遭到拒绝?”吴咏川沉默不语,看样子,这三点都占全了。“前两点,你大可不敢顾忌,毕竟你大哥已经不在人世间,你娶了琪儿,反倒是一桩美谈。这样,她也不至于孤苦零丁,不管怎么说你们原本就是一家人。至于第三点,如果你连这点勇气与自信都没有,那便没资格做我的学生……”“学生受教!”经过一番长谈,吴咏川终于下定了决心。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迈出这一步。讲出来,至少还有一线机会,不讲,那就一线机会都没有。毕竟,就算琪儿对他有好感,也不可能主动说。回去之后,吴咏川借故让柳儿出去买东西,这样家里就只剩下他和琪儿,也好开口表露心事。“咏川,今天又去见了老先生?”“嗯!”吴咏川点了点头:“先生学识渊博,我本想拜先生为师……”“哦?”琪儿眼睛一亮,急急问道:“先生同意没有?”“先生……”吴咏川欲言又止。“没答应?”琪儿有些失望。吴咏川摇了摇头:“先生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这就说明有机会……快,你过来坐下,好好给我讲讲,我也好帮你出出主意。”“琪儿……”吴咏川脑子一热,颤声唤了一句。“嗯?你……”琪儿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脸疑惑地转过头来。因为,吴咏川一直称呼她嫂子,怎么突然间唤起了她的名字。“我……”吴咏川一脸涨红。“你到底想说什么?”“琪儿,我……我……我想照顾你……”“你不是一直在照顾我么?你大哥不在了,家里就你一个男丁,大家都指望着你出人头地。”“不,我……我的意思是……是,我想照顾你一生一世……”其实,琪儿又不傻,她的心思何等细腻,早就看出吴咏川的心思。只不过,她也不点破,顺其自然。今日里吴咏川终于道出了心事,她的心却一下子乱了,眼圈一红,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琪儿,我……对不起,对不起,我……你知道,我一直很敬重大哥,也敬重嫂子你,可是……”“你在同情我,对不对?”“不,不是同情。”“那是什么?”吴咏川长长吐了一口气,极力稳住自己的心神。随之缓缓道:“一开始,或许我只是一种依赖,但慢慢的,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你……”“咏川,你离不开我,是因为你习惯我在,是因为你身边没有一个相知相爱的女人。你清醒一点好不好?”“不,我很清醒。如果大哥在,我绝对不会说这些话,也绝对不会做出违背伦理的事。但大哥已经走了两年了,我想,大哥在天之灵,也不愿你孤孤单单。所以,我要替大哥照顾你,照顾你一辈子……”“别说了……”“不,我好不容易才鼓足勇气讲出来。先生之前也说了,如果我连表露心迹的勇气都没有,就不配做他的学生。”“啊?你……你居然把这些事也讲了?”“不是我主动讲的,是先生看出我有心事。先生说,背负着心理负担,一辈子就不会有成就……”“咏川,你先不说了,太突然了,你容我好好想一想……”“嗯!”吴咏川点了点头。谷呥没有当面拒绝,就意味着他有机会,也意味着琪儿对他也有好感,只是一时半会接受不了。过了两天。琪儿找到吴咏川道:“你去告个假,也找先生辞别一声,咱们回乡一趟。”听到这话,吴咏川便猜到,她可能已经做出了决定。无论如果如何,他必须要去面对。于是,先去国子监告了半个月假,又去找到周羽辞别。“先生,琪儿已经做了决定,让学生陪她回乡一趟。”周羽笑了笑:“回去吧,这是好事。”“哦?”吴咏川心里一喜:“先生认为,她应该是同意了?”“八九不离十吧,她回去,应该是去你大哥坟前讲一声,也要回家与你娘亲商议,毕竟这是大事。”“嗯,学生明白了,多谢先生……对了先生,这次回乡来回恐怕要半个月,不知先生……”“没事,你去办你的事。”“太好了,多谢先生。”吴咏川告辞而去。果然,陪着琪儿回乡之后,琪儿先带着吴咏川去了亡夫的坟前,上了香,又让吴咏川跪在坟前。随之道:“咏川,你自己给你大哥讲。”“嗯。”吴咏川应了一声,随之在大哥灵前讲了一下自己的心思。“大哥,你放心,小弟待琪儿一片真心,绝不会让她受委屈……”上完坟回到家,吴咏川又带着琪儿找到娘亲。“娘,孩儿给你商量一件事。”“什么事?”“孩儿想娶琪儿为妻?”“啊?”大娘吃了一惊,下意识抬眼瞟向琪儿。“娘……”琪儿眼圈一红。“太好了,其实娘早就在想这件事来着,又怕你俩不愿……咱们本就是一家人,也不怕别人说什么闲话。”“谢谢娘亲!”吴咏川惊喜不已。琪儿也羞答答唤了一声娘。以前,她在这个家里是儿媳妇,现在……还是儿媳妇。过了两日,二人低调地拜堂成亲,只请了十几个至亲好友见证。数日后,夫妻二人返回京城。随后双双来到客栈拜见周羽,也算是谢恩。要不是周羽那一通话,吴咏川恐怕也鼓不起勇气表白,这桩姻缘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达成。来到房内,吴咏川一见屋子里坐着的却是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不由愣了愣。“呵呵,愣着做什么?进来坐。”周羽笑了笑。“这……”“请问兄台,之前那位老先生……”“呵呵,没有什么老先生,一直都是我。”一听此话,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对视了一眼,心知周羽果然不是一般人。这一次,周羽正式收吴咏川为学生,并现场题了一幅字,让他拿回家细细观摩,领悟。这幅字,其实正是他所创的修行之法,他没点破,而是想再测试一下吴咏川的天赋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回到家里,夫妻二人将字摊开细细观摩。一开始,只是惊叹于周羽的书法,一致认为就连书圣也写不出这般传神的字。观摩了一会,终于开始沉浸于文字的内容。不得不说,周羽的眼光的确够准,吴咏川从字里行间中,终看出了一丝端倪。“琪儿,我总感觉先生写的这些字,有点类似于道家的心法。”“嗯,的确有点像,只是,到底有什么深意?”“我想,这应该是先生给我的一次考验。先生绝非普通人,我不能辜负他的期望。”“没事,我陪着你一起悟。”琪儿也是一个天姿出众的女人,当晚,夫妻二人一夜未睡,坐在那幅字边研究了一晚。次日里,终于悟出了一丝心得。于是,吴咏川顾不上休息,再一次去找到周羽,并讲了自己的心得。“没错!”周羽欣慰地笑了笑:“我原本以为你至少也得两三天才能悟出一些,没想到这么快。”吴咏川回道:“学生不敢居功,是学生与琪儿一起悟的。”“嗯,说起来,她也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慧女子,既然你俩都有所领悟,以后可一起修行……”当天下午,周羽又去了一趟吴咏川家里,给夫妻二人细细讲了一下那篇心法的要点。不觉间,两月过去。这日,太学院对学生进行例行考核,阅卷时,太学院一个博士阅到吴咏川的文章时,不由忘乎所以,拍案叫绝。之后,这卷试卷又送到掌教那里,掌教同样有些惊讶。因为这篇文章不仅文采斐然,而且书法也让人惊叹。于是,掌教便唤人叫来吴咏川。因为他了解过,吴咏川之前虽然也算优秀,但这次的表现却让人惊讶,无论是行文还是书法,皆超越了一众同窗。一问,方知吴咏川在外面又拜了一个先生为师。掌教一问情况,却完全没听说过周羽的名字。好奇之下,便约了一个老友一起去客栈去拜访周羽,想要一试深浅。二人其实是抱着一种优越感去的,毕竟国子监乃是大唐最高学府,而他们都是当朝名儒。怎么国子监的一个学生,经外面的人随意指点了一下,进步突然这么大?结果一见面,发现周羽那般年轻,心里更是讶然。当然,周羽年轻只是在他们眼中而言,他们怎么可能猜到周羽的真实年龄?接下来,免不了聊起了儒家经典。结果,周羽滔滔不绝,说起各类儒家经典如数家珍,甚至还讲了不少连他二人都不知道的知识。这一刻,掌教终于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后,周羽现场题了一首诗,更让令得二人惊为天人,心悦诚服。周羽之所以要露出一些本事,自然是为以后推广儒家学说铺路。首先,他得打出一点名气,不是他在乎名气,没有名气,谈何发展?很快,周羽的大名便在长安城里传开了。很多人听了不服气,纷纷找上门来……结果,反让周羽的名气越来越大。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人能与之匹敌。他的来历也成了一个迷,引起了无数人的猜疑。最后,连唐王都听说了,一时间也有些好奇,便找魏征询问。魏征回答说:“微臣也听说了一些,只不过坊间传言不可全信。”“可是,朕可是听说,就连国子监几个掌教都对之赞赏有加,这样,你亲自去看看,如果真是个人才,朕一定重用。”“臣,遵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