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你……你……怎么……”早上,秋香端着洗脸水进了房间,一见老爷顿跟见鬼一般瞪大双眼,结结巴巴。好在手中的铜盆没有抖落地上。老爷还是那个老爷,但她却感觉一夜之间老爷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周羽皱了皱眉:“你这丫头,一大早惊咋咋做甚?”“老爷稍等……”阿香回过神来,飞快地将脸盆放到盆架上,随之取来一面铜镜递给周羽。“老爷,你照一照镜子,是不是感觉年轻了好多?”周羽接过镜子一看……咦,别说,还真是这样。虽说以前的原主只有三十岁头,但因自幼熬夜苦读,身子骨偏弱,脸上早早便有了皱纹。故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怕是大了十来岁。周羽接盘这具身体之后,随着境界的提升,情况有所好转。但,这一次的变化的确很大,皱纹一丝不见,皮肤光滑而又红润,看起来就像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般,焕发看青春的活力。“哈哈哈,老爷这次是真的返老还童了。”周羽开心地将铜镜递给秋香。不难猜,一定是境界发生一次跨跃的原因,说不定寿缘也有所增长。毕竟秀才与举人看似只相差一级,但这一级的跨度着实相当大。按照正常的录取比例,乡试中举的机率大约为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平均一百个秀才只有其中一个幸运儿有机会晋升为举人。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竞争有多残酷。周羽的变化也引得一众下人纷纷惊叹,都说老爷这是越活越年轻了。吃完早饭来到学馆,不出意料,一众学生也纷纷投以惊讶的目光。周羽当然不会去解释什么,开始如常上课:“今天,给大家重点讲解一下断句之法……”这也是周羽发现不少学生断句大有问题,所以专程抽时间讲解。在他的前世,不少人以为古人没有标点的概念,其实是大错特错。固然,古文有一定的断句之法,但官文正式行文都是有标点的,只是没有固定格式罢了。比如用点、圈、横线之类断句。包括一些大作坊印制的书籍,也不会密密麻麻一大篇,都会采用特定的符号断句。只不过当时的书太贵了,令得不少小作坊大量印刷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以谋取暴利。这类书几乎是没有断句的,而且在民间流传甚广……毕竟相对便宜。因此,流传到后世的所谓古籍大多就是这类小作坊印的,导致很多人以为古书就是这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官府公文或是军队的情报,如若不断句,便有可能导致误断原文的意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还有,大臣呈给皇帝的奏折,要是不断句,难不成还要让皇帝费心思去断句?恐怕直接就扔到一边懒的看了。包括参加科取考试也是一样。短文且不说,长文密密麻麻写一大篇,不同的阅卷官或许就会断出几种不同的行文内容。因此,周羽对此也十分重视,专程抽一堂课的时间来给一众学生讲解断句的重要性。而且还教了学生三种基本的断句标点:也就是最常用的逗号、句号、冒号,双引号。在当下里的大环境之下,这四个标点加上语气助词,基本上也够用了,至少比点个墨点断句好的多。当天下午散学时,以朱尔旦为首的几个学生一起起哄,说要邀请三位先生晚上一起饮酒。盛情难却,周羽便与林兴德、乔生一起随同几个学生来到了怡春院。怡春院乃是一处庭院式的勾栏场所。在这里,可以喝酒、听曲、赏舞,当然也可以留宿。怡春院的姑娘大多数是有才艺的,比如周羽上次见过的那个唤作小婉的姑娘,便擅长吹箫。一见周羽到来,老妈子那叫一个热情……毕竟周羽身份不同,也算得上是怡春院的常客,自然要以贵宾的规格接待。很快,院子里摆好了酒菜,包括小宛在内的几个姑娘也翩然而来。她们到此除了献艺之外,还要坐到一起陪着喝酒,行酒令,甚至是吟诗、对对子等等以助雅兴。这便是花式喝酒法,简称花酒。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喝花酒乃是一种最为盛行的娱乐方式,也是一种生活的雅致。当然,前提是得有那个消费能力。不少书生穷得连三餐都成问题,哪有闲钱与精力喝花酒?想想就好。也或者可以去荒郊野岭找间破茅屋,点上油灯,然后静静地躺下来……说不定睡梦中会有奇遇发生。几个姑娘纷纷献艺,赋诗、唱曲、跳舞、弹琴、吹箫……随后又陪着行酒令、对诗、聊天,气氛一派欢乐。小宛趁着酒兴,依在周羽怀中撒娇:“奴家听说周老爷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既然今晚大家都这么高兴,周老爷何不赋诗一首以助酒兴?”“对对对,先生,来一首!”几个学生纷纷附和。几个姑娘也不约而同围到周羽身边晃着身子撒娇。“周老爷,好不好嘛……”“周老爷,来嘛……”“奴家想听周老爷吟诗……”“哈哈哈……”盛情难却,周羽大笑着站起身来,眼光瞟向几个姑娘,一边踱步一边吟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岷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乃苏轼之传世名诗,只不过周羽将庐山改成了位于郭北县近郊的岷山。当前世界历史上虽有苏轼这个人,但留传下来的诗句极少,这就给了周羽很大的发挥空间。“好!”“好诗!”几个学生忍不住大声抚掌呼妙。其中一个姑娘却一脸羞红,跺着脚娇嗔道:“不来了,周老爷趁机取笑人家……”这时,乔生举着酒杯走了过来,一脸钦佩道:“先生果然好诗才,不才敬先生一杯。”“哈哈哈,过誉过誉……”周羽爽朗地笑着,并上前举起了酒杯。“先生,不如趁酒兴再吟一首如何?”朱尔旦又开始起哄。“对对对,先生再吟一首!”“周老爷,再吟一首……”几个姑娘也跟着起哄。“好!”此时,周羽也喝的有三分醉意了,一时豪情大发,下意识抬眼看了看天空……天空一片灰暗,无星也无月。于是心念一动,举起酒杯吟了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