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国公夫人日常> 第18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8节(1 / 1)

此次李浩淼之所以能塞陶成塞的那么顺手,也是因为贵妃想要找个自己人督办平宁嫁妆的缘故。内务府的大臣们也是知道此点,才会一点意见都没有的接受了陶成。魏四娘的婆母知道儿子被调到内务府去了之后,喜的跟什么似的。魏四娘过来跟魏若说话时还说,她婆母还特地在庙里给安国公府点了海灯,说是希望佛祖保佑安国公府阖家健康。魏若听到魏四娘如此说后,忍不住扶额。她对魏四娘道:“你很该拦住老人家才是。”魏四娘闻言就笑道:“五妹就受了我婆母的这份心意吧。这些年因为你们的看顾,家里的日子也渐渐的好了起来。婆母总觉得对你们无以为报,若是不让她去庙里点几盏海灯,她只怕夜里都睡不着觉了。”魏若和魏三娘闻言就笑了起来。魏三娘边笑边趁机打量魏四娘。凭心而论,魏四娘现在的神色同前几年完全不一样了。或许是日子过的顺心了些的缘故,她的眉间已没了以往那般局促的神色,取而代之的是平稳和笃定。也因为这分笃定,她现在和人说话比以往更加落落大方了,也会同人说几句玩笑话了。看到这样的魏四娘,魏三娘忍不住笑了起来。“前儿个我们家大哥儿订亲,你婆母还来和我夸你,说你不仅对她孝顺,对下面的弟妹也好,说你小姑子出嫁时,你夫婿陪了许多的嫁妆给她。若是换做旁的厉害的妇人,早就闹了起来,可你一句话都没说。”魏三娘笑着对魏四娘道。魏四娘闻言就笑道:“夫君同我说,我公公去的早,他这做哥哥的自然要担起哥哥的责任,况且我小姑子她们终究是女子,也不能出去挣钱,她们手上多些嫁妆,到了夫家也有底气。至于那些陪出去的家财我们再挣回来便是了。”“妹夫倒是有情有义。”魏若闻言赞叹似的对魏四娘道。这几年她也算是经了一些事了,看多了那些为了钱财放任妻子伤害自家亲兄弟或是亲姐妹的男子后,她就觉得陶成这个人真的很不错。魏四娘闻言就笑道:“是呀,我觉得他这样总比那薄情寡义的人要好。”说到此,魏四娘的眼中闪过了一丝阴霾。魏若和魏三娘知道她是想起了自己的兄弟。魏若就问道:“那高氏现在还是不甚和婶婶说话吗?”魏四娘点了点头道:“是的,我娘现在也随他们去了,只怪自己当初没教好儿子。”魏三娘和魏若闻言沉默。这种话,魏四娘能说,她们却说不得。魏四娘不欲见气氛因为自家的事沉凝起来,就笑着道:“不提我家的事了,反正我娘也不指着他们过活,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魏三娘和魏若见她不想提起此事,便也说起了别的事情。魏若就和魏三娘说起了她未来的儿媳,康氏。“公爷的表妹嫁到了陈家,陈家和康家好似有亲。她听说你们家和康家订亲后,还回来跟我说,康氏自小见贞静娴雅,待人也和气,见过她的亲戚们就没有不夸她的。”魏若笑着对魏三娘道。康氏将是魏三娘的长媳,魏三娘自然对她很感兴趣。因此哪怕已经从媒人那里听了康氏的许多话,也亲眼见过康氏。魏三娘仍然听的津津有味。魏若见状便又说了一些康氏的事情。姐妹几人谈笑了半下午,心情倒也舒畅。等魏三娘和魏四娘走后,魏若的嘴角还是扬起的。秋云见状一边为魏若沏茶,一边笑着调侃她:“夫人以前是最不喜欢和人闲话家常的了,怎么这两年越发的喜欢和姑奶奶们谈天说笑了。”魏若闻言也笑道:“前些年的时候,各项事情太多,我又刚嫁进公府,万事都没熟悉,便把心思都放在了管家和孩子们身上,哪里有闲心和旁人说笑。倒是这一两年,除了孩子们的事外,倒也没甚操心的事,反而觉得白日里有些无聊了。”“可见咱们公爷对夫人很好。”兰儿见魏若有心情和她们闲话,就也过来凑趣道:“家里的那些奴仆们看老太君和老夫人信重您,公爷待您又好,自然不敢随意弄鬼,咱们理起事来也觉得轻松。”“是呀。”秋云闻言也笑道:“前儿个姜嬷嬷也和奴婢说,公爷刚回来的那一年她还觉得每日的事情都做不完。自从公爷成日待在家里后,那些奴仆们做事比从前更认真了。她以前晚饭后都还要理事,现在刚到黄昏,都无事可理了。姜嬷嬷还问奴婢,我们这些年轻小姑娘现在都在做什么事情消遣,她打算也跟着我们一起消遣消遣时光。”魏若闻言就笑了起来道:“那你们就告诉她现在外面的一些时兴玩法,可怜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对了,说起这个,我倒是想问一问你们。你们平日里和姜嬷嬷交往,看她可有特别喜欢某个小丫鬟吗?”秋云和兰儿常在魏若身边服侍,自也是知道魏若答应要帮姜嬷嬷收养一个孩子的事情的。秋云想了想道:“奴婢日常常和姜嬷嬷闲话,倒是有些知道她的想法。她这几年好像并不打算收养小丫鬟,说是等过几年年纪大一些,春兰姐姐也顶上来之后,再谈收养的事情。”魏若想了想,觉得姜嬷嬷现在年龄还不算大,纵是再多几年也还等得起。况且春兰年底才会进府理事,她要想独当一面,至少要经过三到五年年的历练。这几年,她这里确实还需要姜嬷嬷全力协助。这么一想,魏若就不再提起帮姜嬷嬷□□的事情,但她也让秋云和兰儿多看看这府里的小丫鬟,若是有好的的话,就先记上。这些不过是些顺手的事,秋云和兰儿自是笑眯眯的应了。晚间,李浩淼从前院回来后,魏若想起白日里秋云和兰儿说过的话,对他的态度倒更柔和了一些。李浩淼见状先是抬头看了看天,随后又问恒哥儿:“今儿个没变天吧?”“没有呀。”恒哥儿不知道父亲为何会有此一问,一头雾水的道。毅哥儿和润姐儿等人也一头雾水的看着李浩淼。李浩淼却只是笑看了魏若一眼,便不再说话了。孩子们又都看向魏若。魏若自是明白李浩淼在调侃她。她不好跟孩子们解释,就打着哈哈对他们道:“你们爹可能是想让你们猜个谜语?”“猜谜语?”润姐儿和橙姐儿近日和先生学到了这个,正是对猜谜语感兴趣的时侯。听到魏若如此说,两个孩子就歪着头问父亲:“可这谜题也太古怪了一些。”李浩淼看着偏头疑惑看着他的孩子们,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些什么。魏若捂嘴偷笑。启和二十三年的五月,就在如此快乐的气氛中过去了。第102章自打进了六月, 老太君就会时不时的把二老夫人和三老夫人一起叫过来问一问八爷和九爷的婚事。一开始老太君还打算亲自过问八爷的婚事,但她到底年老了,不好总出门, 最后便议定由二老夫人出门走动相看,最后再由老太君来把关。二老夫人看了几户人家都觉得不满意。有那门第高的,她嫌人家姑娘性子骄纵了些。那门第不高,性格好的姑娘, 她又嫌人家父兄名声不显。那等门第不错, 长的也好, 性格也好的姑娘,她又嫌人家妆匣太薄。起初,还有不少人看在安国公府的面子上愿意给八爷说媒, 但二老夫人挑剔的名声传出去后, 过来给八爷说媒的人就说了许多。倒是九爷的婚事进展很顺利,三老夫人最终看中的是四姑母的夫婿,四姑丈的外甥女—由姐儿。由姐儿的母亲胡氏是四姑丈的亲妹妹, 她嫁到京城靳家后生了一子一女。后来由于她夫婿变心, 胡氏便和他和离, 带着儿女回到了娘家居住。她和她的孩子性情都较为温顺, 因此倒和四姑母相处的不错。此次三老夫人想为九爷相看婚事,无论是她还是四姑母都没想道要把由姐儿说给九爷的。是三老爷去胡家做客时,在前院看到了由姐儿的弟弟峰哥儿。他觉得峰哥儿的学问很好, 在前院和他聊了两句后,听他说起他还有个姐姐。三老爷就动了要和他家结亲的心思。他回来时就和三老夫人说了一下此事。三老夫人是知道胡氏的情况的, 她初听时就有些不愿意, 说胡氏是和离过的女子。三老爷自幼跟在老太君身边长大, 对这些妇人间的刻板观念向来是嗤之以鼻的。他就说三老夫人:“和离的人家里也有好人, 不和离的人家里也有坏人。你怎么也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别人了。”三老夫人见他曲解她的意思,忙解释道:“倒也不是说我带着偏心看人。只是大家总说这样和离过的人家出来的孩子都有些古怪,我担心的是这姑娘的性子不好。”三老爷想了想道:“我瞧着峰哥儿那个孩子性情聪颖,说话行事都很不错。将来必有一番成就。我们还在时,咱们还能依附着公府过活,可一旦我们走了,老六和老九他们和公府的关系就又远了一层了。咱们总得为他们找个依仗才行。”“可就算找依仗也不用找个十几岁的孩子吧。”三老夫人迟疑的问道。三老爷闻言就对她道:“你懂什么。咱们现在还年轻力壮的,估摸着还能再撑个二十多年,等到了那个时候峰哥儿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咱们的孙子也是正需要帮助的时候。那时不就指望上他了吗?”三老夫人听到三老爷如此说,果然有些动摇。三老爷继续道:“我也想了一下,你看的那些人家虽好,可是他们到底有自己的家族,到时绝不会全心来帮咱们的孙子。可峰哥儿就不一样了,她母亲已经和父亲和离,他父族的人又不甚管他,全赖四妹妹的公公和我们四妹夫一心扶持,他和他母亲方才能有安生日子过。将来他不必会偏心父族。这是其一。其二则是,我们和四妹妹本就是姻亲,若是说了四妹夫的外甥女,那就是亲上加亲了。两家定了亲事后,我们就能名正言顺的帮助峰哥儿了,这样自小的恩情最是让人铭记。等峰哥儿长大后,想起咱们对他们恩情,自也会全心全意的帮助咱们的孙子。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三老爷越说越觉得这门亲事很好。三老夫人也被他说动了心肠。她琢磨了一下,觉得三老爷说的很有道理。三老爷想给老九说的这门亲事,虽然名声不显,但却很是实惠。他们公府的门第已经极高了,就算从他们这样的世家贵族中再说一个旁枝所出的女儿,也不过是旁枝与旁枝之间的联姻罢了。那些旁支也多是依附着嫡脉过日子的人,正经有本事的人没几个。将来说不得还要让她们老九去为岳丈家奔走。可要是说了由姐儿就不一样了,峰哥儿现在虽然看着不显,可等他取中进士后做官了,所能带给老九的好处,可比那些旁支多多了。三老爷和三老夫人私下嘀咕了半天,觉得这门亲事着实不错。第二日,三老夫人就来找老太君说了此事。老太君听说她想聘四姑丈的外甥女为媳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她稍一思考就明白了三老爷夫妇想为九爷说这门亲事的用意。“你们很好。”老太君眼含欣慰的对三老夫人道:“老六和老九他们由你和你夫婿看着,我也能放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