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举荐官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举荐官员(1 / 1)

周术还未到豫州老家,陈霄封侯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陈家村。镇长亲自来了陈家村,同新任村长陈曲说了许久的话,这才笑眯眯的离开。陈曲看着桌上的礼品,感叹着:“咱们陈家村出了一个侯爷了!”外面的村民也从镇长的小厮口中得知了此事,一个个的皆是震惊无比,好家伙,他们陈家村当真是祖宗显灵了。“村长,陈霄当真成了侯爷?”外面有人不相信又问了一次。陈曲出了大门,点头道:“镇长的话岂是假的。”听到村长这么说,村民们也不得不信了,一个个的口中呢喃着:“祖宗显灵啊!”有个机灵的读书人赶忙来到陈曲身旁道:“村长,族叔如今封了侯,定是要安排人回来祭祖的,咱们是不是先准备着。”陈曲赞赏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你说的不错,这天大的喜事,你族叔定是要让人回来祭拜祖先的。”他又对着所有村民道:“大家伙都听着,如今咱们陈家村可同从前不一般了,咱们这也是出了侯爷的人。”“以后做事,说话皆要小心,不能给侯爷丢了面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前的老村长天天在众人的耳畔唠叨着,大家伙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随即就有人带头道:“村长放心,咱们定不会给霄哥儿丢了面子。”村长看去,此人是村里年纪比较大的一位老人,陈霄来了也得规规矩矩的喊一声叔。村长点头道:“不错,大家都要同叔一样。”“估摸着,定州就会派人回来了,明天各家出一个壮力,去把祠堂都仔细的打扫一番,另外后山祖坟那里,也给我仔细的修缮一下。”众人听完,皆是点头同意。“知道了,村长。”定州,陈霄一下子成了新出炉的平远侯,陈家的门庭瞬间也增高了不少。大清早的,周松笑眯眯的让人将新做好的平原侯府的牌匾挂在了大门口。来往的百姓见到皆是恭敬的很。如今的陈大人当真是附近几个小岛的土皇帝了。京城吏部。右侍郎捧着文书迈步进了正屋,对着上方的吏部尚书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大人,审批。”吏部尚书点了点头,示意他放上来。右侍郎见吏部尚书的脸色不好,又想起暹罗官员的事,倒是有些不敢说了。许久,吏部尚书见他这副支支吾吾的样子,抬头问道:“还有何事?”右侍郎说道:“大人,这暹罗官员的名字,下官不知该报哪些人?”如今朝中的两派争斗愈发明显,吏部却是一直高坐于上,从不掺和,可是前些日子,齐王在殿上帮吏部尚书说了话,倒是让人有些猜不透了。齐王如同同清远侯府联姻,身后又有东昌伯府,江南首富等门庭做后台,太子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桃李满天下的柳太傅替他出谋划策,二人旗鼓相当,导致朝中众人皆是小心行事,生怕得罪了谁,免得将来继位了自家落不得好。吏部尚书放下了手中的笔,眉头蹙起,此事,着实让人心烦。齐王这些日子,隔三差五的示好,意思毫不掩饰。六部之中,兵部尚书同镇国公交好,镇国公府同靖国公府相交多年,故此,定是太子的拥护者。至于户部尚书那个老油条,如今一心管着户部,这二位皇子要银子做事,他两不得罪,全部都批,哪里还有以前那个吝啬鬼的样子。礼部和工部向来无人问津。如今众人的眼睛都盯在了吏部和刑部身上。前刑部尚书因为安远侯府的事情,最后的下场众人犹记于心,皇上也是如此,故此任命的新任刑部尚书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上任不过几年的时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偏偏皇上还喜欢他这样的。想到此,吏部尚书忽然觉得六部已经差不多被霍霍完了。“近几月,朝中的局势越发的紧张了!”右侍郎听到吏部尚书这般说,心道:“可不是,您赶紧想个办法下定论吧!”半晌,他道:“今年回京述职的有几人?”右侍郎想了片刻,规规矩矩的说了出来。“共六人!”他又道:“大人,那暹罗何等地方,虽然天高皇帝远,可是那吕宋同高丽的下场,大家都记得啊!”“那些刚做官的读书人哪里有魄力管住那地方。”刑部尚书沉思道:“你的意思我自然明白。”“前往暹罗的官员自然不能是这些幼鸟的,我得好好选选。”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右侍郎回头看去,见是府内的官员,他问:“何事,没见到我和尚书大人在商议要事吗!”官员赶忙将手中的文书呈上,说道:“大人,齐王殿下派人送来了文书!”二人闻言一愣!齐王如今在翰林院替皇上处理事务,手都伸到吏部来了?吏部尚书面色一沉说道:“拿来。”官员闻言,哎了一声,恭敬的将文书递了上去,随后赶忙离开了。吏部尚书打开文书,看了许久,随后递给右侍郎。“你来看看!”右侍郎接了过来,一目十分,说道:“这,这...”如今京城的那些勋贵门庭大都是指着齐王,他们也知道,只是未曾想他的胆子这么大。“齐王殿下的胆子也太大了吧,竟然就这般举荐自己的表哥去就任知州。”吏部尚书道:“勋贵人家的子孙有这个权利。”“他那表哥,平平无奇,读了几年书,若不是伯府出身,花了银子捐了官,否则怕是连个举人都考不上!”吏部尚书道:“你又能如何?”右侍郎一噎,面色尴尬。“太子没动作,齐王倒是来了!”吏部尚书呢喃着。“齐王咱们是得罪不了的,他的面子自然要给的,只是知州怕是做不了了。”右侍郎一愣,“大人的意思是通判?”刑部尚书点头,今日若是不给这个面子,万一将来齐王上位,还不得秋后算账。他摸了摸自己的脖颈,只觉得压力山大。“今年要外放出去的官员不少吧!”右侍郎点头,“是有不少,都是京官。”刑部尚书嗤笑一声,陈霄这平阳侯倒是让京城不少人做起了白日梦,都想出去做做土皇帝,挣功名了。“你把那些名册都拿来给我瞧瞧,本官今日要定下此事!”右侍郎闻言,面色一喜,利落的道:“大人,您等会,下官这就去取。”话落,他步伐利索的离开了。这说变就变的京城啊,京官都不吃香了。赵府。赵毅同杨氏坐在厅中喝着茶水,说道:“事情你同岳父说了吗?”杨氏懒洋洋的道:“都说了,父亲会想法子的。”赵毅点了点头,如今外放的消息一点都没有,京城这是非之地,不能再待了。他苦读多年这才中榜做官,万一因为站队错误失了命,可就真的对不起父母兄嫂了。“你这两日多往家里跑跑。”赵毅催促她。杨氏点头道:“我知道。”见她面色不是太好,赵毅沉思片刻道:“过些日子,我打算让爹娘和兄嫂回豫州老家居住。”杨氏闻言,面色一喜。赵毅的公婆兄嫂都是农户出身,如今虽然不住在一府,可是平日里还会来往,想到此,杨氏便是头疼的很,两边的规矩不同,每次她都落不了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