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新的朝会上,着人宣告所有大臣:王魁回奏愿意接受就任京兆知府,并亲赐三口铡刀和一柄尚方宝剑。这些大臣哪个不是老奸巨猾耳目众多,其实消息昨天就探查明白了,现在看皇帝不过是走个通知的过场,就等王魁走马上任了,宣告出了明旨谁还能冷静下来?贾大人先着急的奏道:“皇上怎么对王魁不加追责,还给他这样的特权,实在是弊大于利。请您三思收回成命。”庞大人也忍不住激动道:“臣忠言逆耳了,万一王魁恃宠而骄恐怕会做出倒行逆施离经叛道的事情。”皇帝很是睿智有自己的主意,此时威严的说道:“各位爱卿不必多言,况且圣旨已下绝不可能收回,退朝吧。”这事儿出了朝堂,更加夸大其词的传了出去,之后更是搞得整个儿京师都有些震动。贾驸马和马国舅还有秦大人一起打茶围时,纷纷表示不满。“听说这个王魁不过是一个普通知县,调任京城已经算是破格晋升了,怎么还给尚方宝剑,更离谱儿的是还效仿古贤御赐下了三口铡刀,这不是不让咱们京师的人好活了?”“谁说不是呢?像我这做驸马的后脖梗子都觉得发凉,太吓人了。”秦大人还假意认栽了:“谁让人家王魁能独得圣心呢!咱们还是缩着脖子乖乖听话的好。”马国舅这时一万个不服:“那怎么行,难道整个京师就任他摆布?给他如此多的权限,那京师的人哪里还有什么活路?我明天就前往宫中看姐姐顺便告状。”不仅是大臣们聚集着反对讨论王魁做京兆尹,他们的夫人女眷也都常在一起聚会,这天不谈雅集诗词,你一句我一语的说起王魁到京,开始担忧往后是非多。“听说了没有,那个叫王魁的知县升任知府后,接下来一定会搅得上下不得安宁,还有听说他平时比包公还要严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要充军发配。”“我也听说了那三把铡刀很是威风凛凛,不知道谁家人会不小心落入他手里。”“哎,总之大家以后都得小心点儿,别落人把柄才好。”“水至清则无鱼,希望那个王魁不会过于苛刻,不然谁家也会被袭扰到。”庞大人,贾大人还和一些王爷郡公们密谈着什么。“这事儿绝不可行,我们还是再找机会和皇上谏言,直到收回成命。”“咱们拼着被皇上责罚,也不能让王魁嚣张到到处找我们的麻烦。”第二天那些反对的人展开车轮战,三番五次的分批谏言,但皇帝一言九鼎哪能听得进去这些说辞,干脆直接告诉这些闹事的人。“你们谁要再闹事儿,谁就替王魁去当个知县,永远不要回京。”“臣知罪这就离开大殿回家去,不打扰您处理其他事情了。”“臣老眼昏花,就不再参与讨论王魁的事情了。”“臣也告退已无话可说,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可把这些养尊处优的人吓得不轻,谁也不敢再多说话。王魁一路走来乡亲们依依不舍,纷纷夹道儿欢送忍不住跟了一路。一个大娘拿了一篮子鸡蛋非要送给他:“大人我们舍不得你走,您别走了多好,以后这里的人有冤情找谁去呢?这鸡蛋您收着路上吃。”“大娘谢谢您鸡蛋我收两个其余的您拿回去吧,还有您放心过不了几天,还会有清廉为民的好官来这里。”又一个大叔也拿着一筐萝卜:“王大人谢谢您为我申冤,我们一家人来送您到萝卜路上吃。”“谢谢,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只要几个萝卜您回去吧。”“午望您一路保重,但愿有缘咱们再见。”“我相信会有缘的,父老乡亲谢谢你们了,大家都回去吧!”“这是我们一起做的万民伞,希望您能收下。”“谢谢这万民伞我一定会收下,谢谢大家都回去吧。”刘公公看他很得民心,就知道皇上提拔的对。”皇上这边自然给足了面子,一路知府仪仗鸣锣开道,这天下午晚些,他已奉召到京进城准备担任知府。王魁一进知府衙门,就看到三口崭新锋利的铡刀,刘公公开始介绍三个铡刀。“一个狗头代表平民一个,虎头代表普通官员,另一个龙头的则是留给皇亲国戚的。”“知道了谢谢刘公公指点,既然我已到京您可以放心复命了。”刘公公笑着离开京都府衙后,王魁则开始和知府衙役们认识。“各位我是王魁新任的知府,大家以后一起做事就要共同进退了,在这里先谢谢大家了。”“学生是上官羽这里的师爷,还望大人多指教。”“上官先生一看就气度不凡,快请坐下说。”“不敢当,属下是这里的捕头许普,见过知府大人。”“许捕头好气魄,快免礼坐吧,有时间给我讲讲府衙趣事儿。”“属下叫贺来,做班头衙役的,有什么事情您尽管吩咐。”“属下是焦林班头衙役,大人需要我做什么只管示下。”“好,大家都是自己人不用拘谨客气了。”王魁暂时熟悉了府衙人员,才回到后堂休息,第二天还要以最好的状态面见皇帝,更要看到那些对自己咬牙切齿的政敌。朝会上大家表面功夫不错,在皇帝的维护下,除了范宰相和苏大人外,政敌们还都纷纷表示祝贺。庞大人笑面虎似的:“恭喜王大人回京做了京兆尹,这真是官运亨通啊!”“谢谢您过奖了,大家都是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国富民强。”秦大人更是拱手笑道:“王大人面子真大,皇上这样重视您可别辜负了圣上好意。”“王魁自然会铭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为国为民付出一切。”“好了,王爱卿周车劳累还是先回去养精蓄锐,才会有心力做事,先退朝吧!”“王魁谢主隆恩,有您这样的明主臣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魁平身朕心甚慰,不要你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