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节(1 / 1)

她不自觉地转过头去看向他时,张辽的眼睛也转过来了。黑漆漆的夜里,黑白分明的两只眼睛闪着光,吓了她一跳!“贤弟果然也没睡!”他的声音里一点倦意都没有,兴致还挺高,“良夜难得,不如长谈以敍意,贤弟意下如何?”……不如何,她困,想睡觉。她觉得张辽要真是心怀不轨的话也省事了,直接给他丢出去拉倒。但他一点也没有动手动脚的倾向,就是躺在那里兴致勃勃嘀嘀咕咕,这特么就很可恨了。“贤弟祖籍何处?”“没祖籍,”她嘟囔一句,“流民。”……张辽沉默一会儿。“自小如此?”“嗯嗯嗯,自小如此。”“贤弟欺我。”“……………………”“以兄观之,贤弟不似出身微寒之人。”“……为何?”“驻守雁门时,我常与布衣相交,但凡出身寒微者,多半看重金帛财物,此非人品低贱,而是他自幼便困于衣食之苦,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试想潦倒之人,饥无饭吃,寒无衣穿,怎能恪守品行?”“我也是啊……”“来长安这一路上,人皆困苦,唯贤弟轻财重义,与别不同。”张辽很肯定地说,“贤弟绝非寒门子,不过隐姓埋名尔。”……他在脑补些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啊。喝过酒的脑子越来越不清醒,她的被子是新买的,下雪之前又特意晒过,里面装了条毛毯,暖暖和和,盖起来…………她就这么一条被,还得跟张辽合着盖,真是【哗——】了狗了。这样纠结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很久,张辽还在企图同她聊天,她已经没抗住睡意,翻了个身陷入沉睡之中。留下张辽一个人,沉默地在黑夜里盯着共枕的那位朋友。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忠臣。大道已废,乱世已至,百姓流离颠沛,才会显现出仁义之士。陆悬鱼便是如此令他知悉的。此时并州兵马即将开拔至雒阳,关东联军割据之势渐成,无论谁胜谁负,汉家江山恐怕危矣。若当真有那一日,他们这些并州将领也不得不考虑出路才是。这些纷乱思虑在头脑里窜来窜去的时候,他又看了已经睡熟的那个少年。……这人颇喜欢照顾街坊邻居,尤其是失了丈夫的寡妇,但为何却说自己喜欢美少年呢?……他又不姓刘。咸鱼是被隔壁的声音吵醒的。人是十分坚强的种族。不管经历了多少苦痛和告别,都会从悲伤中走出,坚定地、勇敢地……天啊,孔乙己已经不在了,为什么蕃氏还会爆炸呢?三郎挺乖的骂他作甚?她从床上坐起来,挠挠头,头皮突然炸了一下!身旁还躺着个男人!虽然立刻想起来这是昨晚借宿的张辽,但感觉还是很不对劲啊!还好张辽还在酣睡未醒。她蹑手蹑脚的爬出被窝,被冷气逼得打了个激灵。拨拨火炭,拿起一只陶杯,倒扣在墙上,专心致志地听一听隔壁到底在吵啥。耳朵刚贴上,蕃氏的哭骂声便传过来了。“你这不知廉耻的逆子!”……………………至于吗?然后三郎的声音传进了陶杯里,十分惊慌,“母亲!不是你想的那样——!”“人都在这里!你仍要狡辩!”“母亲!儿子可以解释的!儿子当真不是无耻之徒!”她听得满头雾水,正在思考该不该去隔壁劝架时,身后忽然传来了一声咳嗽。榻上的张辽已经坐起来了,正神情复杂地盯着她看。“……那孩子身体弱,”她收回了陶杯,有点尴尬地说,“我怕他阿母气急攻心,打坏了他。”“若如此,贤弟何不现在便去呢?”“……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好像他家里藏了什么人,贸贸然拜访,多尴尬啊。”只穿着中衣,裹着被子的张辽在揉眼睛,这个画面看得她有点不自在。要是谁现在登门拜访,那也是很尴尬的,她想,但她确实是清白的。她很快就不必犹豫要不要登门拜访这件事了,因为陆陆续续有晨起打水的街坊围在蕃氏家门口,虽说暂时没人好意思敲她家的门,但是有人敲到陆悬鱼这里来了。……等她开门时,还往里探了探头。“陆郎君这也有客?”……她僵硬地转过头,隔着一层窗绢,张辽在那里穿衣服的身影清晰可见。“把这个忘了吧。”她说。“……啊?”“没事,我是说那是军营中的好友,昨夜过来同我喝酒。”她板着脸说,“李二哥,你究竟有何事?”“三郎身子骨弱啊,这天气跪在院子里怎么成,”李二的脖子终于抻了回来,“你不能去劝劝陈家嫂子?”她听得更迷惑了,“究竟何事?”“其实也是这孩子行事确有不当……”这几天不停地在下雪,家家户户都要多烧些木柴火炭,因此三郎昨日也出城去捡柴了。然后他柴没捡回来,捡回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城外至今仍然有许多流民滞留,一场雪过去,便僵了一批,这也并非什么新鲜事。那女孩儿的母亲见到三郎是自城内而出的,便求他带走自家女儿,为妻为妾、为奴为婢都不要紧,只要让她进城有屋住有饭吃便好,留她一条活路便比什么都强。也不知道三郎是情窦初开还是恻隐之心,总之是把这小姑娘带回家中,却又不敢同母亲讲,蕃氏操劳整日,疲惫不堪,整治过饭食后便睡下了,至于睡着之后,她儿子从院外将小姑娘接回家中的事,一概不知。但这事儿怎么可能瞒得住人呢?今早蕃氏一起床,看到这小姑娘,立刻就气炸了。她听得正发蒙时,那边蕃氏的嗓门更高了。“你立刻将她送回去!”“阿母,儿子既应了她家人,便该照顾好她……”“你照顾她?你拿什么照顾?我每日操劳供你吃喝,家中不过勉强温饱,你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书生要拿什么照顾她?你是要气死我吗?!”……十三岁的陈三郎捡回来个十一二岁的小萝莉,这个事听起来确实有点麻烦。她扒着墙往那边儿看了看,三郎当真直挺挺跪在门口,那个瘦弱的身板看着都让人于心不忍,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给他妈磕了个头。“阿母,孩儿可以出城捡柴卖钱,也能替人抄书换些柴米,”他满眼哀求,“求你留下阿浣吧。”……早恋真是危害不小啊。第45章不管三郎是出于恻隐之心,还是熊孩子想早恋,靠他自己都养不活那个小萝莉。出了这条街,长安城时刻处在人口濒临爆炸的状态,许多城外棚户区的流民竭尽所能想要活下来,哪怕为奴为婢,为牛为马,只要能喝上一碗稀粥,再寻一个睡觉的位置,便是天大的幸事,据说最抢手的莫过于牛棚猪圈,因为牲口是有温度的,凑在一起大可以安心睡觉,暖烘烘地不必怕冻死。这样的情况下,柴米价格节节攀升,捡柴便成了碰运气的活计,替人抄书也有许多人抢着来,不要钱,管饭就行,再给两升米就感激涕零,从早抄到晚,抄瞎了眼睛也是心甘情愿的。考虑到丁原留下的这支并州兵马也将离开,那些围在军营周围,每日忙碌洗衣缝补甚至卖身的女人们如何度过这个寒冬,也成了无比残酷的挑战。因此三郎怎么可能寻到那些活做呢?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门路。张辽更衣完毕也出了屋子,走过来跟着一起看热闹,突然就开口了。“明日大军便将拔寨启程,吕将军府上的杂役亦将带走一批,缺几个人手亦未可知。”除了作战部队之外,这些军队还会根据需要带走一批工匠、杂役、民夫,军纪不怎么好的还会带些妇人,不过她觉得吕布府上那个情况来看,他出门打仗肯定不想带老婆。……跑题了。“将军是说,我可以带三郎去都亭侯府碰碰运气?”“或许只有短工可做,不过战事骤起,短则数月,长则逾年,若那孩子吃得住苦头,这几月间的补贴家用应当无虞。”“那真是太好了,”她赞许了一声,“说不定吕将军一年都不回来呢!”……她好像说错话了。张辽淡淡地瞥了她一眼。“若是战事顺利,”她立刻描补了两句,“大军催破关东,讨逆除奸,至少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平定整个天下吧?”……那怎么可能呢,吕布要是自己就平定天下了还有《三国演义》什么事儿。但张辽还是笑眯眯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借贤弟吉言,若能平定关东,兄一定记得从俘虏之中,择一二年少而有美姿颜者,带与你看,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