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0节(1 / 1)

同时,本地一些人,也会过来挑一些滋补药材,回去煲汤。珍草堂批发零售都做,价格公道合理。别管你是买几十斤、几百斤,还是几两几钱,店员都笑呵呵的接待,服务态度也非常棒。所以名气很快就打开了。还有那些老客户,见苏安瑛在这边开了店面,也都过来捧捧场,跟苏安瑛定了不少货。羊城珍草堂顺利开业,给苏安瑛等人极大信心。正好首都那边的一处铺子到期,直接收回来重新收拾了,准备过一阵子开业。沪市那边也买下了一处铺面,只等重新装修好了,就备货开张。三处铺子,需要的货自然不少,而需求量更大的,是保健品厂。宝安那头的保健品厂已经差不多了,只要买了机器、招工培训,就可以投入生产。第七百五十九章 保健品厂关于保健品厂的定位,许世彦夫妻商议过,决定推出一两款主打产品,做重点推广。其他的产品也都做,尽量做到全面覆盖参业公司目前所有产品类型。要做到类似,但又不是完全相同,比如稍微改动一下配方、剂型等。在别人还没意识到可以跟风之前,抢先占领市场,把钱挣到手。等着其他人想起来跟风抄袭的时候,再推出升级版,让跟风的人永远撵不上。保健品厂成立初衷,就是尽量推广人参制品,打开国内销路。所以,厂子这边每一个产品里面,都是以人参为主要原料。可想而知,对人参的需求量肯定不小。三个店铺、一个保健品厂,再加上苏安瑛这几年积攒下的老客户订货,这个数量可就非常大了。九零年秋季,省、市相关部门制定了人参收购指导价格,也就是最低保护价。特等普通鲜参,每公斤二十二元,一等每公斤十七元,二等每公斤十三点五元,三等每公斤十元。二十支普通红参,一等的每公斤一百三十六元、二等的每公斤一百二十二元、三等的九十五元。三十二支普通红参,一等每公斤一百零五元、二等每公斤九十四元、三等每公斤七十三元。四十八支普通红参,一等每公斤八十三元、二等每公斤七十五元、三等每公斤五十八元。后面还有六十四支、八十支、小抄、红直须、红弯须、混须等品类的价格,依次递减。同等级边条参,一般可以达到普通参的两倍。当然,这只是指导价,市场价会有稍许上浮,但是也不多。照着现在的行情来说,一丈棒槌起二十六斤。如果大支头多点儿,条再好点儿,说不定能卖四五百块钱。要是赶上有水锈的,身条再差一些,一丈也就卖个两三百块钱。这点儿收益,跟八六八七相比,那简直是天差地别。甚至连去年的价格都比不上,简直便宜到家了。好多人都说,这还赶不上大萝卜了呢。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大宗人参还是依靠出口,国外客商死咬着压低价格,还不肯大量收购,光指着国内,能消化多少?参农眼见着赔钱,一个个心疼的直跳脚,可他们能怎么办?有几个敢说,货不卖了,留在家里放着?那得是底子非常厚,不指望这一两年棒槌卖钱过日子的。普通老百姓家里,真没几个这样的,都急着往外卖货。一家老小还等着吃喝,明年的参地还等着用钱呢,谁敢把货压在手里不卖?黄胜利、赵建设等公司几个股东家里的人参,全都加工各类产品送去各个店面出售,争取做到利益最大化。除此之外,苏安瑛安排了冯越、黄胜凯等人,在东岗参市上大量收购人参,干的、鲜的、各个等级都要。边条和优等的参,留着在店里出售,或者卖给订货的客户。次等的货,只是品相不够好,其实药效什么的不受太大影响。保健品厂留着用正好,可以降低成本。做生意就是如此,要做到物尽其用,才能做到利益最大,挣的更多。人参市场的行情依旧不好,不过有人大量收购,对参农来说,总归是多了些希望。好多人都在参市外头的收购点儿排队,等着往外卖货,尤其是本地人,甚至一大早就过去排队。很多外地参户得知有客商收购人参,干脆就住到旅店里,早早排队卖货。一些跟风栽棒槌的企事业单位,得知苏安瑛的公司大量收货,就托关系、挖门子,想要把单位经营的人参都卖出去。甚至有的人还异想天开,寻思着找到许世彦、周庆国、杨钧显几个,卖个面子,最好是价钱能高一点。许世彦跟苏安瑛早就想到这个了,所以提前就跟黄胜利等人言明,不管是哪个单位,也不管是找了谁的门路,都不好使。收购点儿只收零散参户的棒槌,每户每天最多收鲜参五百斤、干货二百斤。这年月,普通参户一年也就做货二三十丈,能做货五十丈的极少。就算按照一丈二十六七斤鲜参来算,多数也就是六七百斤不到一千斤鲜参,一两百斤干货。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多了能卖万把块,少了也就是几千块钱。“乡里乡亲的,压等级不要太狠,大家伙儿都不容易。咱们少挣个块八毛的不觉得咋地,在他们那儿多几百块钱,就能办不少事儿。”苏安瑛在外地,少不得隔三差五就往回打电话,叮嘱黄胜利、冯超等人,办事要活泛。“但是有一点记住了,不管那些单位找了谁,关系有多硬,你们都不许收。不是他们瞎搅和,人参行情不至于到现在这地步。他们都是公家的人,拿着公家的钱栽棒槌,就算是赔,也不是赔他们的钱。有今天这后果,都是他们自找的,自己想办法往外卖货去,我坚决不收他们的货。谁要是不听我的话,背地里搞小动作,那不好意思,公司容不下这样的人。咱们这些年的交情,也就到此为止了。”最恨人的就是这些单位,他们拿着公家的钱可劲儿往地里投,行情好的时候挣不老少,行情差的时候就赶紧往外甩包袱。原本今年的行情不至于这么低,就是这些人沉不住气,低价往外卖货。开春那段日子,好多单位都学着去羊城卖货,各家争相压价往外甩,把行情给搅合的越来越差。那段日子,苏安瑛被气的不行,如今她当然不肯收这些单位的货。有本事他们也去开店、办厂啊?没本事,那就随便,砸手里也是活该。羊城的店铺盈利不错,首都和沪市的铺子也收拾差不多了,即将开业,估计收益也不会太差。再加上老客户订货啥的,虽说行情还是不好,但公司前景不错。而且保健品厂还没开始呢,有许世彦和苏安瑛领头,大家都对保健品厂充满了信心。这种情况下,谁会傻乎乎为了不相干的人,耽误了自己挣钱?“苏总放心,我们都盯着呢,没人敢瞎胡闹。”别说苏安瑛恨那些人,黄胜利他们也恨啊。就因为他们,开春那些货,差点儿赔钱。现在找过来想要卖货?快一边儿去吧。首都和沪市那边的铺子都是现成的,只要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虽说比羊城那边的小,只做零售和小额批发,也是足够用了。羊城那边的店,交给了苏安芬负责,首都的铺子,则是交给了苏安珍和南振东夫妻。苏安珍在东岗的时候就帮着忙活山货庄,到羊城又跟着忙活店面开张的各项事务,也算是锻炼出来了。夫妻俩九月份从羊城到首都,一边收拾铺面,一边招店员培训。十一月八号,首都珍草堂开业。沪市那边,苏安瑛早早就把堂妹苏安玉安排过去负责。苏安玉比苏安花还小,今年才二十五。这丫头心气儿高,自打到了东岗参市,见识多了,就不想太早结婚。不管爹妈怎么催,她就是不想找对象。没办法了苏维诚两口子就找苏安瑛和许世彦,让他们帮忙,给苏安玉介绍个对象。苏安瑛知道堂妹的心思,也不好明着给介绍。生怕这丫头逆反心太重,不管介绍的好坏,她都肯见面相处。正好参业公司在沪市那边的门市部,也有了眉目,公司要从销售部选几个人过去。苏安瑛就跟许世彦提了句,让许世彦多安排几个年轻一点儿,家里条件还不错,没对象的小伙子,正好跟苏安玉一起出发去沪市。还别说,这一招果然有用,苏安玉还真是跟其中一个看对眼了。据说是俩人相处的不错,打算过年的时候回来订婚。沪市珍草堂,十一月十八号开业。与此同时,位于宝安的吉盛源保健品厂,也开工投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