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2节(1 / 1)

许世彦下了火车都没能回家,坐上参场的接站车,直奔单位。“老历回来了?正好,召集人手,咱赶紧把订单都核对了。看看目前有多少能发货的,再计算一下,今年秋天,咱们的鲜参缺口大概是多少。有没有必要从别的参场预订一部分鲜参。”光是这一季的春交会,就是两千万多美刀的订单,再加上老客户的单子,药厂等处预留。今年参场四万丈做货的参地,不知道能不能够用。“老戴,快跟我说说,跟县里谈的怎么样了?县里有啥条件不?”之前在羊城,戴春荣和韩立民每天都打电话向许世彦汇报情况。这几天许世彦往回走,没办法接电话了,不知道具体谈的结果,所以要问一下。“总经理,果然不出你所料。咱们一说要接下来泉阳的厂子,李书记就提条件。说是眼下不收咱钱,但是从明年开始,每年要交给县里一百万承包费用,时限是五年。而且原本厂子里的工人,咱们必须全都接收,待遇跟咱这边一样。”戴春荣拿出本子来,把双方谈判的内容,复述给许世彦听。“我们跟他们谈了这些日子,那边最后让步,每年五十万,五年期限。但是我觉得,还是高了。而且这样根本不划算,咱们属于是承包,那厂子和水源、地皮啥的,还是归县里所有。咱就等于是租了个地方干活,没意思。”戴春荣撇撇嘴,那些人这是逮着肥羊,想咬一口呢。“不光是这样,我猜县里还是不死心,打如意算盘呢。他们是打算让咱经营五年,等咱把厂子经营起来了,五年时间一到,他们还可以再接回去。有咱打下的底子,他们不用费劲,就能得一座金山了。”那头,韩立民人忍不住冷哼道。这是把他们都当成傻子,哄着玩儿呢。“我就说吧,老常根本搞不定姓李的。”许世彦对此毫不意外,他早就猜到结果了。“这事儿我来办,我先给管市长打个电话再说。”许世彦摆摆手,让戴春荣和韩立民协助历秉卓他们,先去把订单都拢出来。计算出各类原材料的用量,再盘点一下现在的库存。缺口是多少,抓紧时间补足,不能耽误了生产。这边,许世彦抓起电话,直接给管恩学打了过来。“领导,有事儿求你。泉阳那个厂子,我想接手,但是县里要的条件太高了,接不起。我想在靖宇那边办个场子,市里面能给什么样的支持力度?”管恩学一听就炸锅了,“啥玩意儿?李景昱又出幺蛾子?行了,这事儿不用你管,我给你办。”管恩学是跟着去春交会的,他比许世彦早往回走,但是火车慢,赶不上飞机快,所以他也是刚回来。家里这头啥情况他不太清楚,还以为真的像常宏发说那样,县里肯定顺顺利利就把厂子交给许世彦他们呢。没想到,李景昱又在中间出幺蛾子,管恩学这个气啊。于是直接挂了这边电话,然后打电话给李景昱,把李景昱给好一顿训。“冰山饮料厂今年接了多少外汇订单你知不知道?现在是许世彦和郭守业俩人打算联手把泉阳厂接过去,把订单分过去一部分。你痛痛快快把厂子交给他们,那厂子还归你们县里管,到时候不管是创汇额也好,利税也罢,都还是你们县的。你要是觉得这些不重要,那好,我立刻跟靖宇那头联系,人家要在那边建厂,你自己看着办吧。”气的管恩学说完话,根本不听电话那头如何解释,直接把电话挂断了。李景昱这头傻眼了,他提出哪些条件,也不过是想给县里多争取点儿,毕竟为了泉阳厂,县里也是付出了不少。那厂子连地皮加厂房设备啥的,咋地也得值三四百万呢。现在就要一年五十万,多么?不多啊。这还不行,难道真要白给不成?“老常啊,你看这事儿咋办?咱县里出了那么多钱,真要白给他们啊?”李景昱没辙了,只能找常宏发商议。“这事儿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在羊城那边,跟许总是打了包票的,说县里一定给最大的优惠。结果回来一听,你这算盘打的比谁都精,你还让我怎么说?我可没那个脸,再去找许总谈了,谁有能耐谁上吧。”常宏发一摊手,表示这事儿他也爱莫能助了。“别啊,老常,这事儿还得你出面。你去跟许总谈谈吧,条件由他提,咱这边全力配合,这总行了吧?”李景昱这回是真的麻爪儿了,这要是人家真去靖宇建厂,泉阳这边可真就完犊子了。县里砸进去那些,一分钱也回不来啊。“可别,你还是自己去谈吧,谈到什么程度,正好你自己把握。别人总不好做这个主的,毕竟咱县里搭了不少钱嘛。”常宏发这回也是彻底毛了,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猴。你有能耐,自己上吧,我可管不了。李景昱咋说,常宏发都不动弹,最终没办法,只能李景昱亲自给许世彦打电话。“许总,恭喜啊,这次你们参业公司又创汇破纪录了,听说省里还奖励了你一台车呢。”许世彦接起来电话,听着对面的动静,心里冷哼不已。这是让老管训了,又搬不动老常,所以亲自打电话来了?“哎呦,李书记客气,谢谢李书记关心。我这是从沈阳直接回来的,没去省里,还没见着车什么样儿呢。”扯呗,现在着急的是那边,又不是他许世彦。冰山饮料厂那头,接的单子虽然多,但厂子里本来就有一部分库存备货。签合同的时候多数都约定好了,分批供货,要是工人加班加点的干,紧紧手,这一批应该能完成。主要是秋交会他们还要去,就怕秋交会订单再多,那他们就忙不过来了。第六百八十章 拿下许世彦想要泉阳的那个厂子,主要是那边泉阳泉的品质和涌水量吸引人。至于说厂房、工人啥的,还在其次。在羊城这几天,许世彦接触了不少各地客商。其中有几位港商,有意向与许世彦合作大桶矿泉水生产销售。除了港商之外,东夷客商、南韩客商,都有这个意向。许世彦也觉得,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他们可以提前布局,先从出口开始,等以后国内兴起了,也可以抢占先机。但好矿泉水不止泉阳有,其他地方也有,真没必要死磕这一棵老歪脖子树。这边的优势就是,厂房设备现成,接手就能生产盈利。如果别处建厂的话,最快估计也得入冬前后,才能投产,有点儿耽误事。这也是许世彦还能耐心跟李景昱谈的原因,要不然,他早就打电话给邵勇了。“许总,那个我打电话过来,主要是跟你谈,泉阳厂子的事情。”李景昱一听,许世彦东拉西扯的就不主动提,他着急了,也顾不上那么多,只能先提起这话题来。“哦,厂子啊,那个,我在考虑呢。李书记你也知道,我在农大有几个不错的朋友,有一个现在是靖宇的书记了。靖宇那边水源也非常好,我们正商议着,想要去那边建厂。那边给的优惠力度特别大,一分钱不要,厂子落成以后,还五年免税呢。”这话,倒也不是许世彦忽悠人,前世真有这么回事。就是那个大自然的搬运工,原本是要在这边投资的。这边狮子大张口管人家要上百万,就没谈成。后来人家去了靖宇建厂,那边就是一分钱没要,各类税费一律减免,只要从当地招工就行。前世今生对比,许世彦就发现,县里的一些行事风格,真的是一脉相承。上辈子是不是李景昱不知道,但这见利咬三分的习惯,还真是都一个德行。相比之下,格局属实太小,也难怪这边一直都发展不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