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是三年的参土一起分下来,所以也得交三年的任务。每人每年八斤人参,连许成厚夫妻这总共是七口人的,那就是一百六十八斤棒槌。以后不再要村里的参土了,那就得正常往村里交统筹款相关费用,另外还有特产税。一般来说,交任务也是有规定的。一等的要多少,二等的要多少,有水锈的不要、有烂疤的不行。所以许世彦说,他这还没挑一挑交任务的棒槌呢。“咳,咱家这棒槌还用挑啊?要我说,还得把大个儿的往外甩呢。”周桂兰一听就笑了,白天她刷出来了一麻袋棒槌,里头大的不老少呢,看着可稀罕人了。“今天好些人都来咱家看咱的棒槌,谁见了都说好。”昨天在山上起参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看见了,知道许家今年棒槌挺好。那些三姑六婆好信儿的人,还能不来看热闹?这事儿,真的避免不了,周桂兰也不能插上大门谁都不让进,过日子可没有这么办事的。许世彦自然明白这些,也没说什么。“嗯,那就明天挑出来交任务的,媳妇你和咱爹一起去村里,把任务交了吧。交了省心,回来咱安安稳稳刷水子做货。”交了任务,到时候参茸公司会按照等级定价跟村里结算,村里扣去各种费用后,会把剩余的钱再发给农户。当然,交任务的棒槌,定价低一些。“行,这事儿明天我就办了,你放心吧。你这好些天没去上班,单位那边没啥事儿吧?林书记没说啥?”许世彦为了参市请假好些天,苏安瑛就担心这大忙季节的,参场那边也忙不开,林启越会不会对许世彦有啥看法。“没事儿,林书记能说啥?我好歹还给一参场拉过来客户,订出去五万斤干货呢。虽说比不上出口吧,那也比卖给药材公司贵啊。”许世彦笑道。“今天还跟林书记算了下,有这五万斤干货的订单,今年产出的棒槌,正好都有安排了。不用愁着把好货大货都出口,剩下些小抄、参须子没地儿卖。”一参场目前的策略就是,好的大的留着出口挣外汇,其余的卖给省里药材公司。不过今年产量高,会剩下一些,正好卖给南方的客户了,而且价格也不低,非常合理。“那就好,只要你工作上没啥事就行。家里不用你费心,我和咱爹咱妈能顾得过来。”苏安瑛点点头。“对了,你吃饭没有啊?锅里给你留的饭呢。”苏安瑛忽然想起来,忙问了句。“没吃呢,我这一天就在加工厂呆着了。中午搁食堂吃了口,下午忙着看蒸参罐啥的,就没顾得上。”许世彦忙的脚打后脑勺,哪里还能顾得上吃饭啊?这会儿肚子溜空,饿得咕噜咕噜直叫唤呢。苏安瑛一听,赶紧去端出来饭,也别放桌子了,就在锅台那儿,拿个小板凳坐着吃吧。赖皮鬼还没走,依旧在这边住着呢,瞧见许世彦吃东西,赖皮鬼就凑过去。许世彦一看,这小家伙赖皮赖脸的,没办法只能掰了块馒头给它,反正爱吃不吃。大晚上的可没有生肉给它吃,那些菜啥的都有盐。狐狸不能吃盐,吃了会掉毛,大尾巴都能掉秃了。狐狸是杂食动物,赖皮鬼跟人相处久了,给啥都能吃。馒头也行,直接叼着到外面走廊来,趴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的啃着玩。吃过了晚饭,许世彦去西屋里间瞅了眼。白天蒸出来的棒槌已经摆在了叉子上,都在西屋放着呢,明早直接端出去晾晒就行。许世彦用手试了下那蒸熟的参。嗯,火候还行。这红货要是蒸的时间短了,颜色淡,各种有效成分也转化的少。要是蒸的火候太大,颜色太深,而且不压秤。看来老妈这技术还是不错的,火候掌握的挺好,许世彦这才放心了,从里间出来。“媳妇,今天建设、胜利他们家的棒槌咋样?长头还行?”“嗯,也都挺好的,跟昨天冯超他们家的差不多。这几个也都说,今年尽量往地里下大栽子,不行就去买点儿,还是大栽子出大货。”第五百二十章 山货庄棒槌起回来了,地里那点庄稼也收拾的差不多,接下来安心做货就行。十六号早上,许世彦照常去上班,苏安瑛上午挑出来一百六十八斤棒槌,跟许成厚两人一起去了村里交了任务。于守广还是东岗村的书记,一看许家送来的棒槌,属实不错。于守广挺满意,少不得要跟许成厚聊一会儿,好好夸奖许世彦一番。许成厚如今最爱听的,就是人家夸他家儿子、孙子,直把他乐的合不拢嘴。于守广跟许成厚聊天的工夫,村里的会计已经按照交上来任务的等级和重量,做了登记。登记好,许成厚跟苏安瑛在册子上按了手印,这才离开。交了任务,也就没啥心思了,自家的棒槌,尽快刷洗蒸熟晾晒就行。苏安瑛、周桂兰,再加上韩彩娥和苏安玉也来帮忙。这几个人负责刷参,许成厚看锅蒸棒槌,尽早做出来,免得时间久了,棒槌回浆。许家这三十七丈棒槌,一共起了一千两百多斤,扣掉交任务的,还剩一千零点儿。许家这棒槌产量高、个头自然不小,大支头的占比不少。苏安瑛照着婆婆的意思,单独挑出来十来棵大的留着。只刷洗了泥土,然后打了酒回来,找了个家什先泡上。这个,留着过年走礼,比啥都稀罕人。其余的,都是刷洗干净后,上锅蒸熟,然后晾晒。这几年主要都是做红货,市场主体也是收购红货多,价格比白货也高。许家就这些棒槌,不值当弄个笼屉蒸参,所以就用大盆。每次盆里棒槌捡出来之后,大盆底下会剩一些粘稠淡黄色液体。这可是好东西,可以重复利用,下次蒸参的时候重新倒进去。蒸出来的人参白皮少,颜色也更漂亮,油汪汪的。等到最后一锅参蒸完,那液体已经很粘稠了,可以加上点红糖,也可以不加,放到锅里熬。将水分蒸发出去,成为黑褐色膏体,这就是人参膏了。一千来斤棒槌,刷洗倒是挺快,两天就刷完了。蒸参多耗费了些时间,尤其是那些大的,需要缠布条,比较费劲。但付出总有收获,缠上布条的棒槌不打瓣子,个顶个都挺完整的。晒出来也都圆鼓鼓的格外好,所以费那点工夫值得。苏安瑛在家做货,也时不时的去参市转悠一下,看看情况。参市开业请来的那些南方客户,走了一些,但留下了大半,很多人都在参市上收货。南方客商的收购价格,虽然跟县里参茸公司的差不多,但是压等级没那么狠,大差不差的人家就收了。所以参户挺乐意卖给他们。这一传十十传百的,但凡家里的货干一些差不多能卖了,就有人去参市卖货。东岗镇上听取了许世彦的意见,没有直接在参市大门口收费,而是过秤收钱。双方交易成功之后,到指定的秤区过秤。镇里的人在这守着,按成交额收取一定费用,也不算高。这边收了费,那头直接给个票盖上章,收货的人拿着票,到时候统一去县里换运输证明就行。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有些人为了逃那点儿费用,跑出去找秤。收货的人也可以放心,秤是公证的,不会缺斤少两。客商收了货,可以存在自己房间,也可以存到库房去,参市南面那一大片库房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库房单独按天收费,也不贵,能承受得起。这些客商的消息也都是互通的,有些人之前不知道这边有参市,开业的时候没赶上。后面听说了消息,少不得亲自过来看看情况。这些人来了,吃住肯定都在参市北边的饭店和旅店,所以旅店这边生意也挺好。旅店和饭店这边,主要管理人是周丽荣和苏安玉。这俩最低是初中学历,又特地出去培训过,有管理经验。赵建设和黄胜利他们的媳妇,原本也看着旅店这边挺好,想参与管理来着,被苏安瑛否决了。不管什么企业或者生意,都不能让太多股东参与管理,更不能让股东的家里人搅合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