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1节(1 / 1)

跟人打听了,说光复路那边有几个大型市场,有卖衣服的,还便宜。男人嘛,也不在乎那么多,只要能穿就行,所以许世彦就坐车直奔光复路那边。光复路这头,有个比较著名的地儿,小白楼,也就是康德皇帝的皇宫。所以光复路市场,在伪满时期就很出名了。这边的露天市场,非常热闹,各种商品都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许世彦也不着急,就随便逛,走走看看,遇见合心意的东西就买,遇不上就算。街边也有不少小吃,逛饿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随便来碗面啥的吃就行。许世彦正吃着面呢,偶尔一抬头,正好瞧见有个人,怀里抱着盆君子兰,从前面路过。许世彦愣了下,怎么感觉那人影特熟悉呢?好像是老四媳妇家的弟弟吴金生?不对吧,大营离着省城那么远,吴金生怎么可能在这儿?可那身影越看越像,许世彦赶紧把碗里面划拉进嘴,付给老板钱,就要追上去仔细看看。结果就付钱的工夫,再一转头,那人不见了。许世彦各处转悠寻找,都没找到。主要是这里的人太多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海中想要找个人,属实太难了。许世彦转悠一圈,也没瞧见刚才那身影,只能放弃。“算了,可能是我刚才眼花,看错了吧。”许世彦摇摇头,这么安慰自己。“大哥,来,看看这些东西呗,都是老物件儿。”许世彦站在街角,正好有个小伙子哦在那儿摆摊。小伙子见许世彦站在那里四处张望,还以为他要买什么东西呢,就招呼他。许世彦扭头往那摊子看去,愣了下,这都是些啥?奇形怪状、黑咕隆咚的?好多东西上头都黑乎乎的带着孳泥儿,连原本啥模样都看不出来了。“兄弟,你这卖的都是啥?你瞅瞅这黑咕隆咚的,都看不出本色儿了。”左右闲着无事,许世彦就跟那小伙子攀谈起来。“大哥,这你就不懂了吧?老物件儿,年深日久的还能不落上灰么?哎呀,不瞒你说,家里这不是收拾房子么?就翻出来这么些东西。我也不太认识,我奶就叨叨,说都是些老物件儿,留着。我嫌占地方,就寻思搁这儿摆摊来了。反正就摆几天,没人要拉倒,不行就直接卖给收破烂的。大哥,你看看,要是有啥能看得上的就拿着,反正也都不贵。”那小伙子也不知道说的是真是假,看着倒是挺真诚的。许世彦一琢磨,该买的都买完了,也没啥事儿,索性就看看呗。于是站在那摊子跟前儿,挨样儿东西拿起来瞅两眼看看。确实都是些以前的老东西,老式儿的锡酒壶、药店称药的戥子、老式儿熨斗、老式木头箱子上的锁扣儿、老竹雕笔筒、粉盒儿、秤砣、琉璃灯座、马灯。反正林林总总的不老少东西,有的许世彦能认出来,有的认不出来。许世彦瞅了一圈,也没啥能看得上的。这些东西咋说呢,留着到后世,也是纪念意义多一些,收藏价值不高。“你这些东西啊,真不太好卖,估计还不如卖给收购站呢。这里头有不少是铜的、铁的,还有锡,说不定能值几个钱。”这年月,各类金属回收的价格不低,尤其是铜和锡,不便宜。许世彦一边说的时候,手正好挨着一个黑骨溜秋像秤砣的东西。他就随手拿起来掂了下,刚想说这玩意儿应该是铜的,挺沉,估计能卖点儿钱。结果仔细一瞅,好像不对,这不是秤砣,倒像是一方印。许世彦心下一惊,这要是个印,指不定有点儿意思啊。许世彦没敢露出什么表情来,只随手放下那东西,又去瞅别的。那头一个圆形的环,看着吧,比那种门环小一点,而且还略呈椭圆。这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反正也是黑的,外头一层油泥样物质,裹的看不出本色来。“这是个什么东西,你知道么?”许世彦拿起那圆环,感觉上头挺沉,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反正就随口问一句。“不知道,都是我奶放着的,她现在老糊涂了,问啥也不知道,就说是留着。这些破玩意儿留着能干啥?”那小伙子摇摇头,一问三不知。“得,我在你这儿磨蹭了半天,又挑又看的,挺耽误你工夫。也别光看不买,这样吧,别管啥东西,我挑两件儿,就算咱哥们儿有这缘分。”许世彦貌似不经意的,把那圆环,还有那个像秤砣一样的东西划拉到一起。“这两样儿,多少钱?要是便宜的话,我就拿着了。”那小伙子扫了一眼,“得嘞,这俩,你给我八块钱吧。那个东西好像是铜的,我要是卖给收破烂的,估计也能给我三四块钱呢。”小伙子咬咬牙,狠狠心,要了八块钱。说实话,这些东西,除了金属的那些能卖破烂,其他的根本就没用处,白给都不要。那块铜疙瘩卖给收破烂的顶多两块钱,那个环在小伙子眼里一文不值,搭一起卖八块,也算是不错了。“八块钱,有点儿贵啊,那这样,你再搭给我点儿东西吧。我看这个小盒不错,回去刷洗刷洗弄干净了,哄我闺女行。”许世彦随手,又拿起来一个小木头盒子。木头盒子上头有个挺小巧的锁,看着挺精致的,就这玩意儿吧,留着给闺女玩。“得嘞,那盒子你尽管拿走,这三件给我八块钱就行。”那小伙子还挺高兴,乐颠颠的同意了。许世彦掏出钱来,数了八块递给对方,然后把这三样东西,装到自己的兜子里,转身走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泡沫破了许世彦就是觉得那铜疙瘩可能是个印,对那玩意儿有点儿兴趣。其他的两样,纯属是随手拿了,免得那小伙子生疑。再说了,八块钱而已,管它是啥呢,买着玩儿呗。该买的也买了,该逛的也逛完了,再逛也没啥意思,于是去公交站点儿等车,返回农大。回去后,许世彦把买回来的衣裳鞋袜归拢起来,那三样儿东西也没动,就在兜子里放着。转过天星期一了,许世彦学的专业多,课程也多,每天光忙着学习,也就忘了兜子里还有东西了。许世彦躲在农大安心读书,外界此时,却是一片腥风血雨。六月一号、七号、十三号,省报刊登了三篇评论员文章,抨击如今过热的君子兰现象。十号,更高级别的日报,也刊登了相关文章,称君子兰交易是虚业,四化建设要多干实事。第一版报道出来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叫嚣,说君子兰市场不会受到打击,这就是有人故意抹黑等等。但是接连几篇文章之后,大多数还理智的人都看明白了,这是相关部门出手,要整治畸形的君子兰市场。社会舆论,将疯狂的君子兰交易,送上了断头台。相关部门迅速出台措施,高压政策随即而至,君子兰交易最高收税百分之六十。原本火热的君子兰市场,一下子冷清无人问津。于是,外地资本迅速离场,留下一地鸡毛,原本几万块、几千块的君子兰,甚至连几十块钱都不值。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被抛弃在垃圾堆里的君子兰花苗。接着,开始了全面审查,很多人开始倒霉,丢了工作的,丢了官儿的,甚至还有进去吃免费饭的。除了少数的幸运儿,淘到了第一桶金迅速撤离之外,很多人倾家荡产,有人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幸亏我听了你的建议,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咱县里有单位插手这事儿,好歹算是保住了咱县里的财产。太悬了,这一回,不少地方都受到了牵连。”管恩学打电话给许世彦,跟许世彦这么说。确实很多人倒霉了,隔壁县就是。公家出钱建花棚,购买君子兰,前后花费了近百万,这一下子全都落空,相关责任人直接下台。邵勇原本打电话回去,警告他们了,可是没人听,最终如何?“还是你小子有眼光,早早就撤回来,拿着钱办实事儿。行啊,等你放暑假回来,到县城一趟,我请你喝酒。”管恩学在电话里这样说的。许世彦挂断电话,长出一口气。大半年来,这座城市,都跟着君子兰一起沸腾翻滚、躁动狂热。到此时,终于尘埃落定,一切归于平静。花本无罪,爱花也没有错,错的只是那些财迷心窍的人。其实那些人心里都明白,君子兰不值那么多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