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7节(1 / 1)

一个产业,只有整体都发展起来,规模越来越大,才能在相关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才有话语权。”许世彦笑笑,大道理他讲不出来多少,但是他知道,人参产业关系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他就是个老农民,没多大本事,上辈子就积累了这点儿经验。若是能对社会有点儿作用,也算他没白白重生回来一次了。“还是三哥觉悟高,我们以后还得好好跟三哥学习才行。”赵建设似懂非懂,但他明白一个道理,跟着许世彦走,永远不吃亏。所以不管许世彦做什么,他们都全力支持。“明天开始,这些人就得看咱怎么沤肥了。我估计这么看他们也未必明白,到时候估计还得让你们去各个公社当技术指导。所以下午你们得仔细听,就当复习了,出去了可别给咱队掉链子。”许世彦对几个兄弟还是有信心的,毕竟带了好几年,咋地也该出徒了。几个人一听这话,都瞪起眼睛来,“真的?真能让我们去做技术指导?哎呀,那可太好了。”出门给其他地方做技术指导,领高工分,待遇还好,也不用干多少活,多好啊。“三哥,那你不去么?”“我就不去太远了,家里你嫂子这还没出月子呢,我就近指导一下一参场、公社参场,还有那几个大队就行。”风头不能全让许世彦一个人占了,既然是兄弟,也没必要计较那么多。留在家里一样,许世彦不计较这些。几个人说着笑着,就到了许家附近,于是众人分开各自回家。许世彦一进大门,院子里正玩的闺女就扑了过来,“爸爸。”小丫头最爱让爸爸抱了,一见面就张开小胳膊,水灵灵的大眼睛含着期盼,等着爸爸抱。许世彦哪能拒绝闺女的要求,当即弯腰伸手,捞起闺女抱在怀里。丫头和小子不一样,许海源那时候最喜欢的是骑爸爸脖颈儿。到了许瑾萍这里,女娃胆子怕高,多数就是抱一抱便心满意足了。“萍萍上午乖没乖啊?”许世彦抱着闺女,一边问一边往屋里走。“乖,乖着呢,宝最乖了。”许瑾萍肉乎乎的小手,拍着胸脯向爸爸保证,她是乖宝。“嗯,乖就好,我们家萍萍是最听话的人宝贝对吧?妈妈现在要照顾弟弟妹妹,萍萍不能淘气,要乖。”许世彦亲了亲闺女脸蛋,夸奖闺女两句。这时候,院子里玩的许海源也凑了过来,“爸爸,弟弟妹妹不乖,他俩总哭。”这小子能说会道,还晓得告状了。许世彦弯腰,一把将儿子也抱起来,一手一个。“嗯,弟弟妹妹太小,肯定没有你们两个乖。你俩大了,作为哥哥姐姐,要多照顾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苏安瑛怀孕后多数时间在山上,营养不够缺什么元素,反正这俩小的确实不如前面俩好哄。饿了哭、尿了哭、拉了更哭、家里有点儿大动静都能惊动他们哇哇哭。周桂兰说,可能是俩小的闹月子,这样的孩子也有。许世彦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先看看,如果出了月子还闹腾,就得去医院瞧瞧,要是缺啥赶紧补。说着话,许世彦就这样一手抱一个进了屋,正好这时候苏安花在厨房做饭呢,听见动静往外看一眼。“二姐夫回来了,哎呦我的天,这还一手一个抱回来,可真行。快进屋歇会儿吧,等下饭菜就好了。”苏安花和周桂兰俩人换着,一个做饭一个看孩子,要不然,真能被俩娃折腾的连饭都吃不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找帮手讲了一天课,第二天开始实际操作。豆饼粉等原料都是一早就粉碎好的,这个没啥技术,如今各公社都有磨坊啥的,粉碎不成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原材料配比,还有准确把握发酵程度。发酵轻了不行,肥料下地容易烧坏棒槌须子,造成减产。发酵过了也不行,营养流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可是这发酵过程需要挺长时间,这些来学习的人又不能一直留在这儿。没办法,就只能照着许世彦的意思,二大队这边派出去几个技术指导,跟踪指导教学。这下,几个公社为了争抢技术员,差点儿打起来。没办法,许世彦这几年只带出来赵建设他们五个人,县下属这么多公社、参场呢,分不过来。最后,大家商议决定,赵建设他们每个人带俩公社。于是,相邻的俩公社商议好,接走一名技术员,从六月到九月,全程跟踪指导,管吃管住,给双倍工分。就这样,赵建设、杨春明等人,都乐颠颠的回家收拾了行李,出门当技术指导去了。至于许世彦,他留在东岗公社,指导一参场、公社参场、一大队、三大队这几处。这样一来,小黑河参地就只能另外找人。于守广从二大队挑了四个五十来岁的老头上去,全都听许成厚指挥。好在小黑河那头离着松江河远一些,再加上地枪拉炮啥的都挺好用,也没几个人敢过去嘚瑟。几个老爷子在山上作伴儿,晚间遛两遍场子,白天去抓个鱼。偶尔套个野鸡、兔子改善生活,虽然比不上许世彦在山上的时候,可也不错了。倒是养殖场那头有点儿麻烦,黄胜利几个都出门了,这边没人照看。那几个盲流子干活倒是行,可总得有个靠得住的人坐镇。许世彦一琢磨,就去找了二哥许世安。相比于老大这几年的一帆风顺扶摇直上,老二许世安,就只能说是平平常常。菜队这几年越来越没发展,林业局直接把几个下属菜队甩给了镇上。随着这两年市场开放,允许小商小贩自由买卖,松江河周边的小村屯也都过来卖菜,对菜队的影响很大。许世安在菜队干活挣不着多少钱,索性就在自家房前屋后种粮种菜。当初选宅基地的时候,许世安就是看好了这边地方大,宽敞。房子盖起来后,周围圈起来很大的菜园,前前后后的能有三四亩呢。粮食自家吃,菜拿到市场去卖,算一算不比在菜队挣的少,而且还自由,不受人管。“二哥,你暂时帮我去经管一阵子。也不用你出多少力,主要就是看着那几个盲流子干活就行。我有空我就过去,咱俩替换着。今年秋天,我帮你淘登参籽和参栽子。我看你这后面地方不是还挺大么?这边土质好,你刨个十丈二十丈的栽棒槌,比你种菜挣的多。”许世彦找哥哥商量,顺道许诺,扶植老二栽参。“老三,你这话不是跟哥哥开玩笑?”许世安一听就瞪起眼睛来。他早就后悔了,当初就应该也落户到东岗去,栽参可比种菜挣钱多了。“现在能让个人栽参么?这玩意儿统购统销,人家参茸公司可不收个人的棒槌。”栽参不比种菜,那菜种出来好歹能去市场卖了,棒槌不行,都是统一收购的。人家只对接各个公社和参场,个人去卖,不收。“二哥,你要是信我,就照我说的准没错儿。这两年形势变化多快啊?你看我们农业队,不也一点一点开始分地承包了么?保不齐明年,就彻底允许承包了呢。那时候哪还有什么公家和个人的区别?保管没事儿。”去年,上级就有批示,一些困难社队、偏远地块、村周围的“鸡猪嘴”地块,可以搞承包到户。不管什么政策,都得是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下子就变了,得给社员留个转换观念的余地。今年秋到明年春,分田到户会陆续实施,明年开春,参地也会分给个人。以后就没啥公社和个人的说法了,只要个人按照定额交了任务,其余的人参可以自由出售,不受限制。要不是这样,许世彦哪里会鼓动二哥个人栽棒槌?“你那地种完棒槌也别荒废了,到时候我再教你一招,老参地栽天麻,产量高品质好,基本上跟野生的没啥区别。现在天麻多少钱你也知道,上山去挖多费事啊,咱自己种。”要是说别的,许世彦不懂,但要是说起来这参地的综合利用,他明白。去年,抚松老参地栽培天麻试验,通过了地级科技鉴定。但是这个技术一直没能推广开,主要是还有些缺陷。许世彦所知道的,要比如今的技术成熟,但是缺少实验基地。这几年,许世彦又是养殖野生动物,又是配制参地用肥料的,风头不小,暂时不想再起高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