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黏面子在手里几个来回,就成稀的了,包出来的粘火勺都不成样子。以前在大房子的时候,许世彦经常给看锅烙粘火勺,这活他会干。“行,那你去看锅,瑛子回来包,我俩还快一点儿。你爹看着孩子,他也帮不上啥。”周桂兰没好意思吐槽丈夫啥都不会,只能说许成厚看孩子呢。许世彦去西西屋脱下大衣,然后去洗洗手,接过了苏安瑛手里的铲子。烙粘火勺得烧干锅,锅里放上鏊子。鏊子烧热了,上面用油袋子抹一下,然后把包好的粘火勺一个一个摆在鏊子上,盖上锅盖等一会儿。待粘火勺底面发黄变硬,用铲子翻面儿,再把这面也烙的颜色金黄即可。这么烙出来的粘火勺,放凉了拿到外面冻起来,吃的时候捡一些放到锅里蒸一下就行。要是想吃刚出锅这种表面硬硬的,那就必须多烙一会儿,免得不熟。看锅没啥难度,只需要勤翻动锅里的粘火勺,注意点儿锅灶里的火别烧的太旺就行。许世彦干这个得心应手,比苏安瑛烙的还快。正好,屋里婆媳俩包,许世彦在外面看锅,刚刚供得上。包到下午三点,正好豆馅和黏面子都没有了。周桂兰跟苏安瑛收拾了东屋炕,把盆、盖帘等东西归置起来。然后苏安瑛抱着许海源去西屋喂奶,周桂兰下地,去酸菜缸里捞几棵酸菜洗了切成丝儿,又从咸菜缸里捞俩芥菜疙瘩也切成丝儿。许世彦在山上打了好几头野猪还有黑瞎子,山里条件简陋,也没办法炼油。刚才许世彦趁着看锅的空档,去把那些肥肉都拿进屋来缓着,这会儿肉缓开了大半,半冻不冻的正好。周桂兰把肥肉都切成一般大小的肉块儿,然后在锅里添点儿水,开始靠油。随着水分的蒸发,油份渐渐析出,厨房里弥漫着炼油的香气。锅里的油脂冒着一个个小泡泡,滋啦滋啦的响着,没有什么比这个声音更悦耳动听。周桂兰拿着勺子,一点一点往外舀油,等到最后,再把油滋啦烘一遍,用笊篱盛到盆里。然后就着炼油的锅,下葱蒜爆锅,酸菜丝倒进去翻炒,炒透了,添汤炖着。另一个锅里,粘火勺已经全都烙好了。最后出来的这些,许世彦特地烙的火候大一点儿,两面焦黄。“妈,晚上就吃粘火勺和酸菜吧,不用再费劲了。”忙活两天也都挺累的,有吃的就行,没必要弄多少菜。“嗯,我再炒个咸菜就行了,老五说他想吃家里的咸菜丝了。你说这小子啊,也真是够奇怪的,馋这玩意儿。”周桂兰也没打算弄太多菜,要不是许世祥说想吃咸菜丝,原本就打算炖个酸菜的。厨房俩锅灶,一个炖酸菜,另一个赶紧刷洗干净,用大油炒了个芥菜丝儿。晚间就是新出锅外焦里糯香甜可口的粘火勺,搭配酸菜、芥菜丝儿。还有香喷喷、又酥又脆的油滋啦,直接把大家都给吃撑了。一边吃饭,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吃完了饭,爷三个凑在一起闲聊。许世彦少不得要问问老五在通化念书咋样儿,许世祥就把大学里发生的事儿,捡有意思的讲了些。许成厚听的入神,不由得感慨,幸亏老五考上大学了,要不然哪有这样的机会?爷三个一直聊到八点多了,还是周桂兰催着,让众人都赶紧睡觉,这才各自去洗漱回屋休息。许世祥许世琴都跟着爹妈住在东屋,许世彦两口子带着许海源住西屋。许海源白天各种淘气作祸累着了,吃过奶早早睡下。许世彦搂着媳妇,俩人在被窝里絮絮叨叨聊起了山上的事。这一聊,就聊到了半夜,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哈欠连天的。一月十二号,农历腊月十四,该准备年货了。吃过早饭,许世彦装了五六斤粘火勺、一块鹿肉、一条香獐子腿,另外加上一根鹿鞭。这是打算去送给郭守业的,人家没少帮忙,快过年了,送点儿东西算是个心意。郭守业见了许世彦,依旧十分热情,见许世彦送来那么多东西,少不得要客气一下以示感谢。“哎?对了,世彦老弟,你要报纸不要?我这儿正好有一些报纸打算处理了,你要是有用的话就拿走。”郭守业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各办公室的那些报纸积攒了好多。这东西看过就没啥用了,只能卖废纸,于是就随口问了许世彦一句。许世彦一听高兴起来,“要啊,当然要,我正打算去商店买纸糊墙呢,有报纸更好。”这年月都是泥墙,年头久了往下掉土块儿。所以大多数人家临近过年的时候,都会弄了纸糊墙。糊墙可以去商店买白纸,就是太贵,要是赶上机会,有报纸买回来一些糊墙也挺好。报纸比白纸厚,糊墙更结实。所以一听郭守业说有报纸,许世彦立刻点头,白给的为啥不要?要点儿报纸又不掉价,还省下买纸的钱了呢,挺好。这是郭主任没把许世彦当外人,才主动提起报纸,换做别人,还不一定给呢。郭守业就喜欢许世彦这个实在劲儿,当即让人领着许世彦到库房去。划拉了两大捆报纸,得十多斤呢,都给许世彦拿走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年过了腊月十五,离着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开始准备各种好吃的好玩的。给家里孩子做件新衣服,买几张年画,再买点儿鞭炮。每一次出门回来,孩子们都热情的围上去,叽叽喳喳的问都买了什么。各家各户也都忙碌着为过年做准备,杀年猪、做豆腐、打扫卫生、拆洗被褥、糊墙、发面蒸馒头。许家差不多也是这些流程,不过今年家里没养猪,就省了杀猪这个环节。倒是二大队,杀了二十头大肥猪,各家各户都分了一些肉。二大队分了肉,林业局分的就花花儿了,除了米、面、油、花生、糖,竟然还每个职工发了五斤带鱼。也不知道林业局这又是跟哪个兄弟单位,用木头换来的。要不说好多人都脑袋削尖了想进林业局当工人呢,属实这待遇太好了。有了这些,许家也就不用再买啥了。许世彦抽空,跟着韩立民俩人,去了一趟通化,把之前在山上打的熊胆和麝香卖掉。那麝香比熊胆贵,就是分量轻,划拉划拉,又卖了三千多。许世彦说他只要三分之一就行,韩立民不同意,最后分给许世彦五分之二。得了一千三百块钱,许世彦少不得去通化百货商店逛逛,给家里人买点儿东西带回去。衣服、鞋子、布料,还有些生活用品,反正看着合适的就买。有的需要票,也不打紧,那百货商店外面就有倒腾票的人。只要肯出钱,什么票都能弄到。最后,划拉一大包东西回家。许成厚见了,少不得又说一通,嫌许世彦不会过日子,有钱就乱花。老爹说啥,许世彦这耳朵听那耳朵冒,根本不往心里去。只把布料扔给许世琴和苏安瑛,让她们抓紧时间做衣裳。这倒是也不难,许世琴负责裁剪,苏安瑛负责做。苏安瑛这半年来跟着小姑子学了不少,缝纫机踩的很溜,缝个衣服不在话下。姑嫂二人合作,倒是很快就把全家人的新衣裳都做出来了。都说有钱没钱娶个媳妇过年,邻近过年,这结婚的也多。别处不说,二大队就连着好几个,许世彦天天被叫去帮忙、喝喜酒,苏安瑛也动不动就被叫走了帮忙做饭。幸亏还有周桂兰在家呢,许海源现在能吃鸡蛋糕和小米粥啥的了。妈妈不在家,他也不找,苏安瑛好歹能安心帮忙。腊月二十六,周庆国结婚。要说起来呢,周庆国这媳妇找的也是挺巧。刚入冬的时候,周庆国他娘李氏摔了一跤,把胳膊摔坏了。周庆国陪着老妈去医院,也不知怎么,就跟医院里的值班大夫看对眼儿了。等李氏胳膊好了出院,周庆国就跟对方确立的恋爱关系。之前周长和成天担心儿子说媳妇的事儿,就怕儿子这个看不上那个相不中打光棍。不想周庆国竟然找了个好对象,有工作挣工资,而且长得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