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最近许世彦带着兄弟们上山,野猪、熊瞎子、狍子,就这么往家里拖。村里人哪个不红眼?背地里说什么的都有。尤其是前几天,村里几个跟许家关系一般的来找许世彦,想让许世彦带着他们进山打猎。被许世彦拒绝了,村里很多人说话就更难听,阴阳怪气的。还有的人说,许世彦拿着大队的枪,领着大队的狗,打回来猎物却全都归自己。这分明是挪用公家财物,为自己谋私利。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周桂兰真的很担心,儿子再这么出风头,后半辈子就毁了。周桂兰这一辈子,从民国、伪满到新社会,啥事情没经历过?在她的观念里,做人要低调,不能张扬,太张扬了就容易出事。这要是搁以前旧社会,许世彦这么出风头,很容易就被胡子惦记绑票。如今新社会了,倒是不至于那么乱,可也架不住有人背后使坏啊。第九十二章 小年进城“再过几天就小年了,过完小年老四娶媳妇,咱家得杀猪办酒席,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呢。这阵子你们就别去山上了,在家帮帮忙,好好操办老四的婚事,成吧?”周桂兰知道,儿子大了不能硬来,打骂都没用,只能把儿子推的更远。所以周桂兰采取怀柔政策,放软了语气,一字一句里透着关心和恳求。许世彦原本的打算,就是想趁着还在大房子的这段日子,尽可能多的打一些猎物,多攒点儿钱。这边地方偏僻人口少,山上猎物多,而且他手里还有枪,有狗。等年后搬走,枪和狗都得还给大队,就没这么便利的条件了。东岗那边人口密,野兽少,也没啥机会再打猎。但老妈那些话也有道理,这一阵子他们兄弟没少折腾,村子里不少人都看着眼红。一个村里,不光都是好人,也有坏的。许世彦虽然不怕那些人背地里捣鬼,可怎么也得顾忌着父母这边,不能让老人太担心了。老妈一颗爱子之心,许世彦怎么能不理?没办法也只好答应了。“妈,我们知道了,以后我们都消停的在家,帮忙操办婚事。”幸好最近确实弄了不少东西,黑瞎子胆就好几个呢。再加上各类皮张啥的,卖了钱兄弟五个分,大概每家也能分好几百了。行啊,人得知足,太贪心了容易出事,那就停下来休息算了。许成厚一顿骂,周桂兰一番哄。夫妻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总算把这些日子打猎上头的儿子们,都劝住了。许世彦兄弟几个都答应了,除去那几个夹子过几天得去看一下,再绝对不上山打猎。老两口这才放下心,一家子又恢复了往日温馨和睦。这个年月,说是操办婚事,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事情要做。如今这时候可没有说结婚必须给买房子的,家里房子多的,收拾出来一间做新房。像许家这样三间房,屋里都对面炕的,就把东屋北炕收拾出来给小两口。换成家里条件困难的,一铺炕睡一家子人,一样也得结婚。许成厚会木匠手艺,许世先、许世安也都跟着学了点儿,所以家具也不用找木匠打。这年月的家具就那些样式,没啥困难的。老爷子入冬开始就动手,早就把家具做好了。被褥什么的也不用操心,周桂兰早早地就准备了棉花和布匹,被面就用许世彦从通化带回来的。两铺两盖也不多,周桂兰领着闺女和儿媳妇,老早就给做出来放到炕琴上面了。最后,也就剩结婚当天的酒席需要忙活一下了。这也容易,许家养了两头肥猪,赶在腊月二十五杀一头。再加上许世彦之前送回来那么多肉,还有最近上山打的,办几桌酒席那还不轻轻松松?需要采买的,也就是酒席上的糖果、烟酒等。于是,赶在小年这一天,许家兄弟几个从大队借了马爬犁,带着他们前阵子弄得各类皮张、熊胆等,去县城了。东江沿大队靠着头道松花江,江水一路向北,在汤河口与汤河交汇,之后向北流经县城西。所以,从东江沿到县城,以前夏天还有种办法,放排。木头捆扎在一起做成木排,顺水流下去就能到县城了。以前有人去县城卖柴禾,多数都是这个办法,木排上也可以坐几个人。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危险性,随着公路的修建,慢慢就没有人放排了。到冬天就比较容易了,直接用马爬犁拉着人,沿着冰封的江面往北跑就是。冬日里,大江上冰面一米多厚,别说是走人了,开车都没问题。从大房子沿着大江一路向北,马爬犁跑的飞快,两个半钟头,到地方了。这样比从步行到松江河,再从松江河坐车去县城更快,时间也自由。马爬犁到了县城西的大桥下停住,大堤太陡爬犁上不去,所以就留下许世先看着爬犁。其他人沿着大堤上去,直奔收购站。临近年根了,不少村屯的猎户都想着把手里的山货卖掉,换钱置办年货,所以收购站里人不少。许世彦几个排了一会儿队,才轮到他们,赶紧拿出这阵子猎的各类皮张,还有三个熊胆。这三个熊胆,一个是老虎嘴底下抢来的,一个是兄弟几个杀黑瞎子仓杀出来的。还有一个,是带着杨春明等人进山遇见的。别的都好说,跟杨春明他们一起弄的那个,得单独记账,回去之后要分给大家。三个熊胆,俩铜一草,尤其是棕熊那个,大铜胆,一个就能顶俩。光是这三个胆,就卖了两千一,其他的什么灰鼠皮、獾子皮、水獭皮、紫貂皮,划拉划拉又卖了五百块钱。一下子卖了两千六百块钱,兄弟几个都特别高兴,而屋子里其他人,也都瞧着眼热,各自羡慕不已。许世彦拿过钱,直接给了那兄弟三个每人一百块。这不是分红,而是让他们去买东西的。“二哥,你陪着老四去买糖果烟酒,老五,你不是要去书店买复习资料么?快点儿去。我带着钱,赶紧去找大哥,我们在桥下等你们,办完事快点儿回来,咱得赶紧回家。”带着这么多钱,许世彦可不敢胡乱走。要知道这时候县城里人山人海都是来办年货的,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许世彦身上带着刀,马爬犁上还放着两把枪。所以许世彦给了兄弟们采买用的钱之后,便急匆匆出了收购站,直奔大桥下与许世先汇合。许世彦脚步匆匆往县城西江边走,并没有留意到,从他一出收购站,身后就有人跟着了。几个人跟着许世彦到江边,眼见着许世彦跟一个人在大江上碰面说话。其中一个人躲在隐蔽处继续盯着,另外几个被打发回去报信喊人。“赶紧去,给胜哥曹哥他们报个信儿,就说上回那小子又来县城了。这回带的钱更多,他们就俩人,让胜哥和曹哥多带人来,记得带家伙什儿。”不多时,就见到一群人急匆匆跑了过来,领头的正是上回许世彦碰见那个。旁边还有一人,个子不太高,眉眼间带着几许狠厉,腰间鼓鼓囊囊的,好像是揣着什么家什。“在哪儿呢?他娘的,上回让他跑了,这回老子非得灭了他不可。”领头那人问。“就在大桥底下呢。”有人往江面上指。第九十三章 老熟人县城东北南三面环山,西边邻水。县城里的人管西边那条江叫西江,西江大桥,是跨县大桥。过了大桥那边,就属于靖宇管辖了。这年月,整个儿县城的布局还是主要在东山下往南发展。西江附近尚未开发,住户不多,尤其是西江大桥附近,没多少人。大桥下,许世先许世彦两兄弟,并不知道危险来临,他们俩正聊得起劲呢。两千六百块钱,刨去杨春明等人那份,还得剩两千呢。兄弟五个一起分,每人也能到手好几百。家里爹妈早就说了,这个钱他们不要,都归个人。年后就分家了,有了这钱,往后日子不用愁。“老三,这些日子得亏有你领着,不然我们哥儿几个挣不来这么多钱。”许世先说的是心里话,往年他们拼死把命的干活,到冬天能分一百来块钱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