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月的火车还是老式蒸汽机,烧煤的那种,有人专门负责往锅炉里填煤。遇到上坡,提前加煤,火车憋的直冒黑烟,吭哧吭哧爬上坡。从珠宝岗到仙人桥一共二十四五里路,中间停一站黄家崴子,沿零车速度慢,二十来分钟后,到了仙人桥。出仙人桥车站向西走五六里地,便到了大营公社所在地大营村,也叫大营大队。抚松地区有很多带“营”字地名的,大多数与人参有关。1910年,营口大参户谢太新雇工一百多人,在此地设立了比较大的棒槌营,故而后来此地就被人称作大营。小两口拎着东西刚一进村口,就被外头玩耍的孩子看见了,呼啦一下子,就围上来好多孩子起哄。“哦,哦,苏家二姐姐领着女婿回门喽。”一群孩子在那儿嚷嚷,闹得苏安瑛脸上通红。“好了好了,别闹腾,一人分给你们一块糖,一边儿玩去吧。”许世彦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果来,分给孩子们,不让他们瞎闹腾。如今这时候日子过得苦,得一块糖对于孩子们来说,快赶上过年了,高兴的直蹦。“快,赶紧去苏家报个信儿,就说二姐姐领着女婿回门了。”孩子头儿嘴里含着糖,含混不清的吩咐道。有俩男孩一听,嗖的一下就飞奔出去,吓得苏安瑛忙喊,让他们慢点儿跑,嘴里有糖别呛着。“没事儿,都野惯了的。”许世彦含笑摇头。这年月的孩子都在外面野,成天各处疯,啥都不在乎,皮实着呢。夫妻二人并肩往村里走,后头跟着一群孩子,路上不时遇见几个老头老太太。“哎呦,这不是老许家的三小子么?今儿这是陪着媳妇回门来了?好家伙,还带着这老些东西呢,难怪人家都说,老许家日子过好了,真不假。”有人感慨道。许家祖上是闯关东来到的东北,最初在宽甸青山沟乡银矿子村石家沟住。石家沟顾名思义,满地都石头,这山坡铲地,那山坡都能听见动静。土地瘠薄,粮食产量低,穷得很。都说是越穷越懒,这话还真是不假,许成厚年轻的时候,不光懒,还爱赌。经常出去耍钱,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人影儿。耍钱赢了就买一大堆好吃的可劲儿造,输了回家来就打媳妇骂孩子。家里穷的叮当响,连烧火的柴禾都没有,一到做饭,周桂兰就得现去后山捡柴禾,遇上雨天,烧火都犯愁。后来解放了,许成厚这样的人就成了人嫌狗憎的打击对象。要不是周桂兰的老娘出主意,让他们搬出来,估计许成厚早被抓起来了。五七年秋天,许成厚、周桂兰夫妻带着孩子搬到了抚松这边。或许是周家老太太一番敲打管了用,也可能是许成厚幡然悔悟。许成厚就这么改好了,踏踏实实种地干活挣工分,成功在大营立足。只可惜,六七、六八年的时候,许世先上蹿下跳各种嘚瑟,写公社领导的“黑材料”。得罪了人,处处受排挤,在大营混不下去。正好七零年许世德当了代课老师,在东江沿教书,一家人只能搬去东江沿生活。许家离开大营也不过七年,而且这边还有亲戚时常走动,所以大部分人都认识许世彦。见着许世彦陪媳妇回门,少不得都打个招呼聊几句。苏家就在村子中间的小河边上,没等过桥呢,就见到苏安英的五妹妹苏安芳、六妹妹苏安花迎面跑了过来。“二姐,二姐夫,你们回来啦。今早晨爹娘还念叨来着,说不知道二姐今天能不能回门。”苏安芳冲过来,挤走了许世彦,伸手抱住二姐的左胳膊。“刚刚有几个小子跑来报信儿,说是二姐回来。爹娘都高兴极了,让我们出来迎迎。”苏安花抱住了姐姐右胳膊。苏家姐妹感情很好,尤其是老五老六,从小就长在苏安瑛背上,所以见到姐姐回来,特别亲热。许世彦被俩小姨子挤走,也没恼,只笑了笑,拎着东西跟在后头。过桥往北拐,走到苏家大门外。苏家就住在河边,三间土坯房。房顶是用那种劈成手指粗细、一尺多长的木头苫盖而成,当地人称其为“苫房柈儿。”大营人口多,苏家又在屯子中间,所以院子不算很大,用一人多高的木头夹了杖子。两扇木门不带门斗,此刻大门敞开着,苏家老三苏安珍、老四苏安芬都站在院子里,一脸急切的向外张望。一见到苏安瑛夫妻,两人立刻高兴起来,朝着屋里就喊。“爹,娘,真的是我二姐和二姐夫回来了。”话音刚落,苏家老爷子苏维忠和妻子韩彩娥就从屋里出来了,正好跟许世彦夫妻走了个迎面。“爹,娘,我回来了。”苏安瑛见到爹娘,有点儿忍不住了,眼圈含泪。“岳父、岳母,我陪着瑛子回来拜见二老。”许世彦上前行礼,这是上辈子欠的。“哎,哎,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进屋,进屋。”苏维忠看起来也挺激动,忙不迭招呼许世彦两口子进屋。第十二章 蝲蛄豆腐苏安瑛夫妻俩一大早就拎着不少东西回门,苏家众人都十分高兴,很是热情的招待了小两口。“你看,也不知道你们这么早就回来,没准备啥。今早晨咱就对付着吃一口,中午让你娘给你们做好吃的。”六点来钟,正赶上吃早饭,苏维忠看着桌上的小碴子粥、咸菜大酱,就觉得有点儿寒碜。新姑爷进门,第一顿饭哪能这么简陋?“孩儿她娘,我记得咱家还有咸鸭蛋是吧?快,赶紧煮几个来。”苏家住河边方便,就养了两只鸭子,下蛋也不舍得吃,多数都卖了。留下几个腌上,就是为了待客用。新姑爷进门是贵客,必须好好招待,韩氏二话没说,去坛子里摸出两个咸鸭蛋,放锅里煮熟了切开端上。“尝尝,今年鸭蛋腌的好,流油呢。”韩氏满面笑容的将鸭蛋直接放到许世彦和苏安瑛面前,招呼他们吃。许世彦推辞再三,没犟过老丈人,最终只得用筷子戳了一些蛋黄,放到粥里吃。至于苏安瑛,她哪里舍得吃咸鸭蛋?见那头俩妹妹低着头偷偷往这边瞟,苏安瑛直接把自己那半个鸭蛋,分到了俩妹妹碗里。“瑛子,你吃你的,不用理她们。”韩氏见了刚要说俩小的,却见俩小的几口就把碗里的粥和咸鸭蛋全都扒拉进肚,气的韩氏直瞪俩闺女。许世彦见状,也没吭声儿,只趁着旁人不注意,将自己那一份咸鸭蛋,都挖到了媳妇碗里。“吃吧。”苏安瑛偷偷瞄了爹娘两眼,将咸鸭蛋又夹开一半放回许世彦碗里。小两口对视一眼,笑着把碗里的粥喝了。苏维忠早就瞧见闺女和女婿那点儿小动作了,也没点破,只笑着把饭吃完。按说姑爷来了,苏维忠应该在家里陪客。可苏维忠是生产队的队长,没有他分派差事,今天这活估计就干不明白。许世彦看出了丈人的为难,于是主动提起,他上午要去亲戚家看看。让老丈人该干啥就干啥,不必为了他耽误队里的事。就这样,苏维忠吃过早饭急忙去生产队安排今天的活,许世彦则是领着媳妇,出门走亲戚。许世彦的外祖母、两位舅舅、一位姨母等人都在大营。来一回,别处不去也得看望一下外祖母。一圈亲戚走下来就十点多了,等小夫妻俩再回到苏家时,见到好些人嘻嘻哈哈的不知道在忙活什么。等走近了才看明白,原来是隔壁苏维忠的大嫂冯氏领着儿媳妇还有闺女过来了,正帮着韩氏在那儿处理蝲蛄呢。“哎呦,瑛子和姑爷回来了啊?快进屋坐吧,大热天的转一圈儿怪累的。”冯氏这人性情爽利热情好客,对苏安瑛很好。“小玉,赶紧回家,给你姐夫摘点儿樱桃来。再看看那盆桃树上的桃子有没有熟的,摘两个下来给你姐夫吃。”“安民,进屋陪着你姐夫说话去,我们再忙活一会儿就成了,今中午给你们做蝲蛄豆腐吃。”冯氏比韩氏更像是主人,般般样样都安排的很妥帖。“赶巧了,昨天安民在汤河下游抓了不少蝲蛄回来,我嫌小就没煮给他们吃,做蝲蛄豆腐倒是正好。”苏安民是冯氏跟苏维诚的三儿子,今年十五了,不爱读书,小学念完死活不肯再上初中。成天上山下河的各处野,也是抓鱼摸虾的特别在行。冯氏说的蝲蛄豆腐,算得上是东北一大特色菜了,住在江边河边的人家,多数都会做,却极少做。蝲蛄,也称大头虾、东北鳌虾,跟小龙虾长得很像。区别是蝲蛄身体呈青褐色,小龙虾为暗红色。蝲蛄的外壳没那么厚,小龙虾外壳厚实还有硬刺。蝲蛄的第一对步足,也就是前面的鳌比较大,身体相同大小的蝲蛄和小龙虾放在一起比,蝲蛄的鳌比下龙虾的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