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点点头,赞道:“果然秦卿深知朕心!是故朕决定放缓我们的脚步,与各国修好,卸除他们的警惕心,等时机成熟,再扩张不迟!”
“一切谨遵陛下喻令,同样大姜也需要消化一下得到的成果,别被撑死就适得其反了。另外臣主持修建驰道,因为上阳郡的战事而耽搁许多,这次安定下来,臣必然完成驰道的修建工程,为以后战事做足准备!”
杨靖爽朗一笑,说道:“是啊,战争劳命伤财,朕何尝想打,廷玉就安心将驰道完成。对了,咱们的楚大将军痛痛快快地打了一仗,应该是舒坦了吧,秦爱卿可不要忘了督促他学习,可不要让他闲着朕可是要校阅的咯!”
众人顿时一笑,看来咱这陛下是和楚少夫楚大将军杠上了,一刻也不放松对他的管束。
而楚通对此也很无奈,只能心里默默说一句:“少夫啊,不是为父不救你,而是陛下对你情有独钟,老子也很无奈啊!”
秦牧想到这个就头疼,不如不想。
想起正事,他又进言说道:“陛下,臣定会督促楚指挥!只是言归正传,既然陛下有意休兵养民,那么臣以为可以公开与各国说明。趁现在大姜威信正足,可邀请陈、越、金、华四国前来共商大计,相约互不侵犯,各理其事。这样一来更加能安定四国之心,我大姜也无后顾之忧!”
闻言杨靖眼前一亮,秦牧这样说来倒是有几分可行之处。
“如此也好,只是你们认为在何地会盟?又以何种方式会盟?”
张廷玉拱手说道:“依微臣之见,在奉天较好,奉天地处江州中心,不偏不倚,于各国来说可以接受。至于方式,无非就是五国各派使者前往,商榷诸事,我大姜便出使秦将军和楚尚书,一人代表军方,一人代表礼制,一文一武方为合理!”
秦牧和楚通也赞同张廷玉所说,跟着点头表示愿意出使。
然而杨靖却说道:“是应该在奉天会盟,但是朕却不准备派遣使臣,朕欲亲自前去,同样他们各国的皇帝也要亲自前来。如此才能开诚布公,才能保证五国会盟的作用!”
众臣皆惊,连忙劝谏道:“怎么可以,陛下乃国之根本,怎可亲赴险地!不妥不妥,而且四国的皇帝又怎么会前来,他们怎会轻易相信姜国会不会威胁他们的安全!”
杨靖却不以为意,反驳道:“国君会晤古来有之,朕又不是开先例,而且就在大姜境内,朕何惧之有!至于四国国君,朕会命屯在奉天的大军退到津门,各国军队不得靠近奉天五十里之内,各国国君只许带随从护卫二十人,朕相信他们会答应的!”
秦牧等人还是犹豫,杨靖宽慰道:“先遣使邀请各国,若是他们不同意,朕也不再强求,届时由秦牧和楚通去便是了。”
这下大臣们没说的了,于是同意杨靖的说法。
杨靖随即让人拟了国书,派人出使陈、越、金、华四国,相邀他们于奉天会盟,商议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各行事。杨靖更是在国书中表示希望各国皇帝亲自前来,非君驾亲至不足以彰显会盟之诚!
秦牧等人皆不信各国会答应这种要求,只是不想过于争执而掉了陛下的威严罢了。
然而,事情却出乎众人的想象,他们居然答应了,而且最先答应的居然是越国。
其实越国想的很清楚,姜国不可能傻到用这种计策来算计他们,因为姜国还不想引起公愤。然后,越国也急切希望确定各国互不干涉的局势,因为姜国屡屡干预,导致他处处失利,所以越国自然乐于会盟。
而有越国带头,观望中的陈国、金国、华国相继遣使来江宁,表示同意各国皇帝亲往会盟。
杨靖也下令赶紧筹备会盟场地,和各项安排。
≈039;
( &039;:&03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