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第75章(2 / 2)

他们没有告诉周平抓捕行动有人泄密的事情,之前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调查员两个,能够察觉这个消息并且向那伙人泄密的人手段一定不简单。

他们没有怀疑周平这个孩子,只是想从他这个接触人员的身上看能不能打听到有用的消息。

听到这话,周平的眼神微动。

是,就像没有人知道苏梅去砖瓦厂做了什么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周平那天晚上做了什么。

他早就察觉到有人在调查他,虽说不知道是谁,但一直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他还发现,他们不止调查他,更是调查到了三爷那伙人。

这伙势力内部并不是一股绳,否则当年他不会因为内部权力斗争受伤,还连累了那个人。

周平本来可以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三爷也在这里。他不过是暗中只为那个人留下了讯息,至于其余人,被一网打尽才是应该的。

只是他没有想到,跑掉的并不只有三爷一人。

周平掩饰得很好,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用掩饰,调查员问的这个问题,他可以直接说不知道。这辈子,他的确不了解他们。

只是-

&ot;我确实是不了解他们,不过有一个人应该比我知道的清楚。&ot;

&ot;谁?

&ot;苏梅。&ot;周平说道,&ot;她那天也出现在砖瓦厂,行踪诡异,我怀疑她才是跟什么人有暗中接触。&ot;

调查员问他∶&ot;你好像对苏梅同志很有意见?&ot;

他一直对苏梅直呼其名,态度也非常轻慢,一点都没有那是长辈的态度。

明明调查员还没有说什么,他却已经肯定告密的人就是苏梅。

这件事苏梅已经解释过了,周平却仿佛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直接说道∶&ot;她是不是告诉你们是关心我才跟踪我的?这话说出来恐怕只有她自己相信。&ot;

周平不信他们没有调查过他家的情况,苏梅什么性格,平常对他们怎么样,一查就知道。

这同样是一处疑点。

现在就是两人各执一词,苏梅指认周平和反动势力有接触,并且怀疑这伙反动势力和蒋美琴的背后指使有关系。

但在周平这里,他直接推翻了自己和这伙势力接触的事,也就无从谈起蒋美琴是否和他们有关系,反而他还指认苏梅才是疑点重重。

问完周平以后,一直没有说话的组长缓缓开口∶&ot;这两人说的话都不能全信。&ot;

这是他多年来侦查的直觉。

尤其是对于周平这个人。他表现得太过正常了,然而就是这样的正常才显得他不正常。

毕竟他只是一个十岁,不,应该说是一个马上就要十一岁的高中生。

少年早成的人不是没有,但周平这样的,确实是太过奇怪了些。

因此,调查小组接下来的侦查方向主要就放在那天砖瓦厂的事情,以及对那伙人的审问上。

从他们那里才能知道苏梅和周平到底谁和他们有关系,蒋美琴背后是否有组织,这个组织是不是和他们有关系。

案件一下子进入了忙碌阶段,京城和贺县,两边的调查同时进行,势必要把这件大案查到水落石出。

苏葵这时也在关心她的家乡,却不是因为这件事。

十二月二十日。

赵芝兰为《清河乡之变》所绘的连环画终于在经由京城美术出版社出版,正式在全国推出。

目前,原作小说正处于火爆状态,因为是跟自身息息相关的大事,加上报纸上的争论,在全国大范围内讨论热度都是居高不下,地方上也做足了宣传,基本没有不知道的。

前段时间更是因为苏葵再次作为教育模范上报纸的事情又引起了一阵对她本人,对她作品的讨论。

不必有再多的宣传,只需要说它将这部小说画成了连环画,就已经是最好的宣传。

很快,总共发行十一万册的连环画就被售罄,甚至比当初书发行的时候还要快。

一是有了书本名气打底,二是连环画的受众更加广泛,可能有人看不懂小说甚至干脆不识字,但在娱乐方式匮乏的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连环画的诱惑。

不只是小孩子,就是成年人,这也是他们重要的娱乐手段。

更何况,大家已经看了书,被里面描写的解散公共食堂后的清河乡盛景向往得不得了。

现在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不是真像书里说的那么好。

赵芝兰的水平当然不会让他们失望,翻着这样一本小人书,一幅幅清河乡的画面在他们面前展现。

连环画是跟随书中情节的,从食堂还在的时候画起,大家一起做饭,平均分配,和他们所有地方都是大同小异,也是他们现在想要改变的日子。

迫不及待的人们直接翻到了改革后的清河乡。

在清河乡所有人的争取下,上级领导终于通过了这个决议,并亲自参与举行了解散仪式。

分还所有上交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粮食分到各家,他们自做自饭,养鸡养鸭,养猪种地,将自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赵芝兰的笔触生动,画面精美,不仅将里面的人物都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来,并且尤其生动地描绘了清河乡家家户户过日子的景象。

赵芝兰并没有夸大,只是如实地描绘,但就是这样才更加动人心弦。

所有看到的人心里都是一阵火热,一是小说情节再现的火热。

对于喜欢这部小说的人来说,看到自己喜欢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具现出来,心里没有不激动的。每一幅画他们都能说出是文中哪一段,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讨论,更是将小说和连环画的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

二就是为里面清河乡的红火日子感到火热,他们关注这部小说,一部分原因就是被里面描写的的景象吸引。

谁不想过这样的好日子?现在看到连环画将这些画面描绘出来更是激动不已,天天捧着看不说,还催着问队里的队长,公社县上的领导,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

群众的火热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甚至不用宣传队再下乡宣传就取得了这样的效果。

各级部门连忙将群众的意见汇总上报,很快,这份意见就出现在了宣传部领导的办公桌上。

郭毅对于这个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这本来就是他们的打算,只是这个效率也确实让他惊讶。

他清楚地知道,正是苏葵同志提出的这个&ot;双管齐下&ot;的方法奏效了。

此外,还要加上她本人的名气、创新的写作手法、报纸上的争论、加入作协后两岸作家联合发文以及这段时间搞出的教育大新闻,这些因素相加,才将影响力扩散到现在这个水平。

其实要让苏葵来说,影响力扩散绝不止因为她一个人,国家力量的大力支持才是这次成功最大的底气。

郭毅了解苏葵的性格,知道她不会领受功劳,但她的贡献的确不可磨灭。于是,在向上级首长汇报此事时,他也如实地汇报了苏葵这位同志做出的事迹。

苏葵只知道《清河乡之变》发行出版的事情,却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再一次出现在领导的面前,更不知道这会给她带来什么。

随着这个消息一同到来的,还有赵芝兰回京城的消息。在完成了《清河乡之变》第一册后,她打算回京城一趟。

毕竟她已经离开不短的时间了,苏葵想跟她谈谈这次连环画出版的事情,也想跟她了解一下家里的情况,便打算亲自去他们家拜访。

只是她还没有出门,就得到了外交部那边的消息,请她过去一趟。

苏葵知道,应该是为了《小草青青》翻译稿的事。

赵老师那边只有再等等,她先去了外交部一趟。

果然,李先河一见到她就笑道∶&ot;苏葵同志,你的稿件我们这边已经审核通过,将通过文学出版社这边出版。到时候我们会联系法国文化协会,先将样书寄给他们。&ot;

&ot;至于你说的翻译引进他们文学作品的事,我们也已经协商过,会把你的信件一并寄给他们也,看看那边是什么态度。&ot;

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这也是他们商议许久的结果,试探是否如苏葵所说,他们也有同样的立场。

苏葵同样露出笑容∶&ot;我想他们是会同意的,哪怕不能表明任何立场,只要有这个态度就已经算成功了。&ot;

这件事埃德蒙懂,萨拉也会明白他们的意思。

李先河早就知道苏葵的能力,从不把她当普通学生看待,正想就这件事再跟她谈两句-

_—

这时,一位年轻的干事忽然进来,他也不知道苏葵在这里,进来就说道∶&ot;主任,我们收到港城那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