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今天的事,郑云虹郑重点头∶&ot;是,这份成就绝不比她加入作协小。&ot;
在郑云和不解的目光中,郑云虹告诉了他苏葵在教育局说的话。
她要将此次教辅资料所得的所有钱全部捐给京大希望基金,作为学生的奖学金发放。
郑云和的确是被惊住了∶&ot;这孩子真这么说?&ot;
&ot;是啊。&ot;明明是个孩子,却能做出这样惊人的事,郑云虹甚至还能回忆起她说这话时脸上坚定又淡然的表情。她叹道∶&ot;苏葵同学是一心为了同学们着想,这份精神实在是可贵。&ot;
显然郑云和也是一样的想法,听了郑云虹说的,他沉默很久,也是叹道∶&ot;这孩子,总是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情。&ot;
偏偏这些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她一个孩子竟然做到了,真是,真是……
真是没法让人不喜欢这样的孩子。他的心里产生了和郑云虹一样的想法,这件事必须要让所有同学们都知道,这个希望基金也一定会按照她的意愿一直传递下去。
郑云虹是在郑云和那里知道消息的,而苏葵却是在胡芳那里才知道这个消息。
学校里好多人都在看她,然而却因为事情太大太震惊,竟然没人上来直接问她。
直到在图书馆外面遇见了宿舍几人。
&ot;大家都在这里?&ot;
她们当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一时间的震动不比其他人小,看着苏葵的眼神都带着一种复杂。
其中以李玉华的眼神最为复杂,,她不和其他人站在一处,目光却一直放在苏葵身上,仿佛有什么话想说,但始终都没有动一下。
还是胡芳忍不住好奇,又想起苏葵平时对她很和善,此刻还和她们打招呼,终于鼓起勇气上前问她∶&ot;苏葵,那个《小草青青》和《清河乡之变》真的是你写的吗?你、你还加入了作协?&ot;
听到她问了,好多正要进去的人都停下来了,就等她回答。
原来是这件事。
苏葵笑道∶&ot;的确是我写的,我也是刚刚才加入作协,你们是怎么知道的?&ot;
她承认了!这件事是真的!
就是有了学校盖章,他们好多人还都是不敢相信的,这会儿听到本人承认才有种尘埃落定之感。
她真的就是那两本小说的作者!
&ot;苏葵你真是太厉害了!&ot;胡芳也激动得很,告诉她学校已经将她登上了荣誉栏,所以大家全部都知道了。
&ot;原来是这样。&ot;苏葵来的时候并没有经过那里,现在才明白过来,她对胡芳道,&ot;谢谢你告诉我。&ot;
胡芳连连摆手∶&ot;不,不谢,我、我以前没钱定报纸,也没钱买书,所以没看过你写的小说,我回去一定马上看!&ot;
苏葵笑道∶&ot;不如我直接送你一本?&ot;
&ot;不行不行,我必须自己买!&ot;
见到胡芳开口,苏葵也这么好说话,大家也敢开口了。
&ot;苏葵,你是什么时候写的那两部小说啊?&ot;
&ot;是在我高三的时候写的。&ot;
&ot;苏葵,你是说你才刚刚加入作协?&ot;
&ot;是的,就在前两天。&ot;
&ot;苏葵,加入作协要什么条件啊,我以后也想加入,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机会……&ot;
&ot;你是怎么认识港城那些作家的啊,我看见他们都在报纸上夸你的文章,你简直太厉害了!&ot;
&ot;苏葵苏葵,我特别喜欢你写的小说,尤其是以前那本《小草青青》!但没想到作者意然就在我身边!&ot;
&ot;我也很喜欢你的小说,我喜欢《清河乡之变》,你里面写的事情是真的吗?清河乡是哪里啊?&ot;
越来越多的人问她问题,甚至图书馆里都有同学慕名跑出来看。
同学们虽然好奇,但都很有礼貌,也没有围着她,只是站在一边问,苏葵都好脾气地回答了。
同学们跑出来,事情甚至惊动了图书馆的冯馆长。
一看见苏葵他就笑了∶&ot;我说是谁让同学们不看书来看人了,原来是我们华国作家协会的成员,苏葵同志啊!&ot;
他在京大图书馆担任馆长也有几年了,记性特别好,但凡是来过的同学他没有不记得的。
其中记忆最深的当然就是苏葵这个同学了,其他人都是没课的时候来,只有她完全没课,一天到晚都在。苏葵经常是陪着他开门闭馆,一段时间下来两人非常熟了。
冯馆长一身儒雅气息,但为人幽默风趣,最是爱开玩笑,这会儿看见苏葵就开始打趣她了。
苏葵都已经习惯了,只是一笑∶&ot;冯先生,您又在开玩笑了。&ot;
看了看外面站着的同学,他又笑道∶&ot;同学们,苏葵同志是作协成员,也是咱们学校的学生,她在这儿是跑不了的。但你们的书再不看,知识可就要跑了。&ot;
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赶紧回图书馆去。
不过走之前他们还眼苏葵加油打气,鼓励她以后努力写作,他们都会支持她的!
还有几人悄悄问能不能和她握个手,苏葵笑了笑,跟她们几人握了握手,把几个同学激动得面红耳赤,还问她什么时候写下一部,她们会一直支持的。
真是一群可爱的同学们。
苏葵站在那里微笑,然而所有人都进去了,却还有一个人站在原地。
李玉华看了苏葵很久,苏葵回望过去∶&ot;李玉华同学,你看着我是有什么事吗?&ot;
她嘴唇微微动了动,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所有的问题刚才大家都问了,苏葵也回答了,她还能问什么?
她转身慢慢往里面走,就在苏葵以为就这样的时候,她忽然又停下来,转身开口道∶&ot;你是因为喜欢,所以才能得到这样的成就吗?&ot;
她以为苏葵会承认,谁知却听她说道∶&ot;喜欢不一定能有成就,但不喜欢的的话,大概最后只有痛苦吧。&ot;
她怔住很久。
体谅各位同学的心情,苏葵没有再进入图书馆,而是去了京大文学研究所那里找陆子光。
她从同学们那里还知道今天在报纸上发的那篇文章,她想问一问这件事。
陆子光确实在那里,一看见苏葵就笑道∶&ot;苏葵同学,你是为这篇文章来的吧?&ot;
一边说,他一边将报纸递给苏葵。
&ot;您怎么知道我不是为了作协成员的事情来的?&ot;
陆子光笑了笑∶&ot;作协成员对你来说只是水到渠成,但这篇文章对你应该是是意义深重。&ot;
苏葵也点头道∶&ot;看来这篇文章真的不同凡响?&ot;
然而真正看完这篇文章,苏葵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惊讶了,也为什么说意义深重了。别说是别人,就是她自己也没有见过两岸作家联合发文,只为了她的一篇文章论争。
&ot;这是几位先生的意思吗?&ot;
陆子光点头感叹道∶&ot;这几位先生是用心良苦啊。&ot;
陆子光告诉她,那天几位作家回去之后,就找到了他们,了解了苏葵的文章引l起争端的始未,并且一致认为应该为这篇文章辩驳。
于是他们问去以后连夜写了一篇文意,经讨几人的商讨,最终定下l以这样类似问答的形式将所有
人的观点呈现。既驳斥了那些不实的观点,也表明他们所有人的态度。
很明显,他们成功了,这篇文章成功地让苏葵不仅是以作协成员的身份得到官方承认,更是代表大陆新马港城的作家群体一同为这篇文章,为这个作家盖上了&ot;高水平&ot;的章。
也难怪陆子光说它意义重大了。
苏葵拿着这份轻飘飘的报纸,却觉得有些沉重,她也感叹道∶&ot;大家对我这样好,倒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回报了。&ot;
陆子光笑道∶&ot;苏葵同志,你回报我们已经够多了,你为我们提出那么多有用的建议,大家都是感谢你的。&ot;
&ot;陆老师,这不一样,我既然是作协成员,那些话就是我应该说的,怎么能说回报?&ot;
陆子光却笑道∶&ot;苏葵同志,你的文章也是为了宣传,有宣传部同志的托付,作为作协的成员,为它发声也是我们应该做的。&ot;
他又笑道∶&ot;怎么样,苏葵同志,我这可是跟你学的说话方式。&ot;
苏葵笑了起来∶&ot;好吧,陆老师,您赢了。&ot;
话虽这样说,不过她心里却没有放下这件事,想着自己还能为他们提出一些好建议。
这时却听陆子光问起道∶&ot;对了,我听说那天有一个港城的朋友来找你,是谭惟伦吗?&ot;
&ot;您也知道?&ot;
陆子光却笑道∶&ot;这可不是我要问的。&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