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第53章(1 / 2)

郑云和笑着告诉她,她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庆典大游行。

这次十周年庆典规模空前盛大,在阅兵仪式后,将举行七十万人群众大游行。工人、农民、学生、干部、民兵、科研、文艺等各行各业的代表都将依次从广场走过。

不止是苏葵,还有京城各高校、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代表届时都会参与进这个游行。

因此,苏葵除了参与本次接待任务外,还要去广场前进行一次彩排。

苏葵将小说出版谈妥的事情告诉了李先河,李先河非常欣慰∶&ot;苏葵同志,你的能力我是非常相信的,翻译的任务就交给你了。相信这部作品在原作者手中,一定能发挥它全部的光彩。&ot;

文学作品的作者和翻译往往不是同一个人,译著的质量如何,非常考验翻译者的水平。

然而苏葵却没有这个烦恼,她的文学水平高超,翻译能力更是强,自己翻译自己的作品,一定是最满意的效果。

至于苏葵说到的作为学生代表,李先河笑道∶&ot;这次游行,京城里的群众和大学里的很多学生都会参与,上面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你们不用担心。&ot;

李先河还告诉她∶&ot;苏葵同志,这个任务现在就交到你手上了。需要什么帮助,我们都会配合的。

既然她是居中调度的人才,现在最需要她的地方不就是这里吗?

不只是李先河看重这个任务,埃德蒙现在对她的作品也非常感兴趣。

于是苏葵尝试着翻译了《小草青青》前面几章。

埃德蒙对华国的作品不熟,但写作总归是相通的。虽然只有前几章,但很快就将李小草这个在磨难中依旧不屈的人物形象立了起来,很快就能吸引住人的目光。

苏葵的作品和他的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手法完全不同,埃德蒙看了提出了一些问题,问起苏葵这样写作的意义。

苏葵就和他交流起来,两人就谈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创作手法,分别有什么意义,而她这样创作其实是考虑到了作品的普及度,就像她之前说的那样,期望达到娱乐与启蒙结合的效果。

埃德蒙越发感兴趣,并没有批评她这样的写作方式,反而十分赞赏她基于现实的创新,他们需要的不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吗?

埃德蒙甚至主动跟苏葵讲起了一些国外其他作家的写作风格。

而无论他说什么,苏葵都能很快接上的他的话题。

他说的这些作家有些已经非常出名,作品的译著很久之前就传到了华国,有些还只是刚刚崭露头角,苏葵不可能知道。

但只要他稍微说明这个作家的作品,苏葵就能非常&ot;合理&ot;地分析出这位作为作家的创作方式,还能基于此推断他将来创作的方向大致是什么。

让埃德蒙看着她只剩惊叹∶&ot;老天!苏,我想你是一个天才,真正的天才!我发誓,我的那些朋友一定会后悔没有来华国见到你!&ot;

他现在就和当初王国梁等人请苏葵点评作品时得到的震惊是一样的。

她的学识渊博令他赞叹,而她对作家作品敏锐的洞察力才是最可怕的。

哪一个成为作家的人,没有想着在领域里更进一步?

他们或许看不到前进的方向,或许受限于瓶颈,或许已经有了突破但自己没有发现……

而现在有这样一个&ot;天才&ot;,仅仅凭着对作品的解读,就能分析推断出他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甚至是没有察觉的方向,这是多么可怕的天赋!

关键是,她说的还是正确的!

如果能够提前得知这些,他们会得到多少启发,少走多少弯路?

也难怪埃德蒙会发出那样的惊叹,甚至现在他更愿意和苏葵交流自己的作品了。

看着两人在文学这个话题上相谈甚欢,阿诺德无奈地耸耸肩。

好吧,现在他亲爱的朋友也变成了和埃德蒙教授一样的&ot;文学魔王&ot;,而这恰恰是他最害怕的领域。

好不容易他们交谈完毕,原本应该是苏葵带着他们参观京城,埃德蒙却不愿意出门。他刚才听了苏葵的一些想法,对他有很多启发,他必须把这些想法记下来,甚至他或许对下一篇作品有了想法。

另外几人同样不愿意出门,他们告诉苏葵,他们带了一些研究工作来,参观的事可以等到庆典当天。

于是最后只有阿诺德和和苏葵一起出门。

阿诺德看着那随时随地都能陷入工作中的几

&ot;很感谢你,我的朋友,只有你愿意陪着我—&ot;i人,顿时心生感叹。

他真挚道∶&ot;苏,告诉我,你以后不会变成埃德蒙教授那样对不对?&ot;

眼里最重要的是研究,是文学,和他们在一起,会让他从心里感到压力。而现在苏的身上,已经有了和他老师一样的气质。

&ot;我想我应该是个爱护朋友的人?&ot;苏葵开玩笑道,&ot;阿诺德,我一定会理解你不愿意面对老师的心情。&ot;

&ot;是的,我认为我应该感谢你—&ot;感谢你没有让我面临朋友变老师的惨剧。

阿诺德兴致勃勃地想要拍摄京城的景致,尤其是苏葵为他介绍了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阿诺德非常感兴趣,打算把它们全部拍下来。

此时的京城,离庆典开始还有五天。

首都各处已经是红旗招展,人声沸腾,东西长安街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为迎接庆典的到来,全国各地的民众都在欢欣鼓舞。

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京城火车站、华侨大厦……这一批工程自1958年8月批准建立,集结了全国各地所有专家和劳动者的力量,短短一年时间就已经竣工,屹立在京城为祖国十周年献礼,也成为时代的见证。

阿诺德不断发出惊叹声,尤其是听说眼前这个精美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仅仅用时十个月建成,他更是惊呼∶&ot;这是奇迹!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ot;

苏葵笑道∶&ot;这的确是一个奇迹。&ot;

一个全国上下一条心的奇迹。

&ot;我保证!&ot;他激动道,&ot;我保证所有见过它的人都会为此感到惊叹!&ot;

一路上,他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甚至兴致勃勃地教苏葵使用他的相机。

苏葵当然是仅仅尝试&ot;一会儿&ot;就学会了,让阿诺德对她又直呼天才,甚至苏葵还担任了他的摄影师,为他在每个建筑留下了合影。

&ot;苏,这里是什么地方?&ot;

最后一站,他们来到了华侨大厦。

眼前这座大厦坐落于王府井大街北口,同样是十大建筑之一,后来几经存废,和他们现在见到的样子已经大不相同了。

苏葵为他介绍了这座大厦,目前它刚刚修建完毕,第一批入住的客人,就是来京城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的华侨以及港澳同胞。

听苏葵介绍这是祖国特意给远方游子建立的&ot;家&ot;,阿诺德非常感叹∶&ot;我想,这真的是一个让人安心的国家。&ot;

苏葵笑着应下了这句赞赏∶&ot;那么,阿诺德先生,是否需要与它合影呢?&ot;

&ot;当然,能和这样美丽的建筑在一起,是我的荣幸。

每到一处,他都要留下建筑的照片,自从苏葵学会了拍照,还为他留下了不少合影。

这会儿,他站在大厦前,露出开朗阳光的笑,苏葵找好了角度正按下快门,这时两个女人从里面走出来,其中一个不小心撞在了阿诺德身上。

&ot;小姐,你没事吧?&ot;

&ot;怎么了?&ot;苏葵也走上去。

他们并没有站在门口,只是那人像是赶着出门才撞了上来。

但阿诺德是一个非常有绅士风度的人,先向别人道歉∶&ot;小姐,我们刚才在这里拍照,很抱歉挡了您的路。&ot;

那两个女人一个穿着长裙,另一个甚至穿着一身长袖旗袍,头发仔细地盘起,完全是不同于现在京城里的风格,甚至不是现在大陆的风格。

苏葵一看,微微有些诧异,因为她认出了那个穿旗袍的女人。

不过显然别人没有认出她,苏葵收回了思绪,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替阿诺德向她们转达歉意。

穿旗袍的女人看起来比较年轻,看到是一个外国人只是惊讶了一下,说道∶&ot;不用道歉,本来就是我不小心撞到你。&ot;

苏葵转达了她的意思,阿诺德笑∶&ot;小姐你没事就好了。&ot;

另一位年纪大一点的女性笑道∶&ot;你是外国来参加典礼的吧,我们是从港城来的,也是来观礼的。&ot;

知道两人也是来观礼的,并且还住在这里,阿诺德还和她们感叹起这座大厦来∶&ot;苏告诉我,这是华国特别为你们修建的建筑,我想住在这里,你们一定会感到幸福。&ot;

那个年纪大些的女性笑道∶&ot;的确,我们很喜欢这里。&ot;

这位女性处事八面玲珑,和阿诺德谈了几句。

&ot;全姐?&ot;穿旗袍的喊了她一声,&ot;我们是不是该走了?&ot;

全姐看了看她,对着阿诺德歉然一笑∶&ot;这位先生,我们还有点事情要忙,大概要先离开了。

阿诺德连忙道∶&ot;真是太抱歉了,耽误了你们的事情。&ot;

苏葵将他们的对话一转达,只是这两人虽然说是港城来的,说话却是大陆的口音。而且她们也和埃德蒙他们团体一样提前到了。对此,苏葵没有发表任何疑问,只安心地充当翻译。

这两人并不惊讶阿诺德外国人的身份,港城那边见得不少,倒是阿诺德旁边这个翻译,实在是过分年轻,却又十分稳重。

看到她们的衣着打扮没有丝毫惊讶,面对刚才的事情没有丝毫的慌张,脸上始终带着淡然的笑,一丝不苟地为他们翻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