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书记来了兴趣,正要开口,苏梅忽然说:“向书记,到了。”
她又加了一句:“我爸是大队长,清河大队的事情他最清楚。”
苏葵能有什么好主意?
向书记几人都看向她。周建林也看向她,微微有些皱眉。
苏梅不由去看苏葵,苏葵好像什么都没有察觉到似的,只有略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对向书记道:“书记,既然到了,我们先进去吧。”
苏梅被她的眼神弄得心里有些咯噔。
向书记笑了笑:“那就先去见苏全福同志。”
苏全福见到苏梅,还没来得及说让她走,苏梅就主动迎上去:“爸,省里的书记来咱们家了!”
什么?省里的领导?
赵东方率先走上前去,跟愣住的苏全福打招呼:“是苏全福同志吧?”
“赵县长?”这人苏全福就认识了,以前他和公社书记一起去县里开会的时候见过人。
“是我,苏同志,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省里的向天书记。”赵东方解释道,“这次我们是接到上级领导的指令,来下面农村做一个考察,现在是来和你了解一些情况。”
向书记跟他握手,笑道:“苏全福同志,就麻烦你了。”
“向书记。”苏全福没见过省里的领导,一时有些激动,握着他的手正色道,“您要了解什么只管说。”
听见领导说是苏葵给他们领的路,苏全福直夸苏葵是好孩子,听得苏梅不忿,领个路而已就好孩子了?
谁知道向书记也开始夸苏葵:“这位小同志确实是优秀的人才,学习成绩优异,个人能力强,是学生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赵东方也笑:“苏葵同学不仅是成绩好,还特别乐于奉献,我们贺县高中的进步,离不开苏葵同学的帮助,这种品质是值得嘉奖的!”
见两位领导居然都这样说,苏全福听得比他自己受夸奖还激动,说苏葵这个孩子就是认真努力又勤奋,自学成才不说,还能给人京城大学写文章!
几人竟就着苏葵夸了起来,还是苏葵说:“几位领导,你们要是再夸我,我就要不好意思了。”
苏梅也听得鸡皮疙瘩掉一地,赶紧喊了声:“爸。”
看见苏梅两口子,好歹惦记着是在领导面前,苏全福没给她脸色看,只让他们先回去,又对向书记说进屋跟他汇报工作。
苏梅赶紧道:“爸,我怀孕了。”
什么?苏全福一时被这个消息震到。
“爸,是我让建林带我回来看看你的。”苏梅趁机叹了口气:“他马上就要回部队了,我又还不能跟他随军……”
她故意加重了“部队”“随军”几个字,向书记却没有任何反应,反而是说:“苏葵同志就留在这里吧。”
苏梅傻眼了。
周建林摇摇头,上前对苏全福说:“爸,那我和小梅就先回去了,以后我不在家,小梅就麻烦你们照顾了。”
苏梅很不甘愿,恨不得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周建林离开,她心里有些懊恼,是不是刚才太急切了,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梅花,领导真来你们家了?”
“真是省里的领导?”
“大领导来咱们这儿干啥呢?”
刚才直到向书记离开,清河大队的人都是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现在人家秘书跟他们解释了,这会儿才反应过来,都跑到苏全福家门口来看热闹。
苏梅挺直了腰板,正要说什么,周建林应付了两句说领导的事情可以问秘书,然后直接把想要表现的苏梅带走了。
“小梅,你这是做什么?”周建林不理解,苏梅今天实在是太反常了。
苏梅被带走还有些不痛快,他知道那是谁吗?
“建林,那可是省里书记啊!”甚至她记得以后他还去了京城,那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比以前的周建林也是不差的!
苏梅确实有些激动,不过她尽量克制住,告诉周建林:“你应该抓紧机会,在他面前留下好印象!”
只要结识了他,对周建林将来是有好处的!
她已经受够了在家待着和一老三小吵闹的日子了,她巴不得周建林早日升官带她一起走,真要按照原来的轨迹,她还要等五年!
要想早点达成这个成就,必须有一个契机,现在不就是机会吗?
“难道你不想早点升职带我走吗?”
周建林皱眉:“小梅,部队不是你想的那样。况且我们也不是一个体系的。”
“军政不分家。有这样的领导赏识你,以后有升职机会的话,你的上级难道不会优先考虑你吗?”
“小梅!这是投机取巧!是在走歪路!”周建林很严肃,“部队升职从来不靠任何关系!”
“什么走歪路,只是在别人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已,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给自己多一条路不好吗?”
周建林也太死脑筋了,她也没让他去贿赂,只是让他好好表现!
“好了小梅,不要再说了,我绝不会做这种事。”顾忌着她还怀孕,周建林克制着情绪,“而且领导的事情我们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就是帮不上也要拿出态度。”苏梅说,“他们刚才不是说来看清河大队的情况吗,我看了最近的报纸,说最近气温反常,好多地方都受到影响。”
“你可以告诉他,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大的灾害,让领导早做准备。”
苏梅对于当年的事情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贺县还算好,听说其他地方确实受灾严重,今年不过刚刚开始。
“小梅,你想得太简单了。”周建林摇头,“你都能注意到的事情,领导们早就已经知道了,主要是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
他忽然想到了苏葵。
办法?苏梅也想到了苏葵。
她是没办法解决,难道苏葵就有吗?
想起以前苏葵看她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她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
这边,向书记听了苏全福汇报今年清河大队农作物的生产情况,他是大队长,又认真负责,讲的东西更加详细。
苏全福感叹:“天气不好,粮食一减产,大家就更吃不饱了……”
向书记还惦记着苏葵刚才说的办法,这会儿就直接问:“苏葵同志,你刚才说有办法解决目前的困境?”
苏葵道:“抗击天灾需要长时,解决吃饭问题却就在眼下。”
“你说的办法是?”
“解散公共食堂。”
解散公共食堂?
向书记惊了一下。
“书记,您也看到了,目前的公共食堂存在一些很大的问题。”
这就是她玩让向书记去食堂亲自看看的原因了。
“大家都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久而久之,大家失去了劳动积极性。”苏葵继续道,“所有东西全部上交到食堂,然而仅靠食堂根本无法供养这么多人,一遇到天灾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向书记陷入了思考:“东方同志,全福同志,你们怎么看?”
苏全福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书记,小葵说的是对的,现在确实是这么个情况。”
苏全福着重讲了一些现在食堂里的情况,他们的食堂已经办的算成功了,但依然存在这种多吃多占的情况。
赵东方先是诧异地看了苏葵一眼,然后道:“下面的公社大队都有人反应过这种情况。”
不过现在全国各地都这样,大家也就这样过了,平时的不满在粮食减产后更是达到顶峰。
苏葵说:“书记,您也看得出,现在的状况不太好,以后可能还会更差,必须早做准备。”
就像周建林说的那样,他们站在领导这个位置,知道的东西更加多,他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早做准备。
“苏葵同志,说说你的看法。”
“解散后,将粮食分配到各家,锅碗等上交的东西也发还各家,多劳多得,让大家为自己的粮食打算。”
而且既然是自己的,积极性就上来了,还会为了不挨饿一家人精打细算,不会再出现觉得不公平的情况。
这样确实是个办法,可向书记又说:“就算如此,恐怕粮食依旧不够。”
只能说最大程度上达到公平,节约粮食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苏葵说,“以前是食堂统一种菜,统一养猪,解散后,可以重新把自留地划给大家,把菜种起来,把猪和鸡鸭养起来,最大程度上保证能够养活全家人。”
“这是个好办法!”苏全福率先说,“书记,现在这种情况,让大家各管各家,才是最好的办法。”
“上面统一协调,下面自给自足。”赵东方想了想说,“书记,可行。”
向书记当然不会看不到这个办法的好处,明显他已经动心了。
“苏葵同志,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实行公共食堂,贸然要改的话恐怕不行……”
牵涉的事情太大,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
“向书记,非常时行非常事。”苏葵忽然说。
“怎么说?”
“您忘了联考的事情了?”苏葵笑道,“没办法改变所有地方,难道还没办法试验一个地方吗?”
“你是说……”
苏葵直接道:“既然能在杨市举行联考试点,那么为什么不能在这里也举行一次试点呢?”
向书记的眼神亮了。
“苏葵同志!”他一时难以自持地站起来,甚至拍了拍苏葵的肩膀,“好同志!好主意!”
苏全福和赵东方也用惊讶的目光看着她。苏葵却依旧淡然的笑:“书记,或许我们可以商量一下试点的问题?”
向书记一连说了几个好,便和几人说起,期间他不会忘了问苏葵的意见。
最后,暂时提出一个方案,解散公共食堂先从清河大队开始试点,再扩散到和平公社此事和贺县,以观后效。
赵东方跟进,苏全福配合。而苏葵——
向书记看着她,开玩笑地说:“苏葵同志,将来有没有兴趣到政府部门工作?”
苏葵笑了笑:“我确实有这个想法。”
向书记眼睛一亮,那是恨不得现在就把这人带走,不过孩子还小,以后还有机会。
向书记还要走访几个地方,这件事也不是说做就做的,他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先向上级首长报告。
“苏葵同志,到时候如果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还得再麻烦你。”
苏葵当然说如果有需要,她一定义不容辞。
临走前,苏葵顺便向赵东方问起何春红的情况,听说这件事是移交县里审批了。
赵东方确实知道这件事,只是没想到当事人居然就是眼前这个人。
“已经判了,她要去农场劳改五年。”
苏葵几人一出门,那是受到了十二万分的关注,众人就看见她跟着那个什么书记站在一起,几个人里就她一个小女娃!
人家书记还跟她握手,跟她说话!
说什么来着,他们好像听见了什么“优秀的同志”“帮了我们的大忙”“以后还要麻烦苏葵同志”……
书记在夸葵花啊!
娘咧,葵花这是做了什么厉害的事,居然连书记都夸她!她还一点不紧张跟人说话!
这就是文化人吗?
大家送走了满面笑容的书记,又敬畏地目送苏葵走回家去。连苏爱国和李桂珍都跟着在她身后,不敢靠近她三步内。
苏梅站在人群里脸色难看,无论怎么说周建林都一动不动,不肯挣表现,你看那个苏葵,风头都让她出尽了!
“小葵,你咋认识书记啊?”李桂珍现在是问话都小心翼翼的,好像苏葵是什么大人物一样。
连苏葵坐着她都不敢坐下了。
“我认识的人可多了。”苏葵不紧不慢道,“比如什么书记,市长,县长,哦,对了,还有人家公安局的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