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安有时候神神叨叨的,这个薛祁早就知道,所以对他有时候说的一些个奇奇怪怪的话并不觉得有多意外。
至于他说的什么迪达拉,反正她是没听过哪个地方还有姓迪的。
但说起两军交战,北狄发兵那日,只一个照面就进入了雷区,尤其这次他们派了骑兵打头阵,损伤不可谓不严重。
地!雷虽然已经暴露,但取得的效果也是极为明显的。
尤其眼下北狄人不知道赵平安都在哪处埋了雷,只能停驻脚步,慢慢排查,尽量减少伤亡,尽管速度慢了些,但大军总得前进。
时间有限,他们不能等到大魏的援军到来。
按赵平安的话说,北狄人如今就是一群疯狗,没有理智可言,他们当紧的是拖延时间,等待援兵。
只要援兵到来,胜算就能更大。
而此时,北狄进攻的消息也快马加鞭的传到了京都,沿途跑死了三匹马,魏帝在担忧北大营能否守得住的同时,不免担忧他徒弟的安危。
尽管他这边想要协助,但两地相隔甚远,现在调兵可以,但就怕他们挺不到那个时候。
所以近日来,魏帝也是愁容满面。
北大营。
因为地!雷的使用对北狄造成极大的伤亡,北疆将士对赵平安彻底改观,先前是担心此事暴露,但眼下却没了这个顾忌,为此,陈将军还好一番自责。
赵平安倒是没在意这么多,起码结果是好的,而且,被误会被质疑这种事他早已习惯,当初京都那么多人质疑他,最后还不是被狠狠打了一张老脸。
所以对于陈将军,他也是一个态度,不管怎么说,起码这人是真为底下人考虑。
晚上,赵平安照旧跟薛祁讨论着对敌之策,说到一半,军师还来过一趟,冯军师倒是没说旁的,只是送来一盘子腊肉还有一盘子馕饼,只说都是自己做的。
赵平安倒是意外,按理说,大魏秉承的是男子远庖厨,北大营的军师偏喜欢自己动手做饭,也是个妙人。
薛祁见军师有心拉拢赵平安,想来是对他近日的表现印象不错,他想着这两人平日多接触接触也挺好,毕竟冯军师的才华他们北大营的人都是清楚的,只不过最近赵平安风头太盛,所以军师的锋芒被掩盖了罢了。
“平安,你是有口福了,冯军师做的腊味很少送人的。”薛祁道。
赵平安听到这话,咧嘴笑笑,很是高兴:“这样啊!那我等会儿一定要细细品尝。”
冯军师听着这两个半大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没想太多,只把手里拿着的两只盘子往两人那边推了推,但笑不语。
如今赵平安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正好肚子也饿了,便就着馕饼吃了起来。
也不怪薛祁替他说好话,军师的手艺的确不错,赵平安品了品这腊肠的口感,味道挺好,口味也不算太咸,此时就着馕吃正合适。
馕饼配腊味嚼了几下就咽下了肚,赵平安吃了两口还随口说道:“这腊味吃着倒是跟老家的味道有些相似。”
冯军师听到这话,歪头笑着看他,极自然的问道:“赵大人老家哪里的?”
赵平安摆摆手,直言道:“只是个小地方,不大出名,就在鹿鸣郡鹤溪县。”
“呵!巧了不是,跟我们老家离得不远。”
“哦?”赵平安有些意外:“军师也是鹿鸣郡人?”
冯军师摇摇头,又道:“不属于鹿鸣郡,不过离鹤溪县不远,是在赤水县。”
赵平安点头,表示理解:“那确实不远,赤水跟鹤溪只隔了几个县城,不过赤水也是好地方,山清水秀的,难怪这腊味的口味与我老家这么像。”
“还行,但不如鹤溪县富裕。”
不管是前头几十年还是如今,鹤溪县都是附近出名的大县,因为离郡里近,行商方便,富商也多,所以赤水虽然不错,但跟鹤溪县比起来还有一定距离。
但这个话赵平安没再去接,免得冯军师不高兴,只是笑笑,随口说道:“军师家里几口人啊!”
这话一出,薛祁放在桌子底下的小腿便踢了他一下,赵平安还不明所以,紧接着就见冯军师面皮一僵。
也是冯军师解释说家里没人了,赵平安才明白过来,他这话无意之间戳了人家的肺管子。
跟一个家里只剩一个的人提及家人,不用薛祁提醒,赵平安也知道这话过分了。
虽然他也是无心……
偏偏军师还不能走,若是此刻走了,不免有怪罪他的嫌疑,只得留下,所以,在这冬日小小的帐篷里,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冯军师平日话不多,薛祁更是,还是赵平安先开的口:“说起这腊肠,我倒想起一件事。”
“何事?”
冯军师薛祁二人同时歪头看他。
“我有个书童,叫赵康,跟我关系很好,薛祁你也见过的。”说到这里,赵平安绕了个弯子,转而又道:“你们知道我三岁那年把他领回家之前他叫什么吗?”
薛祁见他先是提起腊肠,又提起赵康,不由得抽了抽嘴角,猜测道:“不会是叫腊肠吧!”
赵平安眼睛一亮,冲着薛祁竖起了大拇指:“猜对了。”
薛祁环胸,不禁冷笑。
好冷的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但冯军师却是笑了起来:“这名字倒是有趣,我还记得我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吃我做的腊肠……”
说着说着,冯军师陷入了回忆,等回忆完,又不免伤感。
赵平安的确没想到,他原本只是想带过刚才那个话题,结果冯军师这么一说,话题又被他带跑了。
不过这次的锅赵平安不背。
还是冯军师先意识到自己话里的不妥,知道他二人不想勾起自己的伤心事,很快又终止了这个话题,只看着他道:“赵大人刚才说三岁时就买了书童。”
赵平安点点头:“不错,我早慧,读书读的早,不过手上力气不行,得有人帮着磨墨,这才用的书童。”
但说完这个他还补了一句:“不过不是买,是雇。”
说到底,赵康并不是他的仆人,也没有入奴籍,否则,如今也不能参加科举。
“说起来,阿康六岁给我做书童,如今也有十来年了,他前阵子还给我来信说中了秀才,眼下正准备着明年的乡试,不过他人聪明,想来问题不大。”
两人安静的听着,他们是想着,能跟着赵平安这个天纵奇才做书童,本身就很自然不一般,能中举也是该的。不过,当赵平安说起赵康乡试结束后要去姜家提亲,还要娶姜鱼林的亲妹子时,两人顿时惊了。
冯军师:“赵大人不同寻常,身边书童也不一般。”
薛祁也跟着补了一句:“何止啊!做书童做到这份儿上,也算是人生巅峰。”
听他们发出这感慨,赵平安只是笑笑,无所谓的道:“赵康这还不算什么,你们是不知道我那个小外甥,那才真叫一个人生巅峰,才三岁多,还不到四岁,你们猜怎么着?”
薛祁白了他一眼:“能怎么着?你外甥才三岁多,他还能给陛下做书童不成?”
冯军师听着两人拌嘴,觉得有趣,并未接这话茬儿。
“咳咳,也不是不行。”赵平安清了清嗓子,又看着他俩,确保不错过他们的每一个神情,尤其是薛祁的,这才又道:“这你们就孤陋寡闻了吧!我大外甥如今可是当今太子的书童,至于刚刚……薛祁你说的做陛下的书童,以后未必不成。”
他可是知道的,他师傅有意立魏昭为下一任帝王,而且魏昭这孩子也聪明,所以,日后等到他师傅退位,魏昭上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