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查出来?!混蛋!”
总统布兰特大发雷霆,几乎是指着中情局局长帕特里克的鼻子骂。
帕特里克无奈,好不容易等到布兰特平息了怒火,他即刻说道,“我们怀疑冯康乐是华国可控核聚变项目的参与者”。
“然后呢?”
杜兰特阴森森地问。
一个参与者有什么用!拿不到核心资料,一切免谈!
“除此之外,我们还怀疑赵倩、谭永源也是参与者”,帕特里克顶着布兰特几欲杀人的目光,赶紧解释。
“这种国家级项目势必是绝密项目,查起来很不方便,耗时也很长,除非能等到华国自己解密,到时候我们就能知道总师到底是谁?”
杜兰特忍着气听完了这一堆废话,顿时勃然大怒。
他厉声讽刺道,“等到华国自己解密?你怎么不等到他们把核聚变站建起来啊?!”
“既然怀疑是这个冯康乐,那就跟着他的轨迹去找!”
他如鹰隼般锋利的目光扫过帕特里克,搞得帕特里克暗自叫苦。
华国政府的国安部也不是吃干饭的,绝密档案哪儿那么好查?!
可此时此刻,面对暴怒的上司,帕特里克一个“不”字都说不出来。
他无奈接了这个任务,却又在出办公室的时候,和国务卿迪恩对视一眼,凄惨一笑。
很明显,负责和华国交涉的迪恩,日子跟他一样难过。
然而帕特里克根本没心思同情别人,他为了查可控核聚变项目总师到底是谁,已经焦头烂额好几天了。
“景总师”,老廖放下上级打过来的电话,认真严肃地看着他,“请您近期尽量不要离开京市,我会寸步不离地跟着您”。
间谍可不是闹着玩的,是真实存在的。
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进入景明身侧,对他造成威胁和打击。
“没事,我尽量不出门”,景明表示很理解。
但他也很为难,“那我什么时候才能自由行动?”
总不能一两年都不出门吧!
“a大校长聘请我去教书上课,我可以在a大成立一支自己的科研团队,专心攻坚我想做的项目”。
“我不可能不上课、不搞研究,天天窝在家里”。
“这个……”,老廖微微皱眉,“您正常上课、出行都可以,只是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谢谢”,景明低声道,“我会避开人群,不给你们添麻烦”。
“不用”,老廖摇摇头,“您保持正常状态即可,从前该什么样,现在就什么样”。
如果过度警惕人群的接近,反倒看上去会很奇怪。
“我会扮成您的助教,跟着您一起行动”。
老廖说着,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再过一段时间,估计会给您再增派一名警卫员”。
景明点点头,他知道再过一段时间,大约四个月后的日子才难熬呢!
“您是总师这事儿,瞒不了多久的”,老廖低声道,“第一个核聚变站的建设,必定需要547项目人员参与”。
考虑到电力运输损耗与便利性,核聚变站不可能建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
但只要建在闹市,米国就能浑水摸鱼。
“他们的情报员也不是吃干饭的,那么多547项目人员,总能寻到可乘之机的”。
老廖忧心忡忡,“核聚变站建设大概需要四个月左右,我估计这中间,您的身份就很可能被拆穿”。
景明赞同地点点头,“米国和我们,现在是无论如何都谈不拢的”。
非常简单,一方面,米国疯狂追查可控核聚变的总师、研发人员,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华国不可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这件事情一定是真的。
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发生任何一丁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利益变动。
所以他们对华国宣布可控核聚变研发成功一事,持相当谨慎的保守态度。
说白了,大家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华国的确宣布了可控核聚变研发成功。但这只是一个消息而已,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
而第一所核聚变站就是这个证据。
“一旦核聚变站建设成功,能够源源不断的稳定供电”,景明轻声道。
“那米国最后一点侥幸心理也没有了,他们或许会考虑妥协合作,让渡出一部分利益来换取核聚变技术”。
“当然,也可能会考虑爆发冲突,只是冲突的可能性较小而已”。
“但不管是合作还是冲突,他们一定会加紧查找总师是谁,乃至于想尽一切办法取得核心资料”。
景明平静的讲述着这些,“四个月后,核聚变站一建成,如果两国还没有谈拢,那么米国就会向我出手”。
“甚至都不需要四个月,只要他们一查到,我的安生日子就没了。”
“是的”,老廖的语气很坚定,脊背笔直。
他参与过边防驻军,击退过外军挑衅,和缉毒警察合作击杀过入境毒贩,维和过中东、柬埔寨、南苏丹。
老廖见过血杀过人,此刻浑身凶劲儿,是积年的血气垒出来的。
他看着景明,认认真真说道,“我是军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我的职责所在”。
老廖不会说什么大话,他只能用朴实无华的话语,坚定地告诉景明。
“请您放心。”
我一直站在您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