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神游(68)“端贝勒,新开的一店儿,卖驴肉的,味儿不错。”永珹熟稔的在下面招呼,“不来一口?”弘晖笑了笑,“刚吃过,还不饿。要不……上来坐?”永珹呵呵的笑,“这档。前两年人心也确实算稳。可那是皇上还顾念这皇后。虽然皇后跟弘历的关系一般吧,但这皇后的肚子实在争气。这几年又连着生了一女一子。乾隆十八年,生了五公主。乾隆二十年,生了十三阿哥永璟。自从进入乾隆二十年,可以说是帝后关系就已经出现了恶化。在皇后查出又怀了龙嗣的时候,被册封为忻嫔戴佳氏也被诊出有孕,月份还比皇后更大一些。而后,忻嫔先生下六公主,之后皇后才生下十三阿哥永璟的。可巧的是,六公主生下来还没满月,便大病了一场,烧的孩子耳朵失聪了。其实,自打有了女医,京城这地界已经很少出现说孩子夭折了或是婴幼儿得病了来不及医治,就连产妇难产丢了命的都几乎快绝迹了。皇家医馆已经开了,占地最大的一片,是妇婴区。在这边生孩子,有钱人家的妇人,可以住好一些的院子,费用当然比较昂贵。因为也会给产妇最好的照顾,最快的恢复身体。若是生计艰难或是日子难过的,那就直接过去,可以在那边生产,生产后要是没问题,观察了一两天就能出院,这个是不要钱的。也因为如此,京城小老百姓家,都很少见到说哪个妇人没了,哪个孩子不成了。再加上孩子生下吃母乳,按照额娘的说法,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最不容易染上别的病的,因为母体的抗体能保证孩子安然的度过最初的那个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京城周围的百姓家都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偏偏皇宫里,六公主就发烧烧的厉害。而巧合的是,忻嫔觉得孩子情况不对,叫奶嬷嬷告知了皇后,说想要叫人带出宫去给皇太后瞧瞧。可皇后当是刚生了十三阿哥,人疲乏的很。下面的人帮着料理了,觉得忻嫔就是故意给六公主找靠山,想压五公主一头。这大半夜的往庄子上跑,又是寒冬腊月的天。再加上那时候已经是年前了,这样的事以前都不敢惊动太后的。就怕老人家觉得晦气不吉利,因而只催着宫里的太医去了一次。太医看过了之后也觉得应该没有大碍,跟皇后这边禀报了一声。皇后也没深问,只叫太医院派人盯着。谁知道早上起来,孩子就没了。忻嫔咬死了皇后害了她的六公主,她说:“……谁不知道太医对小儿的病症不拿手。扎针扎不得,药又吃不得。我是孩子的亲额娘,难道我会害了孩子。便是出宫不方便,或是当时就请个女医来呢,孩子便不至于受了那么大的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皇上特意叫女医帮着看了,说孩子壮实……这要是不耽搁,至于毁了孩子一辈子吗?”宫里有御医,为何之前宫里的孩子屡屡夭折。确实是在这方面不是太行。再则,若是孩子生的弱,在民间没办法了,那也只能是接受自然的淘汰,体弱的自然就活不下来。皇后是百口莫辩,当时是知道孩子会没事才没叫惊动皇太后的。再说她是在宫里的嬷嬷处理完之后才知道此时的,太医说没事,那就没事。这事皇后咬死了不是她的意思,可也很巧。就在这种时候,帮着皇后处理这事的宫嬷嬷死了,畏罪吊死了。太医吃醉了酒,半夜三更睡在外面活活冻死了。两个当事人死完了,皇后说她的理,忻嫔说她的理,各人都很有理。但不管怎么说,皇后管着后宫,便不是她的意思,她宫里的人擅自做主,也是她这个主子的不对。因此上,皇上对外没治皇后的罪,可对外,跟皇后的关系那是很疏远了。反倒是忻嫔,皇上怜惜六公主,倒是多有关怀。如今在宫里,唯她与令妃风头最胜。令妃这两年也冒头了,去年生了七月十五生了七公主,今年七月十七又生了十四皇子永璐。其实不难看出,皇宫的格局变了。皇后推出来的忻嫔戴佳氏,反水了。跟皇后站在了对立面倒是跟令妃走的近了。自打六公主失聪了,令妃接连怀孕。忻嫔如今肚子里又怀了一个,算着日子,正好是令妃怀十四阿哥月份很大的时候忻嫔怀上的,这个孩子据说是预产期在年跟前了。往前推算,也就是忻嫔怀上的时候,应该是令妃怀着十四阿哥六七个月的时候的事了。而今,十四阿哥才几个月大,听说令妃又怀孕了。能传出来,就证明月份得有三个月了。按照宝仪的推算,说是令妃的第三个孩子预产期还在来年的七月半左右。一年一个,连着三年怀三个。每个都生在七月半左右。这说明什么?说明令妃的荣宠别人根本就撼动不了。一个没出百日,皇上就临幸了。生完孩子的女人不好看,可令妃还能有此荣宠,为何?非感情不能解释。因此,从宫里到宫外,几乎没有看好皇后以及嫡皇子的。若是令妃没有儿子还好,可令妃生下了十四阿哥,以现在的医术水平,孩子夭折的可能性不大。那这么说,皇储最后会落在谁身上?若是给嫡皇子,上面这些阿哥也就认了。身份在那里摆着呢,不惹嫌了。可明显不是呀!再叫令妃这么荣宠下去,最后皇储的位子非落到十四阿哥身上不可。如今宫里已经隐隐有些传言了,说是当年多尔衮便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言下之意便是,当年据说是皇位是传给多尔衮的,最后被抢了。若是太|祖多活几年,还不定给谁呢。又说康熙爷的十四子如何如何……当年也确实是传说皇位是传给十四爷的。话没那么说完,但意思就是只要皇帝足够长寿,很多事情不好说的。可大家都知道皇上的身体,那真是棒棒的。弘历也有意叫人家知道,常不常的透漏几句,说是皇太后说了,朕这寿数至少在九十上下。要真是这样的,前面这些大些的阿哥都没戏。只要令妃不倒,十四阿哥的可能性确实更大些。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这些小念叨永珹知道,弘晖也自然听过。这明显就是有人在暗暗的对付令妃,只是不知道这人是皇后呢?还是别的人?后宫的事,听听就算了。难道真有谁因为这点子风吹草动就要露头?没这么蠢的吧。今儿知道了,还真有这么蠢的。以前置之身外的永珹,因为满汉通婚,对血统要求逐渐淡化,心思变不有的活动起来了。弘晖都不想跟这蠢孩子说话,你说你要什么没什么,你折腾什么呢?现在还在念书,也不当差,手里银钱没几两,人手没几个,你扑腾什么呢?如今跟自己说,这是想招揽自己的意思吧?你说弘历这生的都是些什么孩子。永璜老实疙瘩,永璋没有立场谁说什么都行。永珹吧,平时瞧着挺正常的,结果一办事就冒傻气。反倒是五阿哥,别看人家没考上书院,但是人家当时真是没考上还是真不想考上,这还在两可之间。没考上叫人生气,可不想考上更叫人生气。当时的五阿哥有避皇后锋芒的意思,可因着这个自污……皇阿玛当时把弘昼骂了好一顿,觉得是弘昼没给下面带个好头。这两年那个永琪怎么样弘晖也没怎么关注,长大的这四个阿哥实在是不出色的很。也不知道弘历一天到晚的都忙什么呢?想想康熙爷教育的皇子,再看看他教育下的皇子,就这点心眼还想治人,不被人治的死死的才怪。永珹并不知道弘晖一瞬间把前因后果都想了个明白,还殷切的看弘晖。觉得要是将此人笼络了,那至少皇祖父和皇祖母心里就有他的分量了。在立储的事儿上,皇祖父说话皇阿玛会思量的。之前以为皇祖父跟皇阿玛会处的不好,可这几年变化实在是大,百姓们挺爱戴皇家的。就像是之前自己腰里缠了黄带子,卖房四宝之类的,都是些有格调的店。转出来就是烟